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頭,這個從尸山血?;钕聛淼睦先?,此刻老淚縱橫哭得像個孩子。
只因為李豐的話語刺痛了他心底最激情的回憶。
幾曾何時,他也一腔熱血壯懷激烈義無反顧的奔赴戰(zhàn)場為國家和民族而戰(zhàn),身邊的戰(zhàn)友死的死傷的傷,自己也失去了一只手,囫圇活到抗戰(zhàn)勝利。
拖著殘軀一個人艱難的生活在小山村里,那些激情燃燒的故事早被他默默的藏在心里。
“以后你做俺的親爺爺好不好”“爺爺你是大英雄”“所有為國家和民族而戰(zhàn)的人都是大英雄”“總有些人會記得你們的付出”幾句話,喚醒了已經(jīng)深滿心底記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哪怕被歷史遺忘,至少還有人記得他曾經(jīng)的付出,至少還有人認為他是大英雄,哪怕這個人只是個七八歲大的小孩,此時此刻張老頭覺得人生很值。
他開心得像個小孩,老淚縱橫只為喜極而涕。
一老一少就這么認識了,張老頭很健談,片片斷斷的講了很多往事,都是抗戰(zhàn)的故事,從北方到南方再到緬甸。。
張老頭講他親手打死過兩個鬼子,的手是被RB人炮彈炸的,本來受傷不太嚴重,不過那年月嚴重少藥沒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后來感染了只能砍掉。
李豐好奇問為什么說砍掉呢?當時疼不疼?
張老頭講當時沒麻醉藥,自己又感染發(fā)著高燒不省人事,被戰(zhàn)友罐了瓶烈酒,沒有鋸子,戰(zhàn)友用軍刀把他感染的那支手砍下來,沒感覺到疼,醒來手已經(jīng)沒了。
張老頭還說自己親手打死過兩個鬼子,手指頭是在和敵人拼刺刀的時候受傷斷掉的。
他講得風輕云淡,他說他這點傷比起那些犧牲了的戰(zhàn)友算什么,他至少還活著,有些戰(zhàn)友深埋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土地,死了都回不了國,死后能和戰(zhàn)友埋在一起那就叫做回國。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講到這里的時候老人的眼眶都濕潤了。
李豐問張老頭:“爺,你后悔嗎?”
張老頭搖搖頭說:“不后悔,從來不后悔,人生如果再重來一次俺也要上戰(zhàn)場,俺要保護俺們的國家?!?p> 這是寶貴的歷史片斷,李豐聽得驚心動魄又有點點悲傷,滿腔的熱血沸騰,就這樣,靜靜地聆聽著張老頭的故事,直到日薄西山才結(jié)束。
臨走時,李豐征的張老頭的同意后還特意進院里看了下,房屋破舊不堪漏風又漏雨,一件完好的家具也沒有,連做飯用的鐵鍋都缺了個口子。
說好下個星期天在來看張老頭,在張老頭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到家剛好到飯點,和平常相比算是回家晚了,楊玉閃數(shù)落了李豐幾句,李梅埋怨李豐沒給她帶好吃的,然后楊玉閃又罵李梅除了吃啥也不懂。
一家人有吵有鬧熱熱鬧鬧的,可突然想起張老頭孤零零一個人坐在柴門口時的畫面,心里好像有股氣憋著悶得慌,心情低落吃飯也沒滋味。
草草吃了晚飯,去屋后菜地給掛花苗澆點水,等天黑透了便抱著收音機早早躺床上。
“哪里不舒服跟媽說!”
知子莫若母,李豐躺床上沒多久楊玉閃便進來問道。
“媽,俺沒事,就回來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躺會就好了?!?p> 李豐編了個善意的謊言。
“嚇到媽了,媽見你悶悶不樂還以為有啥事呢,以后走路小心一點?!睏钣耖W不疑有它,安慰了李豐幾句便出去了。
打開收音機,聽點新聞,一片歌功頌德的,李豐瞬間沒了興趣,調(diào)到放音樂的一臺,一首鄧麗君的甜蜜蜜蘊繞房間,這才心情好點。
反正已經(jīng)認張老頭為爺爺了,以后每個星期天都去陪他嘮嘮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陪他安度晚年,也算是愛國了。
等再過幾年,自己長大有能力了,張老頭還健在的話,陪他去全國各地,他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看看。
胡思亂想中李豐沉沉睡去,第二天吃了早飯便去上學。
中午,同樣的地方,王小二做旁邊,一群孩子又圍繞在李豐身旁,又到了李豐說故事的時間。
想起張老頭空蕩蕩的衣袖,落寞的神情,給他們即興講了一段“王二小”。
其實一年級課本里面有,不過比起課本短短百來字,李豐講的就生動形象多了。
李豐決定以后和這幫小同學在一起,講一天武俠然后隔天講一篇抗戰(zhàn)英雄人物事跡。
不管他們聽得懂聽不懂,先埋點種子進去,也算是順便幫老師整點愛國主義教育。
禮拜天那天,李豐又去鎮(zhèn)上,張富貴說話算話,果然幫他把所需要的書籍買來了,笛子二胡的教學書,素描,油畫,水彩,還有好幾本繪畫方面的書,甚至還有一本中國歷代名家書法自帖和一本鋼琴教學,李豐記得當時沒請張富貴買過書法和鋼琴方面的書籍。
背后一看那些書籍的價格,加起來都差不多三十塊多了,李豐訕訕笑道:“又讓你破費了”。
“這算不了什么,你有上進心叔才高興?!?p> 張富貴不以為然,多出來十幾塊這點錢對他來說不算事。
“有上進心是好事,不過你現(xiàn)在看得懂嗎?”
說到底李豐現(xiàn)在只是個一年級學生,字都沒認識幾個,張富貴有點好奇。
“沒事,我爺爺可讀過書,識文斷字,到時候我請他教我?!?p> 李豐善意的說了個謊,可不敢說自己看得懂,把這堆書先放豆花店里。
“哪來的那么多書?政府那幾個給你的?”
李豐出去沒多久就扛回來一包書,楊玉閃好奇問了下,兒子和鎮(zhèn)長關(guān)系好,李豐不說楊玉閃也猜得到。
“張叔送我的,有學畫畫的書,學樂器的書,還有學書法的書,我前幾天不是村上找了個笛子和二胡,以后正好可以照書學習?!?p> 李豐也對楊玉閃說了個謊,如果讓楊玉閃知道自己有私房錢,少不了一頓揍。
“張叔可是個大好人,可幫了咱家不少忙,明兒媽家里帶只雞給他,你看咋樣?”
這話楊玉閃問旁邊的李山,張富貴給過家里救濟糧,河魚也是他安排飯館賣的,還有政府食堂隔一天就要一大盆豆花,這也是張富貴安排的。
楊玉閃李山都知道,心里明鏡似的,只是礙于沒有兒子和張富貴的那種關(guān)系,沒辦法接近。
“人家經(jīng)常幫咱家忙,早就該這樣了。”
李山回道。
“那晚上雞睡覺的時候,捉一只,明天給食堂送豆花的時候一起送去。”
兩口子就這樣商量好了,李豐在旁邊沒多嘴,大人的事他不摻和,和楊玉閃李山夫婦說了聲,出門便找小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