第十三章.體育考核
你是否還記得自己體力,身體素質(zhì)處于巔峰狀態(tài)是什么時候,我來說——是初三。
也許很多人覺得大家身體素質(zhì)有差異,簡單的就把體育考核加到了成績上就不是很公平,但是如果沒有體育考核,學校為了所謂的升學率,完全放棄學生的體育方面的發(fā)展。那么大家的體制會變?nèi)?,雖然說現(xiàn)代的競爭更多的靠的是知識和技術(shù),對于體力的要求并不是太高,但是長時間不運動,身體可能會有不健康的風險。
當時體育考核的幾項有1000米(滿分是三分半以內(nèi)),跳繩(滿分是一分鐘170個),立定跳遠(滿分2.5米)。也許在專業(yè)人士看來這幾項都很簡單,但是對于沒用專門訓(xùn)練的同學來說大部分是不達標的。
慧敏在第一次跑一千米的時候勉強跑到了4分10秒,其余兩項也不太夠格。所以每天一個小時的專項訓(xùn)練也就成了提升自己最好的時機。一次次精疲力竭,一次次的極盡全力的沖刺,慢慢的慧敏從4分10秒進步到了3分四十秒左右。
關(guān)于跑步的技巧,我認為除了體力和跨步的姿勢,還有就是呼吸,呼吸節(jié)奏一定要好,不然的話會很難受。
體育鍛煉不僅僅是在鍛煉你的身體,還有你的意志,其實在初二的時候就已經(jīng)考核過幾次1000米了,那時候慧敏因為體力分配和體質(zhì)的原因,會有半中間走的情況。經(jīng)過些許的鍛煉,慧敏還是做到了全程不停,慢慢的開始提升速度。
在冬天鍛煉是更有難度的,寒冷的空氣會刺激你的鼻腔喉嚨,讓你想要流鼻涕,甚至在沖刺的時候,這樣的感覺已經(jīng)變成了刺痛。剛開始的時候每天咒罵著該死的體制,非要考體育,但是當你將入佳境的時候,你會覺得,每天練一練似乎也不錯。
至于跳繩跳遠的話,跳繩是比較好提升的,跳遠就得看個人天賦了,不過后期努力也是可以提升一些的。
每當我們在操場上鍛煉的時候,那個王老師就會在我們的旁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尤其是在跳遠的時候,講的是比較細致的。
“在起跳的時候,注意稍微往高跳一些,落地的時候注意收腹,要是考試的時候就是摔也要摔到前面,誒你這個同學練得就不對。。?!?p> 反正在中考前的兩個月的體育考核中,慧敏除了跳遠跳了2.39米,其他的都是滿分了,尤其是跑步,平常最好的成績是3分35,最后一次竭盡全力的跑還是跑到了3分28秒。
基本上開局搶跑道有兩百米的稍微快一些,中間是一個勻速前進的情況,到了最后300米的時候,慧敏腦海里只有一個字。
“沖!”
沒有看那些被趕超過的同學,只是單純的,竭盡全力的跑,一路沖了將近三百米,跑完的他看了一眼手臂上的數(shù)字3:28,他知道自己終究做到了。
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生活,你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總是會在有些時候犯一些低級錯誤,小時候老師交了很多遍的運算順序總會有人出錯,每次考試總會有人看錯題,或者說理解錯題的意思。
體育的話就不會有這種感覺,體育的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強。強就是強,對于非專業(yè)選手而言(沒有起跑技巧,或者太多的限制),跑不快就是跑不快了,沒有什么失誤可言。
后來雖然沒有面臨體育考核的硬性指標了,慧敏每周也會去小跑幾圈。慢慢的長跑,如果你適應(yīng)了這樣的強度,你甚至可以再跑步的途中思考一些讓你感到困惑的事情,或許在你留了一身臭汗,坐在地上喘息的時候,你也就有了答案也說不定。(當然了,向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樣的哲學問題大部分人就不要想太多了,像慧敏就會想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