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潁川鐘氏,是后漢至曹魏時期的名門望族,其代表人物是鐘繇。
鐘繇相貌不凡,聰慧過人,在后漢時期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司隸校尉,前軍師等官職,冊封東武亭侯。
曹魏建國后,他歷任廷尉卿、太尉、太傅等官職,名列三公,冊封定陵縣侯。
魏武帝曹操評價他: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勛也。昔蕭何鎮(zhèn)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
通俗意思為:關西地區(qū)能夠穩(wěn)定,朝廷沒有西邊的憂慮,這都是你的功勛。以前蕭何鎮(zhèn)守關中,為漢高祖?zhèn)浜贸渥愕募Z食和現(xiàn)成的軍隊,而你就像當年一樣。
魏文帝曹丕評價他:于赫有魏,作漢籓輔。厥相惟鐘,實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寮師師,楷茲度矩。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后世殆難繼矣!
通俗意思為:顯赫的魏國,成為漢室的藩屏,相國鐘繇,是魏國的心腹棟梁。恭敬地日夜操勞,沒有閑暇安穩(wěn)居住。百官應該效法,讓這樣的行為成為法則和楷模。此三公(太尉鐘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都是一個時代的偉大人物,后世將很難再找到了。
魏明帝曹叡評價他:太傅功高德茂,位為師保,論行賜謚,常先依此,兼敘廷尉于、張之德耳。
通俗意思為:太傅鐘繇功高德茂,職位為師保,按照道義進行賜予謚號,這是常規(guī),綜合他所任廷尉之職,就和于定國、張釋之的美德一樣啊。
鐘繇為官,受到曹魏三代統(tǒng)治者的贊譽。
另外鐘繇也是一位書法家。他對篆、隸、真、行、草等多種書體兼工,其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謹、縝密。
鐘繇和后漢的張芝被人合稱為‘鐘張’。他推動楷書(小楷)的發(fā)展,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
關于鐘繇的家庭,他有數(shù)位夫人,其中貴妾孫氏代理正室事務,另有妾室張氏等。
鐘繇的兒子有孫氏生長子鐘毓、張氏生少子鐘會。
鐘毓,字稚叔,機靈敏捷,有其父之風。
鐘會,字士季,為鐘繇七十三歲所生,異常聰慧。
對于自己的兩個兒子,鐘繇皆喜歡,但更寵少子鐘會。
當時鐘繇看到魏國名士中護軍蔣濟(字子通)曾經(jīng)撰文道:“觀其眸子,足以知人。(當我觀察這個人的眼睛,就了解這個人的特點。)”
于是當鐘會五歲時,鐘繇帶他去拜見蔣濟。
那是曹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
蔣濟見到五歲的鐘會,一眼便覺得這人另類,驚奇的對鐘繇道:“太傅,我觀少子之眸,并不簡單!”
鐘繇驚訝,道:“若何,子通快快說來?!?p> 蔣濟又看了眼鐘會,道:“非常人也。他將來一定了得,甚至可以改變歷史?!?p> 鐘會笑著對鐘會道:“兒,聽到了否,蔣先生對你非??春?,還不快謝蔣先生。”
鐘會于是拜道:“士季謝蔣先生?!笔Y濟笑著將他扶起。
一年之后,鐘繇去世,時年八十歲。
鐘繇長子鐘毓襲封定陵縣侯,而在朝中任黃門侍郎。
鐘繇少子鐘會時年六歲,他并沒有因父親離世而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學習,夜以繼日的用功讀書。
鐘毓為魏明帝曹叡分析如何對付季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后來曹睿想大興土木,以此滿足自己的起居和游玩,鐘毓進諫:“近年來水災旱災頻繁,國庫空虛,這類休閑的事還是等到豐收之年再做不遲?,F(xiàn)在應當去關內(nèi)開墾荒地,讓百姓耕種。”他的建議被采納實施。
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南下興兵伐蜀,遭遇挫折,大軍前進不得,曹爽不想退兵,想要增兵,于是鐘毓遣使上書:“我覺得高明的取勝之道,應該是不動刀兵;天下無敵的軍隊,雖然都進行征討,但不一定非要進行戰(zhàn)斗才能取勝。如果能夠僅僅通過手持干戚舞蹈就使得苗氏臣服,或者退避三舍化解敵人的鋒芒,那就用不著辛苦吳漢在江關征戰(zhàn),或者讓韓信在井阱來往馳騁了。應該在找到合適的時機時就進軍,遇到困難也能夠退避,這才是自古以來征戰(zhàn)的道理。希望您能夠深思熟慮?!焙髞聿芩瑹o功而返。
同年鐘會成年,他才技出眾,博學多問,尤其精通玄學,與名士、玄學代表人物王弼并知名。
鐘毓的上書令曹爽不高興,鐘毓被貶離開京城,拜魏郡太守。鐘毓前腳剛走,后腳鐘會便弱冠入仕,被朝廷任命為秘書郎。
因為受到司馬家的賞識,鐘會逐漸成為司馬家的重要幕僚。五年后,職位為中書侍郎。
曹魏正元元年(公元254年),曹髦即位,賜予鐘會關內(nèi)侯的爵位。當時權(quán)臣大將軍司馬師詢問鐘會如何評價曹髦,鐘會對司馬師道:“才同陳思(曹植),武類太祖(曹操)。”
這一時期,鐘毓回到京師先后任職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在曹芳被廢,曹髦即位的這一時期,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掌握魏國絕對權(quán)威,這樣的情況令許多魏國忠臣不滿,因此淮南地區(qū)爆發(fā)叛亂,即毌丘儉和文欽的叛亂。
司馬師見況,調(diào)兵遣將,立即用行動對付叛亂。
鐘毓、鐘會兄弟參與了此事。
朝廷命令鐘毓持節(jié)到揚州、豫州宣慰圣意,告誡教化百姓。鐘會留于大將軍司馬師身邊,謀劃如何平叛。當時司馬師新割目瘤,身體欠佳。身邊大多數(shù)人認為讓太尉司馬孚前去平叛即可。只有鐘會等少數(shù)人曉以利害,勸司馬師親自對付叛軍。司馬師聽從鐘會建議,東征毌丘儉。鐘會隨軍主管機密事宜。
于是在對付毌丘儉和文欽的叛亂前夕。
鐘宅。
鐘毓在離開洛陽去往揚州任職的前一日,與其弟鐘會對坐一席,做分別前的最后交談。
鐘毓道:“士季,你還記得以前你我兄弟被人戲謔之事乎?”
一聽兄長這么問,鐘會大笑,緩和一些后,道:“當然,你我兄弟二人在外人眼里皆機敏過人,從不吃虧。而有一次,京城來了一個擅長戲謔之女,你我聽說后,決定一起去會會她,看看她有多厲害。于是一日,你我穿上華美衣裳,乘車至西門,便遇見了那個女子。車剛停下,女子便朝你我指著笑道:‘車中央,為何那么高?’
當時你并未察覺異樣,于是我提醒你,你我已經(jīng)被她戲嘲了。你問我原因,我道:‘中央高,即兩頭低’,‘低’諧音‘羝’,羝即公羊,在加上你我兄弟多髯,因此被她戲嘲為‘兩頭公羊’?!?p> 鐘毓也樂了,道:“是啊,這件事令我記憶深刻,這就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v使你我在外人眼里如此聰明,也會在不經(jīng)意間被人戲弄,甚至那人僅是一女子?!?p> 笑容漸淡,鐘會道:“兄長,說也說了,笑也笑了,還是說說正事。明日你即奉命前往揚州,揚州離吳國不遠,那里數(shù)十年一直戰(zhàn)事繁多,難以安寧,你到那里要多注意保護自己,祝你順利。”
鐘毓道:“士季,你說得這些話,我都會記得。明日天亮我便出發(fā),不知下一次見面又是何時。依你看,朝廷需多長時間,才能平定毌丘儉與文欽之叛。”
鐘會思索片刻,道:“依我看,必一擊致勝?!?p> 鐘毓驚訝,端坐看著他,道:“你這么有把握?”
鐘會道:“關于如何擊敗毌丘儉與文欽,我與大將軍討論多次?;茨宪婋m驍勇善戰(zhàn),但精銳不過六萬,只能逞一時威風。當士氣受挫,孤軍作戰(zhàn),缺乏外援,便無法與全國之軍抗衡。且淮南軍家屬多在地方,思鄉(xiāng)心切,當戰(zhàn)事不利,軍士便不再想為毌丘儉、文欽二人效力。大將軍讓你負責安慰揚州、豫州的地方軍民,我則隨軍出征,這便是從人心與軍事兩面對付叛軍。叛軍與朝廷,力量相差懸殊,所以必一擊致勝?!?p> 鐘毓聽后點了點頭,贊道:“士季分析得很有道理,今日以茶代酒,我敬你。”于是鐘毓敬鐘會。
飲后,鐘毓放下茶具,道:“等朝廷平定了叛軍,我看你還是娶妻生子為好,三十歲之人,還是單身?!?p> 鐘會笑道:“我喜歡之女,他家族看不上我。喜歡我之家族,他家女子我看不上?!辩姇粗h處,接著道:“誰讓我身份這般特殊,父親是功勛,而我是妾出少子。我少年喪父,又怎能與你這位嫡長子相比?!?p> 鐘毓趕緊道:“家族興旺,功名成就,皆非容易之事。就像你我兄弟,我智謀不如你,但我育有數(shù)子。你智謀遠高于我,至今卻一人。每個人皆有長處與短處,所以你婚娶之事,暫時遇到些困難?!?p> 鐘會飲了茶,道:“兄長說得很有道理。剛才兄長說育有數(shù)子。我倒有個想法,不知該不該說?!?p> 鐘毓道:“請說?”
鐘會道:“如果兄長可憐我,等淮南戰(zhàn)事勝利結(jié)束,不妨出繼我二子,這樣我便有后代。至于婚娶,這事太難,我只能延后考慮。”
鐘毓仔細一想,考慮到延續(xù)鐘氏家族,于是道:“那好,等平定毌丘儉與文欽之后,我把二子鐘邕、三子鐘毅出繼于你,然后婚娶之事,你自己把握,這樣滿意否?”
鐘會起身,拜道:“謝兄長?!?p> 鐘毓起身將他扶起,道:“士季,你知道我在想什么?之前我母親(孫氏)被趕出家門,如今我又出繼二子,我覺得你與你母親之智慧遠超常人,所以只能成全?!?p> 鐘會笑道:“兄長怎么如此去想,我母親與我沒有任何針對你母親與你之行為,這些皆歷史所造,我相信以你之胸懷氣度,不會計較這些?!?p> 鐘毓微微點頭,道:“好,我不再多說,你我兄弟共同努力,望早日平定叛亂?!?p> 鐘會舉茶具道:“等得勝歸來,再飲慶功酒?!?p> 鐘毓同舉道:“一定!”
到了第二天,鐘毓離開洛陽,去往揚州。
那么此時鎮(zhèn)東大將軍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在淮南的叛亂情況如何?
二人邀請曾為曹爽心腹、夏侯玄好友的鎮(zhèn)南將軍諸葛誕一同起兵,但諸葛誕和文欽本來關系不好,所以便殺了二人派來的使者,并向全國宣布二人叛亂。兗州刺史鄧艾同樣受到邀請,也同樣殺了使者,揭發(fā)二人叛亂。見諸葛誕與鄧艾皆不配合,毌丘儉和文欽只能自己單干。于是二人在淮南壽春城城西筑壇,展示明元郭太后詔書(存疑),與諸將歃血盟誓,起兵勤王,討伐司馬師。具體用兵方面,由毌丘儉親率六萬精銳,渡過淮河,急速行軍,深入中原,意圖速戰(zhàn)速決,直抵洛陽。
在毌丘儉和文欽正式發(fā)動叛亂后,司馬師在鐘會等人的建議下,迅速做出反應,他親征淮南,又傾全國之力鎮(zhèn)壓叛亂。
司馬師命令兗州刺史鄧艾死守樂嘉,鎮(zhèn)南將軍諸葛誕進攻壽春,征東將軍胡遵督青、徐諸軍出于譙、宋,征南大將軍王昶北上夾擊,包抄叛軍后路,荊州刺史王基率荊州軍隊北上與自己會師后奔赴戰(zhàn)場。
于是四面八方的軍隊逐漸接近戰(zhàn)場,意圖將叛軍包圍而殲滅。
朝廷這邊反應迅速,叛軍形勢逐漸不利,軍心開始動搖。毌丘儉和文欽決定奮力一搏,扭轉(zhuǎn)戰(zhàn)局。他們夜襲鄧艾,卻意外發(fā)現(xiàn)是司馬師的主力部隊,文欽之子文鴦率一軍沖擊司馬師軍營,司馬師受到驚嚇,病情惡化,于是將指揮權(quán)交于其弟司馬昭。司馬昭下令反擊,文鴦所部勢單力薄,只得退走。之后叛軍逐漸陷入包圍,兩軍決戰(zhàn),叛軍大敗,被殲大部,文欽、文鴦父子力戰(zhàn)突圍,南逃東吳。毌丘儉逃至慎縣,遭遇追兵,中箭而亡。毌丘儉小弟毌丘秀和孫毌丘重,南逃東吳。另外包括毌丘儉長子毌丘甸,毌丘氏與文氏兩家凡留在魏國的人,全被斬殺。
戰(zhàn)事結(jié)束,司馬師大獲全勝。
但司馬師本來眼上有瘤疾,經(jīng)常流膿,身體情況欠佳,而這次又受到文鴦夜襲軍營的沖擊,驚嚇過度致使眼睛震出眼眶,使身體情況惡化。最終于曹魏正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公元255年3月23日),司馬師痛死于許昌,終年四十八歲。其弟衛(wèi)將軍司馬昭接過軍權(quán),統(tǒng)領六軍。
得知司馬師去世,曹髦命司馬昭鎮(zhèn)守許昌,負責內(nèi)外接應,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曹髦此舉是想在司馬氏內(nèi)部權(quán)力倉促交接之時,奪回司馬氏手上的兵權(quán)。
見到皇帝詔書,司馬昭感到為難,于是與傅嘏、鐘會一同商議對策。
鐘會告訴司馬昭,若留守許昌,必失去兵權(quán)。建議讓傅嘏上表,與你一同返回。當你把軍隊開到洛水之南屯兵駐守,再見機行事。司馬昭采納了鐘會的建議。
當司馬昭返回后,朝廷不得已,拜司馬昭為大將軍、輔政,以鐘會為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食邑三百戶。
負責在揚州一帶安定人心的鐘毓,在戰(zhàn)事結(jié)束后不久也返回京城,升為尚書。
今日鐘家。
鐘毓、鐘會兄弟如約擺下慶功酒。
這次二人將酒宴選在家中后花園。
鐘毓先給鐘會敬酒,兩人對飲,鐘毓道:“之前蔣太尉(蔣濟)說你是非常之人,大將軍司馬子元(司馬師)贊你為王佐之才,今大將軍司馬子上(司馬昭)也對你非常信任。我認為弟就是當今全國最優(yōu)秀之人才。”
鐘會放下酒樽,道:“兄長過獎也。我只是借助自己淺薄之智慧來報效國恩,量力而為之。”
鐘毓道:“父親是開國功勛,你我皆受優(yōu)待,報效國家,理應如此。如今新任大將軍成為輔政之臣,你認為將來國家之命運又將如何?”
鐘會想了想,道:“新任大將軍個人能力或不及父兄,但依然是當世人杰,他智勇寬明,知人善任,四方英雄皆愿為之效命。我相信,國家在他之輔佐下會越發(fā)強大,早晚必滅蜀、吳,一統(tǒng)天下?!?p> 鐘毓點了點頭,道:“好,請繼續(xù)為國事而奮斗,再飲!”
于是二人又對飲,繼續(xù)交談。鐘毓如約將二子鐘邕、三子鐘毅出繼于鐘會。
那么鐘氏兄弟幫助國家平定毌丘儉和文欽的叛亂之后,接下來又有哪些事等著二人去做,請看下一章:鐘士季母親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