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雙方各自散場,蘇離帶著幾人回了刁府。
李喬感覺很像是兩幫小孩子打架,完了雙方家長突然到場,各領(lǐng)各娃,各回各家,然后各自教訓。
鄭玄父子有什么教訓不好說,但聽馮侖的意思,應(yīng)該是會按軍中規(guī)律對鄭玄進行懲處。
而刁家則是要舉家搬遷了。刁家這個舉動倒不是說是懲罰,而是一種保護。
回來的路上,李喬向話多少女刁靈兒打聽一番才知道,他在刁家看的那本書里對五大勢力的介紹早都過時了。
以前的五大勢力,同心協(xié)力,不分彼此,只是各鎮(zhèn)一方,沒有地盤劃分。但那是人族最危難的時候,整個人族都隨時有可能滅族,誰還有心思爭地盤什么的,一切都是按最優(yōu)方案來處理的。
三軍一宗各自鎮(zhèn)守一方,而清薇殿作為一個女子宗門,則是居中管理整個人族領(lǐng)地。
不斷的為四方勢力征兵,練兵,輸送兵員,若哪方告急,清薇殿還要擔任救火隊員的角色,派人支援。而退役老兵和傷殘老兵也都是清薇殿在后方負責安置。
那段時間,清薇殿的人充分發(fā)揮了女孩子心細的優(yōu)點,基本上把后方的所有瑣事都安排的面面俱到,深得各大勢力的信任。
然而,等人族徹底站穩(wěn)腳跟后,各方勢力都有了余力,這個時候,清薇殿的存在就顯得有些權(quán)力過大了。
所以,一番爭執(zhí)之后,曾經(jīng)的三軍一宗一殿也變成了四宗一殿。整個人族地盤也平分為五份。清薇殿依然居中,其他四方還是占領(lǐng)各自所在的一方。
其實,當時的那種結(jié)構(gòu),五大勢力分化也是遲早的事。但卻沒必要改名的,或者說就算改名,改成國什么的也比宗好啊,搞得像是一群神棍似的。
這件事,其實還有那個原來的一宗圣宗的功勞。
這個圣宗明面上是圣宗,其實背地里,其他四大勢力的人背地里都是罵他們是魔宗,臭不要臉的魔宗。
原因就是圣宗是真的在玩宗教信仰這一套,而且其創(chuàng)始人本身就是一個信徒。而其他四大勢力的創(chuàng)始人都是有軍方背景的,分別是三個職業(yè)軍人和一名女軍醫(yī)。
這后世的軍隊倒是跟李喬那時一樣,都是謝絕宗教信仰的,但當時,人類正處于最黑暗的年代,朝不保夕的,再加上當時也確實發(fā)現(xiàn)這些信徒在戰(zhàn)場上確實悍不畏死,所以也逐漸放開了。這也為日后的一場禍事埋下了伏筆。
本來,你傳你的教,我打我的仗,只要你宗教別干軍干政,那手下的人愛信不信都沒啥影響,但這個圣宗偏偏不安分。
圣宗一開始是不干涉其他勢力的軍政,但因為沒有其他宗教競爭,圣宗發(fā)展極為迅速,很快各大勢力的信徒數(shù)量就占到了九成以上!
這個時候,圣宗的獠牙終于露了出來,圣教的終極教義再次重出江湖,凡天下之人,或為神之子民,或為異端!異端必須接受神的審判!
呵!這下妥了,圣宗這下子不但是要直接掌管軍政,而且還要掌控全人類的信仰!其他四大勢力頓時想吃了蒼蠅般難受。因為昔日的手下,很多都聚集起來,讓異端接受制裁,讓神的仆人掌管軍隊。
還好,當時五大勢力的創(chuàng)始人都還在。這五人在千年后的今天都被稱之為人族圣祖,可見他們的威望有多么的深入民心。
雖然圣教的門徒占到了整個勢力的九成,但愿意聽圣宗的話,去推翻自己領(lǐng)袖的畢竟是少數(shù)。
那一次,四方勢力一致決定將圣宗定義為邪教,甚至當時有位領(lǐng)袖還提議直接打下圣宗,讓圣宗徹底消失,但最終這個提議還是沒有實行。
一來是圣宗也不是泥捏的,而且其手下多是狂信徒,打起仗來悍不畏死,就算是四大勢力聯(lián)合,打下圣宗也必然是死傷慘重。人類經(jīng)不起這樣程度的內(nèi)耗。
其二則是因為圣宗雖然干的不是人事,但其畢竟也是于人族有功的。還有,這個宗門生命力也是很頑強的,滅得了一時怕也滅不了一世,所以綜合考慮之下,這才放過了圣宗。
圣宗可放,但各自勢力里的狂信徒卻不能饒恕,對于還有救的就留下,對那些覺得神放屁都是香的人,全被特許參戰(zhàn),讓他們?yōu)樗麄兊纳穸鴳?zhàn)死!
那一次事件之后,四大勢力本以為可以消停了,然而沒多久,這些信徒就又一次成了氣候,簡直就像是韭菜似的,割一茬,又一茬。
無奈之下,四大勢力相繼也改頭換面,你不是玩信仰嗎?那好,咱華夏的神多了去了,難不成還斗不過你?
于是,四大勢力聯(lián)合公布多個正義之神,這里面有佛有道,而且功能性特全。
經(jīng)商的想賺錢的可以拜財神,求姻緣的月老,還有想大富大貴長命百歲的可以拜福祿壽三星,另外還有降妖除魔的孫大圣,啥都能求的觀世音等等等等,可以說是各行各業(yè)都能找到自己所屬職業(yè)的正神。
這些神靈都有個特點,就是只有你求了,我才會應(yīng)或者不應(yīng),你若不求,我也不會上桿子巴結(jié)你,或者懲罰你。他們的存在目的是導人向善,但卻絕對不會綁架你的思想。
你可以向觀音求財,也可以轉(zhuǎn)身又去拜財神。沒人會說你不忠什么的,反而會說有觀音菩薩和財神爺關(guān)照,你定能發(fā)大財。
這種信仰才是華夏所喜歡的信仰。至于那個所謂的圣教,從根本教義上就惡心人,表面上也是導人向善,甚至在人類史上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但其根本教義就像是一部養(yǎng)奴才的教義。處處教人如何做好神靈的奴才。
還有華夏的神靈其實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他們其實無論是神還是佛,都更像是一個開店的。他們有時高高在上,但有時候又特別的平易近人。
首先這些神靈和人類之間就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各有所求。這個所求還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是積極的向上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我們知道神佛都是有法力高低的,這個是怎么來的?首先是修煉,這個咱人類也不懂,說點咱懂的,那就是香火。
所以,在華夏的神仙觀中,人和神都是互有所求的。
我求神拜佛,那么神佛會獲得我的香火之力,這個香火之力對于神佛來說也許是代表著法力,也許是代表著財富,但總歸是神佛想要的好東西。
而我對神佛自然是有所求才會有香火供上。
神佛若是滿足了我這個愿望,那我下次還來還愿或是再來照顧生意,那這位神佛就能源源不斷的獲得我的香火之力。
若是我求這位神佛,卻沒有應(yīng)驗,那說明這家貨不好,下次自然是去別家了唄。
這樣說起來,可不就是相當于各路神仙開店,愛光顧誰光顧誰,全憑自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