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漢魏軍綿竹會戰(zhàn)
綿竹,位于成都平原北部。
此地修筑有綿竹關(guān),關(guān)外有鹿頭山,保有城關(guān)與險要,可控制南北蜀道,形成抵御北敵南犯的最佳陣地。
反觀,若北方軍隊攻取綿竹,便能進入成都平原,一馬平川,二三日間便可到達成都城下。
在季漢炎興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一月,這里即將爆發(fā)決定兩國國運之綿竹會戰(zhàn)。
季漢方面。
季漢行都護衛(wèi)將軍諸葛瞻將軍隊此時據(jù)守綿竹,他麾下有一萬多人。因綿竹離成都不遠,諸葛瞻便能獲得成都方面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yīng),足以御敵數(shù)月。
曹魏方面。
曹魏征西將軍鄧艾偷渡陰平得手,從江由到涪縣,再進攻綿竹,可謂千里大進軍。
隨鄧艾入蜀的軍隊再加田章軍,能戰(zhàn)者有三萬多人,而能直接參加綿竹之戰(zhàn)的有二萬人,兵力高于諸葛瞻。但魏軍遠離本土,補充兵源及糧草困難,當求速戰(zhàn)。
這場即將爆發(fā)的綿竹之戰(zhàn),若季漢取勝,不僅可以擊敗鄧艾、田章,保全蜀地,也能逼退在劍閣以北駐軍觀望的鐘會。季漢極可能贏得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甚至是大獲全勝。
若曹魏取勝,擊敗諸葛瞻后,鄧艾便可長驅(qū)直入,到達雒縣、成都。而此時成都已無兵,從巴東回師的右將軍閻宇還在路上,南中霍弋部并未北上,那么鄧艾很可能直取成都,從而覆滅季漢。
所以可以看出,這場會戰(zhàn)雙方皆不容有失。
開戰(zhàn)前。
諸葛瞻命軍士王富率綿竹百姓轉(zhuǎn)移至附近山林,以免遭戰(zhàn)火涂炭。
此時王富率百姓正從南門而出,行至二、三里,有百姓道:“將軍,北賊真殺來否?”
王富道:“是的,不過請鄉(xiāng)親父老放心,綿竹由諸葛都護親自守衛(wèi),定會讓北賊有來無回?!?p> 另有百姓道:“都護真能擊敗北賊,保全國家?”
王富堅定道:“諸葛都護得丞相真?zhèn)鳎〞员?,他定能?zhàn)勝敵人,請先山林躲避數(shù)日,等候勝利之捷報?!?p> 于是王富率百姓,繼續(xù)向山林而去。
新一日,綿竹城關(guān)關(guān)樓之上。
黃崇道:“都護,城中百姓已全部轉(zhuǎn)移山林。我軍占據(jù)綿竹城關(guān)與鹿頭山各處險要,便可以逸待勞,等待鄧艾前來。我軍只作閉門謝戰(zhàn),鄧艾攻關(guān)不成,士氣必然受挫,時間一久,反擊之機便會到來?!?p> 張遵道:“只要守住綿竹,不讓鄧艾進平地,鄧艾便只能撤軍,等他退到涪縣,我軍可與劍閣軍南北夾擊,將其圍而聚殲?!?p> 諸葛瞻看著地圖,道:“鄧艾之軍,來勢洶洶,連取江由、涪縣,欺人太甚,我欲先挫其鋒芒,再作長久之舉?!?p> 黃崇道:“不可,如今不宜迎戰(zhàn),當閉門謝戰(zhàn),請都護三思。”
只見這時,魏軍先鋒已至綿竹城關(guān)關(guān)下。
魏軍先鋒將領(lǐng)鄧忠看著前方綿竹城,見對方依托城墻防御,道:“蜀軍關(guān)閉城門,看來是不愿出城迎戰(zhàn)?!?p> 師纂道:“這里是進入成都之最后堡壘,是一定要攻取之?!?p> 鄧忠道:“可綿竹如此堅固,何以攻取?”
師纂想了想,道:“當稟報統(tǒng)帥?!?p> 鄧忠于是飛奔至后軍,見到鄧艾,道:“父親!”
鄧艾道:“你回來作甚!”
鄧忠道:“蜀軍關(guān)閉城門,不愿出城迎戰(zhàn)。請問鄧將軍,是否要強攻?”
鄧艾想了想,道:“蜀將諸葛瞻乃諸葛亮之子,可謂名門之后,不如先禮后兵,派使者勸降,勸降不成再攻城亦不遲?!?p> 鄧忠疑惑道:“勸降,可有用否?”
鄧艾道:“不試怎知?!?p> 于是鄧艾就地親筆書信一篇,派出使者,拜訪諸葛瞻。
不久,使者來到綿竹城下,一聽使者來了,諸葛瞻放其進入,給與接見。
使者將鄧艾書信呈上,文中道:君侯名門之后,聲譽西蜀,今兩軍相遇,不忍殺戮,若降者必表為瑯琊王。
諸葛瞻閱后,道:“今日勸降,難道他害怕本將軍而不敢進攻?”
使者道:“君侯,我鄧將軍敬重君侯一門,若降可得封賞,更可保全蜀中百姓以免遭生靈涂炭,還望君侯三思?!?p> 諸葛瞻大怒,道:“綿竹只有斷頭將軍,無有降者,來人,拖下去斬也!”
使者激動道:“兩軍交戰(zhàn),不斬來使,君侯!君侯!”片刻之后,手起刀落,諸葛瞻命人將使者首級掛與城樓之上,向魏軍展現(xiàn)戰(zhàn)斗到底之決心。
之后,鄧艾聽說勸降失敗,使者被斬,于是命令全軍做好進攻綿竹的準備。
劍閣方面。
不斷有軍士向姜維報告江由、涪縣方向的軍情。
李密道:“大將軍,諸葛都護行軍緩慢,剛至涪縣便停下,僅派先鋒至江由,遲一日,江由被魏軍奪取。諸葛都護見情況有變,于是放棄涪縣,退守綿竹,使二城迅速陷落?!?p> 廖化道:“如今之勢,魏賊當南下綿竹,威脅成都。”
張翼道:“我軍抵擋鐘會,無力分身再截鄧艾,這該如何是好?!?p> 姜維道:“諸葛思遠若能堅守綿竹城關(guān),控制附近鹿頭山,使鄧艾即不能攻關(guān),亦無法翻山,那形勢還能控制??晌覔?dān)心諸葛思遠會出關(guān)與鄧艾野戰(zhàn),而思遠初上戰(zhàn)場,鄧艾又常年作戰(zhàn),彼此之間,戰(zhàn)力不同。若是野戰(zhàn),形勢或?qū)⒉幻??!?p> 廖化道:“那我軍是否支援綿竹?!?p> 姜維道:“魏賊占據(jù)涪縣,劍閣軍若南返或陷入南北兩面迎敵之態(tài)勢,這樣即無法支援綿竹,亦會對我軍不利?!?p> 張翼道:“那我軍只能在此擋住鐘會,繼續(xù)監(jiān)視涪縣、綿竹魏賊之動向?!?p> 姜維道:“如今只能如此也。”
此時,回師成都的右將軍閻宇,已率軍到達江州,并在這里得到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的消息。
閻宇看著地圖,道:“陰平山道,常年失修,異常險惡,然而山高路遠,卻擋不住魏賊入蜀之決心?!?p> 部將道:“鄧艾翻山之后,走漢德陽亭取江由,之后會取涪縣、綿竹,若沒有軍隊于涪縣、綿竹擋住鄧艾,鄧艾便可長驅(qū)直入,到達成都。而大將軍在劍閣,若被鐘會牽制,亦無力回援?!?p> 閻宇道:“陛下已派諸葛都護北上對抗鄧艾,諸葛都護能集結(jié)的軍隊超過一萬人,此時應(yīng)該已經(jīng)與鄧艾相遇?!?p> 部將道:“如此情況,我軍應(yīng)如何應(yīng)對。北上對付鄧艾,還是向西返回成都?!?p> 閻宇想了想,道:“軍隊先留于江州,派人聯(lián)絡(luò)諸葛都護,是否需要增援,若都護要求,全軍立即向北。若都護不從,再回成都不遲?!?p> 部將道:“諾!”
于是閻宇沒有全力向成都進軍,而是停留于江州。
此時,綿竹城外,魏軍已經(jīng)列陣。
鄧艾與牽弘、王頎、楊欣等坐鎮(zhèn)中軍,師纂負責(zé)左軍,鄧忠負責(zé)右軍,兩萬大軍于城下挑戰(zhàn)。
綿竹城樓上,黃崇道:“魏賊勢眾,不可戰(zhàn),連弩箭矢拒之,足以退敵?!?p> 諸葛瞻道:“我已斬其來使,自當出關(guān)迎戰(zhàn),由你坐鎮(zhèn)城樓,待我親手斬殺賊首?!庇谑侵T葛瞻命黃崇堅守城關(guān),本人則親自率軍出城。
于是漢軍出城列陣,諸葛瞻坐鎮(zhèn)中軍,諸葛尚在左,李球在右,張遵在后。
一萬漢軍對陣二萬魏軍,成都羽林軍對陣涼州隴西軍,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只見黃崇火速下關(guān)至諸葛瞻身前,急勸道:“都護,兩軍野戰(zhàn),敵強我弱,形勢對我軍不利,請都護立即返回城中?!?p> 諸葛瞻道:“如今之勢,只能一戰(zhàn)!”
黃崇痛哭道:“都護,都護不可矣!都護!”道后拉住諸葛瞻大腿。
諸葛瞻感慨道:“我于內(nèi)不能除掉黃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江由,我有三罪,何有面目回去!放開我!”
見黃崇依然纏著自己,諸葛瞻道:“來人,把他拖回城去!”
于是走來兩個軍士,將黃崇強行拖走。
對面魏軍。
見諸葛瞻已列陣,鄧艾道:“諸葛瞻勇者也,堅城不守,竟出城與我決戰(zhàn)?!?p> 牽弘道:“自來送死也,求之不得?!?p> 鄧艾道:“牽將軍,你認為應(yīng)如何攻破蜀軍之陣?!?p> 牽弘觀察片刻,道:“中軍迎戰(zhàn),以師纂、鄧忠二位將軍左右包抄,由三面包圍蜀軍,必能擊破之?!?p> 鄧艾道:“牽將軍之計與老夫略同。我命令,全軍迎戰(zhàn)!”
于是魏將牽弘、王頎、楊欣率軍向漢軍沖鋒。
對面漢軍。
諸葛瞻抽出佩刀,道:“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漢軍將士,殺賊報國!”
于是漢軍也向魏軍沖鋒,兩軍開戰(zhàn)。
半個時辰后,師纂、鄧忠從兩側(cè)殺出,師纂與諸葛尚對戰(zhàn),鄧忠與李球?qū)?zhàn),漢軍陷入三面迎戰(zhàn)之勢。
黃崇在城樓上擊鼓助興,兩軍之吶喊聲,刀劍聲,搏殺聲,響徹整個綿竹地區(qū)。
交戰(zhàn)半日,兩軍皆顯疲憊。漢軍依然立于城外,陣型巋然不動,師纂、鄧忠感覺戰(zhàn)機已失,便率軍先退,魏軍大部徐徐后退,初次交鋒,漢軍形勢占優(yōu)。
師纂、鄧忠回到鄧艾身邊,匯報軍情。
師纂道:“鄧將軍,敵軍堅守陣型,十分牢固,不可擊破?!?p> 鄧忠道:“不如暫時撤回,再尋良機?!?p> 鄧艾大怒,道:“兩軍交戰(zhàn),生死存亡,在此一舉,還說什么可與不可!你二將立即返回戰(zhàn)場,殺滅蜀兵,若有畏懼不前者,斬首示眾!”
此時鄧艾為何如此憤怒,因為鄧艾知道,若此戰(zhàn)不能取勝,諸葛瞻必聲勢大漲,自己前無可進,后無可退,將陷絕境,于是大聲叱責(zé)二將,強令返回戰(zhàn)場。
師纂、鄧忠見鄧艾態(tài)度堅決,不敢怠慢,馳還戰(zhàn)場。鄧艾亦親自靠前督戰(zhàn)。
漢軍方面,見魏軍攻勢減弱,逐漸退去,便以為勝利已為時不遠。
諸葛瞻與諸葛尚、李球、張遵等人商議是乘勝追擊還是回關(guān)休息,忽然間,魏軍又從三面殺來,這讓諸葛瞻始料未及。
諸葛瞻怒道:“敗軍將至,不足為慮,再勝定能斬敵統(tǒng)帥,命令全軍,迎戰(zhàn)!”于是在諸葛瞻的命令下,漢軍繼續(xù)與魏軍交戰(zhàn)。
這次交戰(zhàn),魏軍使出全力,不顧傷亡,反復(fù)沖殺,誓要沖破漢軍陣型。
因鄧艾隴西軍,常年作戰(zhàn),戰(zhàn)力本就強大,加之這次交戰(zhàn)關(guān)系勝敗存亡,鄧艾亦靠前督戰(zhàn),要求只許進不許退,敢退者殺。于是魏軍戰(zhàn)力被提升至極致,便能以一敵三,以三敵十,魏軍本來人數(shù)超漢軍一倍,野戰(zhàn)之下,優(yōu)勢逐漸顯現(xiàn)。
不久,漢軍陣型出現(xiàn)破綻,只見多處被攻破,魏軍瘋狂突入垓心,諸葛瞻手持兵刃,率眾力戰(zhàn)。
而突入者越來越多,漢軍陣型被完全沖亂,傷亡越來越大,逐漸抵擋不住,諸葛瞻的位置逐漸成為最前沿。
見身為漢軍統(tǒng)帥的諸葛瞻過于靠前,不遠處的鄧艾命令弓箭手對準射擊。只見箭雨射來,諸葛瞻連中數(shù)十箭,連人帶馬,皆被射倒。
見主帥倒下,漢軍方寸大亂,張遵、李球、諸葛尚不斷約束軍隊,而慌亂中的漢軍,不斷被魏軍收割人頭。
張遵、李球見鄧艾位置靠前,想直取敵將首級,二人還未沖至跟前,被魏將牽弘、王頎、楊欣等攔截,先后戰(zhàn)死。
諸葛瞻、張遵、李球皆亡,漢軍傷亡過半,敗局已定。
混戰(zhàn)中的諸葛尚,見漢軍悉數(shù)被殺,仰天長嘆,并道:“我父子深受國恩,可惜沒早斬黃皓,以至國家受辱,百姓遭殃,以致今日之敗,我活著還有何用!”于是沖向敵軍之中,他被鄧忠、師纂包圍,突殺一陣,刀鈍人疲,隨之戰(zhàn)死。
四位漢將先后戰(zhàn)死,漢軍傷亡幾乎殆盡,僅有少數(shù)人退回綿竹城。
鄧艾、鄧忠走到諸葛瞻、諸葛尚尸體前,鄧忠道:“父親,這便是諸葛瞻父子?!?p> 鄧艾不屑道:“乳臭小兒,不通軍事,非要與我相爭,固損命也?!?p> 鄧忠也嘲笑道:“若是堅守城池,怎會全軍傾覆,遭此大敗。”
斬首前,鄧艾心態(tài)忽變,道:“然諸葛氏父子孫三代皆殉于國事,保全忠義名節(jié),亦值得稱贊?!钡篮髷刂?,命人將首級傳送洛陽,以彰其功。
鄧忠道:“從此以后,諸葛氏之神話破滅,誰也挽救不了也。”
師纂走來,道:“我軍消滅蜀軍大部,蜀軍余部退回綿竹城中,是否繼續(xù)進軍,攻下城關(guān)?!?p> 鄧艾見城關(guān)近在眼前,于是拔劍向前,道:“命令,全軍進攻!”
于是魏軍不給漢軍任何喘氣之機,便向綿竹城關(guān)殺去。
此時已是黃昏,黃崇正在收容潰兵,安定軍心。聽聞魏軍又向城關(guān)殺來,道:“漢軍將士,殺賊報國!”于是黃崇率軍迎戰(zhàn)。
漢軍與魏軍在綿竹城關(guān)內(nèi)外,進行交戰(zhàn)。
第二日黎明,鄧艾登頂綿竹關(guān)樓,預(yù)示著這場會戰(zhàn)接近尾聲。
此時,只見鄧忠提起一首級,趕到鄧艾身前,道:“父親,蜀將黃崇首級在此。”
鄧艾看著地上首級,道:“兒,綿竹之戰(zhàn),我軍勝也,你看這城關(guān)內(nèi)外?!?p> 于是鄧艾、鄧忠看著戰(zhàn)場,血流成河,伏尸蔽地,二人皆感嘆這場戰(zhàn)爭之強烈,傷亡之慘重,殘酷之景象,遠超預(yù)期。
至此,漢魏軍綿竹會戰(zhàn)結(jié)束。
漢軍方面,諸葛瞻,張遵,李球,諸葛尚,黃崇五將及一萬多漢軍陣亡。
中軍士王富,因轉(zhuǎn)移百姓,幸運逃過此劫。另有被沖散漢軍殘兵數(shù)百人,進入山野,游擊而動。
魏軍方面,大獲全勝。
綿竹會戰(zhàn)之后,綿竹及附近縣鄉(xiāng)百姓受到驚嚇,紛紛逃亡,縣、鄉(xiāng)長官無法阻攔,或隨眾棄官逃命,或開城請降。那么在拿下綿竹之后,鄧艾下一步又將做什么。當綿竹之敗的消息傳至成都,成都君臣又將如何應(yīng)對這一局面,之后又將發(fā)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譙周勸諫季漢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