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想當一只咸魚太難了

第四十節(jié) 多事之秋(一)

想當一只咸魚太難了 眠夢離 2030 2020-08-29 18:06:25

  虞獻也不算特別蠢?;蛘哒f,蕭銳這盤棋布得太早了。

  離京前,他聽從了身旁的謀士建議,成功地瞞著皇帝在京中留下了幾個暗樁以備日后不時之需。此前心灰意冷之時,他差點都要忘記這些暗樁的存在。

  等到現(xiàn)在這一刻,虞獻才開始后悔自己此前過于懈怠,明明在京中置了暗樁,卻沒有好好使用過,現(xiàn)在甚至連京中的狀況都是兩眼一抹黑,不知應當從何下手。

  想到這里,他又慶幸起來。在接到出京的旨意之前,有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士人來投奔他。當時的虞獻正因自己的小動作不僅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還被皇帝發(fā)現(xiàn)一事而焦頭爛額,正愁沒有人在一旁為自己出謀劃策,便親自接見了這個名為任易鴻的士人。

  幾番對答下來,虞獻十分高興,覺得自己是瞌睡遇上了枕頭,又聽聞此人是因為看中了自己的前程而來,心中更是有些感動,當下就給人在府中安排了住處。

  不久后出京去獻陽的旨意下來,府中一片愁云慘淡之時,虞獻懷揣著一絲希望去找了任易鴻,卻發(fā)現(xiàn)他似乎并不如府中其他人一般面帶憂色,而是如往常一般神色平靜。

  “殿下還會有再起之日的。若是無此意,在下也有信心能保您性命無憂。”

  虞獻看著現(xiàn)在正垂首靜立于自己面前的任易鴻,他依然是那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淡然模樣。想起這一長段時日中自己因遺忘而對他的冷遇,再想想昔日離京前他對自己的那一句承諾,虞獻心中五味雜陳。

  “若是我現(xiàn)在想重回京城,先生可能助我一臂之力?”

  事實證明,即使是被冷落在郡王府的角落許久,任易鴻一直都在踐行他當初的承諾。離京前,虞獻布置下的暗樁皆經(jīng)由他手,他也因著那句“保您性命無虞”從虞獻手上理所應當?shù)亟舆^了暗樁的管轄權。

  因此在虞獻問起京城近況時,他很快便以最簡明的語言勾畫了個大概。

  虞獻愈發(fā)滿意,也愈發(fā)感到愧疚,這種一直被人守護和信任的感覺讓他眼眶發(fā)熱,大腦也跟著發(fā)熱,對任易鴻也因此更加信任,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有些急不可耐地問出了口:“以先生之見,我該怎樣扳倒皇兄?”

  任易鴻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粗莴I急切和興奮的模樣,他能夠從中感受到那種毫無保留的信任。他在心中又默默地贊了句蕭銳的識人之術。收了收思緒,他這才低下頭謙恭地答道:“此事并非一日之功,還請郡王殿下稍安勿躁?!?p>  看見虞獻立刻染上了失望的雙眸,任易鴻不動聲色地試探了一句:“殿下現(xiàn)在可否告訴在下,您到底想要什么?”

  虞獻愣了愣,隨后立即答道:“若是我說我想成為太子,想登上那至尊之位,先生可有辦法?”

  這也能算得上是這人的優(yōu)點了吧?決定信任之后便不會遮遮掩掩,也省去了自己許多虛與委蛇的麻煩。任易鴻這么想著,臉上表情卻是不變,復而試探也是激將道:“不能說沒有辦法。但這些方法的效用卻取決于您的選擇。”

  虞獻果然被激起了興趣:“怎么說?”

  任易鴻低垂著眉眼,淡淡道了句:“殿下能為自己的目標做到什么程度?是如幾年前那樣,在暗處的小打小鬧,還是能真的狠下心來做大事?”

  這句話說得完全不留情面,但任易鴻知道現(xiàn)在的虞獻不會因為這個與他置氣。

  果然,虞獻只是被這句話噎了噎,臉上甚至并未出現(xiàn)怒色,他只是稍微沉吟了一瞬,摒棄了目光內(nèi)最后一絲遲疑,便沉聲道:“我是去報仇的,不會再手下留情了。先生不必再有顧慮。”

  “如此。”任易鴻點了點頭,“那某便直言了。”

  “今上多疑,對太子也并非如同外界看來的那樣寵愛。立其為太子,阻止殿下此前奪嫡意向只是因為其不想看到兄弟間的傾軋。因此,只要觸碰到了今上的逆鱗,即使那人是太子,他也不會有好下場?!?p>  “而今上的逆鱗……是一切與他權力相關的事。譬如,”任易鴻的語調(diào)沉了下來,“謀逆。”

  虞獻顯然被這個詞嚇了一跳,不過也很快冷靜了下來:“可是皇兄那樣的性子……怎會有人相信他謀逆?”

  任易鴻笑了笑:“只要殿下能狠下心,就沒什么難事?!?p>  自蕭銳成功從虞獻處脫身已經(jīng)過去了一段時日,包括空澄在內(nèi)的四人也重新回到了平昌郡。

  獻陽郡離京城遠也有個好處,那就是要捂住什么消息還是很方便的,尤其是當日已經(jīng)鬧得沸沸揚揚的祥瑞對著獻郡王府大門撞了半柱香的事。

  為了討好皇帝,劉郡守也不會傻到把這事寫進奏折里。

  而在慕云深進一步鞏固自己在沂州的勢力,逐漸將手伸向周邊各郡時,京城周邊的一些郡縣已經(jīng)開始慢慢流傳起了一首民謠。

  虞源最近很忙。

  他被身邊人無意間點了一句之后,忽然就意識到自己應當給自己編纂一本詩集。

  這是一件大工程。在詩文方面,放眼整個大榮,似乎還找不到第二個與他一樣辛勤耕耘之人。他這樣的每日課業(yè)已經(jīng)堅持了許多年,還有一些詩詞是在他尋花問柳或是賞景觀事之時隨口而吟,在當時由身旁人記下,再被他回宮后隨手一塞。

  這樣的詩作數(shù)量也許多,因此整理和謄抄確實是一項大工程。

  但虞源他的興致上來了,誰敢說不?在這方面,他又有著常人難及的毅力,因此這段時間中,他發(fā)動了身邊所有的親隨一起翻箱倒柜,東宮各處都能覓得紙張痕跡,灰塵漫天,偏生虞源樂此不疲,皇帝也沒那個閑工夫管他,就由著東宮雞飛狗跳了。

  虞皓也常來陪著自己的哥哥整理些詩作,順便贊美一番。

  而京城周邊的那民謠唱的是:“源流波似來,宣朗氣不盡,兜轉(zhuǎn)年年,終尋得,不復去?!?p>  已逝的先太子,其名諱為虞軒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