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存亡之秋

第三章 鄧艾鐘會謀計策

存亡之秋 學者鳳鳥 4466 2022-03-24 08:05:00

  季漢炎興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月。

  季漢派出使者,出使吳國,告之魏國征伐季漢之事,并請求吳國出兵,在東路牽制魏軍。

  吳帝孫休拿到季漢國書,閱之,道:“使者,魏軍真南下攻打貴國?”

  季漢使者道:“吳皇陛下,根據(jù)前線軍情,魏國分五道伐蜀,此時正與我漢軍于漢中交戰(zhàn)?!?p>  孫休聽后微微點頭,對著旁邊道:“丞相,卿看此事當如何也?”

  濮陽興出列,道:“陛下,魏國進犯鄰國,事緊急,當率軍救之?!?p>  吳帝又看著丁奉,道:“大將軍,此事當如何?”

  丁奉出列,道:“陛下,就如丞相所言,當發(fā)兵相救,若鄰國滅亡,我國亦不能獨存。”

  孫休又點頭,道:“那好,吾下詔,由大將軍親率諸軍,前往救援,具體計劃,由卿制定。”

  丁奉道:“臣遵令。”

  孫休看著使者,道:“使者,這樣可行否?”

  季漢使者道:“謝吳皇陛下。還望貴國盡快發(fā)兵,方能早退強賊。”

  孫休道:“使者放心,明日大將軍便會出兵。還望貴國堅守數(shù)日,勝利之日便將來臨?!?p>  季漢使者敬拜孫休后,便退下離去。

  見使者走了,濮陽興道:“陛下,魏蜀相爭,無力東顧。既然一定要出兵,何不直指壽春?!?p>  孫休道:“出兵壽春,那荊州方向之增援,又該如何為之?”

  濮陽興道:“可遣留平將軍至南郡,與施績將軍一同商議進兵之事。另遣丁封、孫異二將至沔中,向西救援?!?p>  孫休對丁奉道:“丞相之意,大將軍以為如何?”

  丁奉思索片刻,道:“臣贊同,可先讓魏蜀消耗,我國再收漁翁之利。臣愿進兵壽春,牽制魏軍?!?p>  孫休道:“好,就依丞相與大將軍之言?!?p>  于是吳國方面,確定了救援季漢的計劃。

  劍閣北,曹魏方面。

  鐘會進攻劍閣不克,這樣的情況顯然對魏軍不利。因為時間一久,十三萬前線魏軍的糧草,便會消耗殆盡。而魏軍的補給要從長安運來,路途遙遠,難以支撐。鐘會,他顯然知道這樣下去并不是辦法,然而此時,他又想不出更好的計策,在與多位同僚商議后,他決定邀請魏西路軍統(tǒng)帥鄧艾前來白水,與他一同商議下一階段的軍事問題。

  當鄧艾收到邀約,立即率鄧忠等隨從數(shù)十人,快馬趕去白水。

  鄧艾為何反應如此迅速?

  因為鄧艾早已明確魏軍下一階段的軍事路線,上書道: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沖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通俗意思為:如今賊寇大受挫折,應乘勝追擊。從陰平沿小路、經漢德陽亭,奔赴涪縣,涪縣距劍閣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隊直接攻擊敵人的心臟。姜維雖死守劍閣,但在這種情形下,他一定會回救涪縣。此時,鐘會之軍正好乘虛進入劍閣。如果姜維死守劍閣而不救涪縣,那么,涪縣兵力極少,將很難對付魏軍。兵法說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襁M攻其空虛之地,一定能打敗敵人。

  不久,鄧艾來到白水關,鐘會親自出關迎接。

  鐘會與鄧艾,魏東路軍統(tǒng)帥與西路軍統(tǒng)帥,歷史性的相見。

  進入將軍府大堂,入座。

  鐘會舉起茶碗,笑道:“鄧將軍遠道而來,實在辛苦,以茶代酒,表達敬意?!?p>  鄧艾同舉,回笑道:“謝鐘將軍?!?p>  二人飲后,鐘會道:“如今之局面,蜀將姜維死守劍閣,我軍進攻數(shù)日而不克,白白損失許多將士。大軍停至白水,十萬之眾,每日空耗糧草,時間若久,糧草耗盡,軍心難安,只能北撤。若到那時,伐蜀一役,必功虧一簣。若姜維再趁我軍北撤之際,突然四面殺出,別說攻下的漢中諸部能否留存,更可能威脅至長安。若真到那時,整個潼關以西之大片國土皆會被姜維占據(jù),你我將成敗軍之將。我想鄧將軍與我皆不希望看到那樣慘淡之景。所以今日請鄧將軍前來,便是與之共謀我軍之后應如何作戰(zhàn),還請鄧將軍見示?!?p>  鄧艾聽過鐘會長論,遍觀諸將,道:“十萬精銳,拿不下一劍閣,看來姜維不好對付。如何能打破僵局,我?guī)兹涨耙焉鲜璩?,陳明計策。今日前來白水,當與鐘將軍共同明確?!?p>  鐘會驚訝道:“看來鄧將軍有計,請講。”

  鄧艾起身,站在地圖旁,道:“從漢中入蜀之山道,有金牛道、米倉道與洋巴道。蜀將姜維以重兵占據(jù)三道,我軍難以攻克一處。與其如此,不如出奇兵,由陰平橋頭南下,偷渡景谷道,經漢德陽亭,到達江由、涪縣,直插敵國腹心。姜維得知,必分兵救涪,到那時鐘將軍再率十萬之眾猛攻劍閣,必克之。之后南北二軍將姜維包圍于劍閣與涪縣之間,一舉殲滅蜀軍主力,再進圖成都?!?p>  鄧艾道后,鐘會看著地圖,思索一陣,后道:“姜維再多謀略,亦無力同時防守江由與劍閣。此計若行,定能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成效。”

  鄧艾回座后,道:“看來鐘將軍贊同我之計謀,若如此不如立即施行?!?p>  鐘會遍看堂中諸將,回頭道:“可行,那就請鄧將軍率麾下勇士,走陰平山道,奪取江由,再立新功。”

  鄧艾道:“鄧艾愿往,不過還請鐘將軍與我配合行動。”

  鐘會道:“如何配合?”

  鄧艾道:“鐘將軍在正面牽制姜維外,需派一員大將,繞道劍閣西,奪取漢德陽亭,從西面阻擋姜維增兵江由之道路,這樣我便能更快占據(jù)江由?!?p>  鐘會點了點頭,道:“有理,當派哪位大將前去?”

  鄧艾道:“將軍田章。田將軍經營西部多年,熟悉西部地理,由田將軍前去必能成功?!?p>  鐘會看著旁邊,道:“將軍田章?!?p>  田章出列,道:“末將在?!?p>  鐘會道:“鄧將軍之計你已聽到,就問你敢不敢去?!?p>  田章堅定道:“有何不敢,末將愿往!”

  鐘會道:“好,我命你率本部人馬,繞道劍閣西,走漢德陽亭,協(xié)助鄧將軍攻取江由?!?p>  田章道:“末將領命!”

  田章歸位后,鐘會看著鄧艾,道:“鄧將軍,還需做何?”

  鄧艾道:“不必,謝鐘將軍?!钡篮筻嚢鹕?,接著道:“我即刻返回陰平,挑選勇士,向江由進軍?!?p>  見鄧艾欲走,鐘會道:“鄧將軍何必心急,你我統(tǒng)帥難得相見,我已備下晚宴,等用宴之后,休息一夜,明日再走亦不遲?!?p>  鄧艾道:“感謝鐘將軍好意,只是軍務在身,不敢片刻延誤,只能盡快返回。至于開宴飲酒,當?shù)瘸晒χ?,再痛飲不遲?!?p>  見鄧艾執(zhí)意要走,鐘會只好道:“也好,那我就不強留?!?p>  鄧艾道:“謝鐘將軍,還請鐘將軍命田將軍準備數(shù)日,之后便向劍閣西進軍,我期待與田將軍于漢德陽亭會師?!?p>  鐘會道:“請鄧將軍放心。”

  鄧艾拜謝鐘會后,便告辭離去。

  見鄧艾來去匆匆,鐘會心里有些嘀咕,竟然坐在那里,沉默良久。

  見況,杜預向前,道:“鐘將軍,鐘將軍?!?p>  鐘會這才反應過來,道:“元凱,有何事?”

  杜預道:“將軍如何看待鄧將軍之計謀,到底能成否?”

  鐘會走到地圖前分析道:“陰平道長年失修,數(shù)百里荒無人煙,還要翻越天險摩天嶺,豈是易事。”

  杜預道:“鄧將軍麾下三萬多人,皆乃西部精銳之師,只要將帥奮不顧身,是很可能到達江由?!?p>  鐘會道:“你有所不知,以前蜀相諸葛亮在時,在陰平道上設有圍城與伏兵,以此防備魏軍偷襲。后來諸葛亮去世,蜀國國力不濟,蜀主撤掉道上圍城與伏兵,然而卻在江由設關口,關中至少有數(shù)千人馬?!?p>  杜預道:“那這么說,就算鄧艾成功到達江由外圍,亦無法攻克江由關口,時間一久,補給困難,必遭失敗?!?p>  鐘會道:“所以鄧艾此計甚險,若成,則能滅亡蜀國,若敗,則全軍盡覆而死無葬地。”

  看來鐘會對于鄧艾的偷渡之計,并非完全認可。但鄧艾是征戰(zhàn)數(shù)十年的老將,在軍中資歷甚高,他執(zhí)意要試,鐘會也難以干預,只能成全。

  鄧艾離開白水關,策馬返回陰平橋頭的路上。

  鄧忠道:“父親,今日鐘會聽過父親計謀,感覺他并不太認可?!?p>  鄧艾道:“鐘會長于謀略,所以在淮南屢立功勛。然而內戰(zhàn)與外戰(zhàn)有所不同,內戰(zhàn)是門派更迭之斗,外戰(zhàn)則是國家存亡之博,所以外戰(zhàn)比內戰(zhàn)更難。而鐘會已在漢中揚威,即使班師,只要能守住漢中,亦能得到封賞,所以他不愿冒險。而我功勞不及鐘會,若此時停下征伐,將無寸功。之后下場會如何,或被鐘會統(tǒng)領,成其麾下卒。或被調回朝廷,另任閑職。所以若要掌握命運,就必須冒險,沒有退路可言?!?p>  鄧忠道:“兒明白也,等回到橋頭,整頓將士,偷渡陰平,奇襲江由?!?p>  鄧艾道:“很好?!?p>  鄧忠道:“那父親認為此役勝算幾何?”

  鄧艾堅定地看著他,道:“大魏必勝,蜀必?。 ?p>  于是鄧艾、鄧忠等徹夜趕路,返回陰平橋頭。

  鄧艾來到白水,與鐘會召開軍事會議之事,不久被姜維得知。

  姜維太了解鄧艾,他知鐘會在劍閣受阻,鄧艾一定會穩(wěn)不住,鄧艾會讓鐘會在劍閣牽制自己,然后鄧艾本人率軍偷渡陰平,出其不意進攻江由。由于姜維肩負守衛(wèi)劍閣之重任,無力分兵江由,于是他上疏皇帝,請求派一軍增援江由,另外讓江由守將馬邈率三校將士堅守險要,以防魏軍來犯。

  幾日后,姜維的上疏到達成都。

  皇帝劉禪召開朝會,商討增援一事。

  劉禪道:“大將軍要求增兵江由,以應對魏賊鄧艾走陰平道南下之偷襲,此事眾卿以為如何?”

  尚書令樊建出列,道:“陛下,魏賊勢眾,吞漢之心已久。之前張、廖、董三位將軍增援前線,與大將軍合兵劍閣,已阻擋魏賊鐘會之進犯。而大將軍考慮讓成都再派兵增援江由,是對形勢之變化后做出正確之請愿。所以臣以為,應依大將軍之意,早派一軍前往江由。”

  樊建歸位后,太子劉璿道:“父皇,魏賊二十萬進犯我國,臣兒愿率軍前往江由,保衛(wèi)北境?!?p>  劉禪聽后揮了揮手,示意退下,劉璿只好退回。

  見階下眾臣皆沉默,劉禪有些穩(wěn)不住了,盯著一人,道:“思遠,事到如今,吾想聽卿之看法?!?p>  諸葛瞻出列,道:“陛下,既然大將軍之意是增援前線,臣亦贊同。”

  劉禪道:“那卿認為應派哪位將軍前往?”

  諸葛瞻想了想,道:“宗預將軍多病,不能上朝,怕不能領軍。樊尚書令要負責尚書臺事務與聯(lián)絡吳國,不能分身。右將軍閻宇,遠在巴東,亦無法速行。所以一時,國內未有最好之人選?!?p>  劉禪指著他,道:“乃卿也!卿為行都護衛(wèi)將軍,掌管國之羽林軍,此時應以國事為重,親自北上,對抗強賊。若再不能齊心,怕是烽火連月,國家毀敗,玉石俱焚!””

  見老皇帝激動,點名要讓自己去,諸葛瞻這才堅定道:“陛下,君讓臣去,臣必去。臣愿率羽林軍前往江由,阻擋魏賊。若不能擊敗鄧艾,臣至死不歸。”

  劉禪道:“這就對了,吾即下令,調動成都所有羽林軍,由卿節(jié)制。若嫌人少,可將大赦后之囚犯、城中雜役、工匠等悉數(shù)編入,籌集萬眾,前往江由。”

  諸葛瞻道:“謝陛下?!?p>  樊建道:“陛下,諸葛都護初次領兵,可遣幾位將軍與之前往,出謀劃策,對抗強賊。”

  劉禪道:“也好,諸葛愛卿,卿打算帶哪些將軍一同前去?!?p>  諸葛瞻思索片刻,道:“尚書張遵、尚書郎黃崇、都督李球、漢壽亭侯關彝、及吾子諸葛尚?!?p>  劉禪道:“皆可,只是關侯生病,居于宅中,怕是難行?!?p>  諸葛瞻道:“關侯若不行,亦足以。臣一定殲滅來犯之敵,不負陛下與國家所托?!?p>  劉禪道:“好,下朝之后,卿立即前往整軍,二日后誓師大會,吾要親自為卿壯行!”

  諸葛瞻道:“謝陛下!”

  于是今日朝會,收到姜維要求增援江由請求后,皇帝劉禪當即命令由行都護衛(wèi)將軍諸葛瞻統(tǒng)軍前往。

  曹魏方面,魏將鄧艾與鐘會召開軍事會議,明確下一階段作戰(zhàn)問題。計劃由鄧艾率魏西路軍偷渡陰平,攻取江由,鐘會則留在劍閣牽制姜維主力,另派田章繞道劍閣西,阻擋姜維可能向江由方向的增援。季漢方面,姜維察覺鄧艾企圖后,即刻上疏朝廷,請求增援,得到皇帝采納,由諸葛瞻領兵北上。在這樣的軍事變化下,又將發(fā)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鄧士載偷渡陰平。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