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故事
“這個混蛋。”
高臺上,上官詩雨看著亂春秋的身影,一陣咬牙切齒,先前她就發(fā)覺有人在暗中窺視,果實在公孫先生開講之后她就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了這個沒有一點風度的超級大混蛋。
上官詩雨都快被亂春秋給氣死了,沒有一點男子該有的風度也就算了,現(xiàn)在一代儒門大宗師講課授業(yè),他站的高高的,完全凌駕在公孫先生頭頂,而且還一副不耐煩的躺下睡覺,簡直混蛋至極,她發(fā)誓,她就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大混蛋。
“呵,小兒女姿態(tài)。”
正在講課的公孫先生微微停頓一下,看了一眼亂春秋所在之地,輕輕一笑也不在意,喝了口茶繼續(xù)講課。
“老夫今日就講到這里,汝等有何不懂的盡可提問,老夫會一一解答,不必拘謹。”
講了一會兒,公孫先生總算是把要講的講完了,和藹的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個人,微微一笑道。
“敢問公孫先生,何為天下為公?”
“敢問公孫先生,尚書有云........”
“敢問公孫先生.......”
“敢問公孫先生.......”
公孫先生話音落下,當即有儒生忍不住開口問道,一個接一個,數(shù)量多的嚇人,有皓首窮經(jīng),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文人學子,有問武尋道的武道強者,有身份尊貴的皇室貴胄,總之什么樣的人都有。
對于眾人的問題,公孫先生予以一一回答,也還好他武道臻至天人無上大宗師的境界,精力幾乎無限,不然應(yīng)對這么多人,他就是肚子里的墨水不流干,也得活生生累死。
“敢問先生,一個儒生自詡圣人,標榜天道真理,然而其人卻是男盜女娼,勾搭尼姑,禍害兒媳,這種人配稱為圣人嗎?”
就在此時,一道突兀的聲音傳入場中,一個面如冠玉,儒生打扮的少年郎緩步走上高臺,目光灼灼,絲毫不忌諱與公孫先生對視。
“放肆,你是哪里來的狂生,竟然敢口出污言穢語?!?p> “出口不遜,狂生,在公孫先生面前你安敢放肆?!?p> “小子,你好生放肆,竟然污蔑圣人,你罪大惡極,死不足惜?!?p> 聽到亂春秋的話,一些武者公子哥還沒什么,那些儒生就忍受不了,尤其是那些老得快入棺材還跑來公孫先生講課的老儒更是幾欲發(fā)狂,恨不得生吞了亂春秋。
在場所有儒生的都好像被亂春秋滅了九族一樣,一個個看著亂春秋的眼神那叫一個仇深似海,他們尊崇公孫先生,暗地里皆尊稱公孫先生為圣人,現(xiàn)在亂春秋口出污言穢語,雖然沒有明說,但現(xiàn)場除了公孫先生之外還有那個圣人,其言分明就是針對公孫先生,污蔑圣人,亂春秋死不足惜。
“小友此言何意?!?p> 公孫先生聽到亂春秋的話也很生氣,他公孫問道一生清名,親戚都沒幾個,何曾男盜女娼,勾引尼姑,禍害兒媳婦更是無稽之談,眼前狂生簡直信口開河,混賬至極,但他終究非是一般人,抬手按下眾多儒生沸騰的怒火,看向亂春秋淡淡的問道,想要讓亂春秋給他一個解釋,若是亂春秋不說出個子丑寅卯來,他今日就要讓這個口出無狀的少年知道何謂大宗師之怒。
“亂春秋。”
上官詩雨看向亂春秋,內(nèi)心又怒有急,怒的是亂春秋竟然如此不識大體,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羞辱圣人,找死也不是這么干的,急的是面對圣人之怒,亂春秋要如何逃生,雖然很討厭亂春秋,但終究是同甘共苦過的患難,她不希望亂春秋就這樣黯然隕落。
“公孫先生想必是誤會了,可否先聽鄙人講一個故事。”
公孫先生的眼神很有威懾力,仿佛能夠洞徹人心,但亂春秋絲毫不怵,面色一如既往的淡然道。
“請講。”
公孫先生一抖衣袍,銀發(fā)飛舞,十分大氣道,他倒要看看這個狂生想要玩什么把戲。
亂春秋轉(zhuǎn)過身來,無視眾多儒生冒火的眼神,大聲說道:“從前有一個儒生,自命清流,開創(chuàng)儒道流派,自稱圣人,然而其理論學說是從先賢著作上生拉硬套,強行占來不說,就是其學說也完全就是謬論,說什么存天理,滅人欲,然而其人所為卻是令人發(fā)指,與內(nèi)勾搭朋黨,魚肉百姓,與外賣國求榮,欺軟怕硬,諸位你們說,這樣的人能夠稱為圣人嗎?”
亂春秋目光凌厲,如刀似劍,鋒利絕倫,直指人心,怒問在場所以儒生,包括公孫先生這位儒生。
面對亂春秋的怒問,無論是公孫先生還是在場數(shù)千儒生均是不約而同的沉默了,到了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反應(yīng)過來了,亂春秋先前說出那番話根本不是針對公孫先生,而是另有目的,這個目的有些聰明人已經(jīng)有了猜測,只是他們不敢相信,不敢相信有人敢把儒門華麗下面的萬千齷齪給徹底撕開。
“學問不行,還自命圣人,這等人簡直連做人都不配,又有何資格稱為圣人?!?p> “就是,賣國求榮,勾搭朋黨,禍害家國,此等人簡直就是畜生,豬狗不如,若是這種人也能成為圣人,那我豈不是圣人中的圣人?!?p> “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我早就知道儒生不是什么好東西,想當初我二叔帶兵出戰(zhàn)南楚,結(jié)果因為個什么狗屁監(jiān)軍瞎幾把指揮,導(dǎo)致我二叔全軍覆沒,我二叔雖然僥幸撿回一條命,但從此以后一蹶不振,都是這些整日滿口仁義道德的讀書人害得?!?p> 一眾儒生有所顧忌,其他人可就沒有多少忌諱了,議論紛紛,有武者怒喝,滿臉不屑,往后倒退兩步,羞于儒生為伍,有嫉妒儒生地位的人乘機落井下石,也有受到儒生迫害過的人乘機抖出黑料,悲憤萬分.......場面一度混亂。
面對眾人的口誅筆伐,有些儒生想要開口反駁,但還沒說出口就被無盡的口水淹沒,也有一部分儒生保持沉默,因為很多都是事實,偌大儒門,遍布天下,雖然有公孫先生這樣高風亮節(jié)的儒學大宗師,但更多的還是蛀蟲垃圾,想當年西秦帝國皇帝登基,一日斬殺三萬儒生,就沒一個冤枉的,種種惡劣跡象在前,他們實在無從反駁。
“狂生,你究竟是何人,竟敢毀我儒門清譽?!?p> 有年過七旬的老儒怒視亂春秋,雙目充血,殺意如潮。
此人幾年前曾是朝廷一方封疆大吏,手里臟事干多了,雖然沒有被皇帝追究,安然退了下來,但現(xiàn)在聽到亂春秋說得話之后,登時冷汗淋漓,嚇得不輕,他雖然沒有自命圣人,更沒有賣國求榮,但勾結(jié)朋黨這種事情可沒少做,到現(xiàn)在他在朝里都還有不小的勢力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他就是虧心事做多了,才會聽到亂春秋跟他經(jīng)歷差不多的故事之后急得滿頭大汗,甚至恨不得當場除掉亂春秋,求個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