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存亡之秋

第十章 郤正解惑說北伐

存亡之秋 學(xué)者鳳鳥 4459 2021-06-19 09:00:00

  姜維返回成都,雖然黃皓已提前得到消息,又與諸葛瞻進(jìn)行了商議。然而姜維的舉動卻出乎黃皓的意料。姜維直接請求皇帝殺黃皓,還好黃皓服侍皇帝四十年,皇帝不忍心殺掉,便命黃皓向姜維謝罪,這樣一來,黃皓又死不了,但這著實令黃皓驚嚇不輕,冷汗直流。

  稍晚,黃皓離開北宮,走在路上,遇見走來的陳壽、壽良二人,于是道:“站住!”

  壽良、陳壽轉(zhuǎn)頭一看是黃皓,只得停下腳步。

  黃皓走到二人身前,道:“你二人在忙何事?”

  壽良道:“黃常侍,這是尚書令交于陛下之文書?!?p>  黃皓一把拿來,看了一遍,道:“原來是整治太學(xué)生之事。這事不是交給光祿大夫譙周,怎么又歸尚書令管。”

  壽良道:“這正是譙大夫發(fā)給尚書令之整治方案,尚書令修改后,令我二人交于陛下過目?!?p>  黃皓便將文書還給他,道:“那好,你二人去辦之?!?p>  二人欲走,黃皓又叫住,道:“等等,你二人經(jīng)常出入禁中,是否有聽到什么小道消息?!?p>  壽良、陳壽面面相覷,皆道:“沒有?!?p>  黃皓道:“真沒有?真沒打聽過一點小道消息?”

  壽良道:“真沒有?”

  陳壽道:“我也沒有?!?p>  黃皓道:“那就好,你二人安心工作便好,若有意打聽什么小道消息,甚至關(guān)于老仆與都護(hù)之消息,若被老仆知道,定不輕饒!”

  壽、陳皆道:“不敢!不敢!”

  見二人態(tài)度還行,黃皓道:“陛下在后花園?!庇谑菈哿肌㈥悏圻@才允許離開。

  二人遠(yuǎn)離黃皓后,又小聲議論起來,壽良道:“什么情況令黃皓火氣如此之大?”

  陳壽道:“大將軍回來矣。”

  壽良驚訝道:“什么?大將軍,何時之事。”

  陳壽道:“就是今日。”

  壽良道:“你消息還挺靈通?!?p>  陳壽道:“你我入宮前見到門口那幾十名騎兵,那都是大將軍之部下,且今日宮門衛(wèi)兵精神比往日更為嚴(yán)峻,我猜必是大將軍回來了,我更猜測此時大將軍正在陛下身前?!?p>  壽良點了點頭,道:“有道理?!庇谑嵌死^續(xù)去往后花園。

  入夜,受姜維相邀,郤正來到姜家。

  姜維為何在此時邀請郤正,因為郤正為人正直,不懼黃皓。且郤正為秘書令,經(jīng)常出入宮中,為皇帝近臣,非常了解宮中變化。另外郤正也是姜維兒子的先生,是姜維在成都少有的知己。

  二人坐下后,郤正道:“伯約突然返回成都,欲殺黃皓不成,肯定心中十分復(fù)雜?!?p>  姜維道:“郤先生,陛下不殺黃皓,又讓黃皓向我賠罪,這到底是為何,我不太明白。”

  郤正道:“黃皓陪伴陛下四十年,陛下應(yīng)該是不忍心殺他,又不想得罪大將軍你,所以讓黃皓向你謝罪求饒?!?p>  姜維道:“殺也不成,不殺也不成,便使我內(nèi)心難安。成都不能長久停留,我已向陛下請求出兵,明日上朝陛下便會決定?!?p>  郤正嘆了口氣,道:“先離開成都,避其鋒芒。只是此時出兵,對手強(qiáng)悍,可有把握取勝?”

  姜維道:“我未有必勝之把握?!?p>  郤正疑惑道:“那又為何?”

  姜維道:“這便是我今日想請教先生之事,若此行不能取勝,我又將何去何從。”

  郤正思索一陣,道:“以黃皓在宮中權(quán)勢,若要對你下手,當(dāng)你兵敗歸來便是最好之時機(jī)。而且不僅有黃皓,甚至滿朝文武都不會放過你。你處境將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超過昔日段谷之?dāng)??!?p>  姜維道:“若如君言,我該若何?”

  郤正道:“建興十二年,丞相率軍北伐,軍屯五丈原,與司馬懿進(jìn)行長達(dá)百余日之對峙。丞相選擇屯田,便不必返回成都。大將軍何不效仿丞相故事,若事不順,可在北方屯田,長留前線。”

  姜維大悟,道:“這是好主意!”于是姜維拿出地圖,平鋪開來,研究片刻,道:“先生認(rèn)為,我在哪里屯田較為合適。”

  郤正一看,指著道:“隴西以南,陰平以北,當(dāng)為沓中。沓中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江水充足,地形又與漢中相近,非常適合駐兵與屯田。你可在那修筑關(guān)隘、糧倉等,若鄧艾來攻,你占據(jù)地利,他必?zé)o法取勝。且附近是陰平道,補(bǔ)充兵源及全軍撤退皆便利。屯田沓中,你就可以長留于前線?!?p>  姜維仔細(xì)觀察沓中周圍情況,道:“沓中真是個好地方,伯約謝先生相助?!庇谑墙S拜謝郤正,郤正將他扶起。

  今夜,姜維聽從郤正之謀,決定當(dāng)北伐不利時,選擇屯田沓中,不再回成都。

  今日姜維回成都,諸葛瞻便整日在尚書臺等候消息,又命李球隨時準(zhǔn)備增援宮中。然而等來的消息卻是姜維未殺黃皓,這讓諸葛瞻很不理解。

  入夜,諸葛瞻返回家中。此時的他,戎裝在身,面容峻冷,又與諸人商議。

  見諸葛瞻一身戎裝,張紹道:“都護(hù)你太緊張也,姜維這次是沖著黃皓而來,確實沒有沖你?!?p>  張遵道:“姜維這次請陛下殺黃皓與討論北伐之事,并沒有提起都護(hù)你之大名?!?p>  見二人這么說,諸葛瞻于是拿下頭盔、有卸甲,擱于一旁。

  諸葛瞻坐下后,黃崇道:“這次姜維向陛下提起北伐,不如就讓他去?!?p>  諸葛瞻疑惑,道:“為何?”

  黃崇道:“因為姜維請陛下殺黃皓不成,這樣即是驚擾陛下也是得罪黃皓,所以他不敢久待成都,怕有危險。而他選擇去北伐是不得已而為之,可北伐前途堪憂,因為鄧艾、司馬望有十萬人等著他。等他北伐無法成功,甚至大敗而歸,到那時便會徹底失去陛下對他的信任,那時就是都護(hù)不制衡,他也沒好日子過,他必會被陛下貶官,再無出頭之日,到那時,陛下便會更重用都護(hù)你?!?p>  諸葛瞻思索片刻,覺得黃崇說得有理,可依然不放心,道:“若姜維在前線立功,又該如何是好?”

  黃崇道:“鄧艾并非善類,他經(jīng)營隴西數(shù)年,兵強(qiáng)馬壯,附近羌、胡皆支持他。另外以前洮西之戰(zhàn)、段谷之戰(zhàn)與長城對峙,以鄧艾之表現(xiàn),皆好于姜維。姜維又何能必勝鄧艾?對于姜維北伐,都護(hù)可表面支持,實則不再支援糧草,而沒有糧草,姜維在前線僅能支持二、三月。就算姜維能在戰(zhàn)場取得一定優(yōu)勢,當(dāng)糧草耗盡卻拿不下最終勝利時,便只能收兵回國,便只能以失敗者之身份返回成都?!?p>  諸葛瞻驚喜,道:“這么看來,姜維這次北伐,無論如何皆不可能取勝。那么在不久之將來,我便能取而代之!”

  費恭道:“還是先請陛下以閻宇取代姜維,然后再由都護(hù)代替閻宇,這樣便兵不血刃,是獲取成功之萬全之策。”

  諸葛瞻道:“妙哉!我怎差點忘了閻將軍,那就先用閻宇代替姜維?!?p>  于是諸葛瞻集團(tuán),很快商議出下一步對付姜維的計策。

  此時,宮中黃皓住所。

  今日受驚的黃皓,還在氣頭上,于是他叫來他最信賴的小關(guān)張馬黃四名宦官,商量對策。

  黃皓對著四人道:“今日姜維太過分,居然讓我出丑,我入宮四十年,除董允,誰敢這么與我說話,我非要整他不可。”

  小關(guān)宦官道:“那還猶豫什么,不如學(xué)十常侍殺何進(jìn),殺掉姜維。”

  小張宦官道:“等明日姜維入宮,亂刀砍死,以解黃常侍心頭之恨?!?p>  小馬宦官道:“不可,殺姜維容易,之后若姜維部下若反殺,你我必將死無葬地?!?p>  小黃宦官道:“是也,直接殺姜維,而其他人反殺我等,反而成全諸葛思遠(yuǎn)之名,他會坐收漁利,直接上位。他表面與我等合作,實則并非一條心?!?p>  見四人這么說,黃皓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小馬宦官道:“我聽姜維說,他要去北伐,不如就讓他去?!?p>  黃皓不解,道:“此話怎講?”

  小馬宦官道:“北伐可全力對付鄧艾,便不會留于成都,黃常侍必然安全。”

  黃皓道:“那姜維北伐,會擊敗鄧艾否?”

  小馬宦官道:“這怎可能,他與鄧艾交戰(zhàn)十幾年,難取一勝。而這次也會如此,定會大敗而歸?!?p>  小關(guān)宦官道:“另外我等可以聯(lián)絡(luò)都護(hù),讓都護(hù)不再支援糧草,姜維沒了糧草,便會加速失敗。”

  小張宦官道:“他若失敗而歸,到時候陛下便不再信任他,再請都護(hù)等人上奏陛下,陛下便會降旨懲辦姜維。”

  小黃宦官道:“等到那時,姜維不是貶官就是流放,說不定會流放到汶山那遙遠(yuǎn)之地?!?p>  小馬宦官道:“從此黃常侍在朝中再無敵手,什么諸葛瞻、董厥、樊建,誰敢不順從,或許整個皇宮或國家都將由黃常侍來主持?!?p>  黃皓聽到這里,大喜,道:“你四人很有進(jìn)步,我雖沒有子孫后代,而你四人便是理想之接班者,若事成,我定重賞你四人!”

  四人見況,連忙叩拜,不再叫黃皓為黃常侍,而改叫黃常父。眾宦官笑作一團(tuán),感覺勝券在握。

  于是宦官集團(tuán),也商議出下一步對付姜維的計策。

  新一日,上朝。

  姜維將連夜準(zhǔn)備好的表文上交皇帝劉禪,決定再度北伐。

  劉禪看過表文,道:“諸位愛卿,大將軍這次回來就是向吾上表請求北伐,他準(zhǔn)備了四年,若再不北伐,就真老矣,吾想也是,六十老將,多不容易,不如再給一次機(jī)會。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尚書令樊建出列,道:“聽聞大將軍昨日歸來,今日便上朝請求北伐,軍國大事,非同小可,還請陛下慎重而行之。”

  劉禪道:“是要慎重,那到底行不行,幾位老將軍都說說自己之看法。”

  于是劉禪盯著張翼、廖化、宗預(yù)。

  張翼出列,道:“陛下,臣認(rèn)為,現(xiàn)在并不是出兵之最佳時機(jī)。雖然我朝休整四年,但魏賊亦是如此,我朝國力與魏賊相差極大,而賊未有內(nèi)亂與東顧,此時北伐,臣認(rèn)為機(jī)會不大?!?p>  宗預(yù)出列,道:“陛下,臣聽聞大將軍聯(lián)絡(luò)羌、胡之眾,協(xié)助北伐??蛇@些人不懂大義,只為謀利。若你非真正強(qiáng)大,他不會完全臣服,隨時都可能倒向敵國?!?p>  廖化出列,道:“陛下,兵法云‘用兵若不收斂,必自食惡果。’這句話就是說給姜伯約所聽。若智慧不能超過敵人,兵力又少于敵人,還總想去作戰(zhàn),如何能成功?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便是今日之事也?!?p>  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這里意思為:《詩經(jīng)》上說,苦難不會提前或太晚,就在此時落在我的頭上,這句話就是形容此時出兵北伐的困局。

  張翼、宗預(yù)、廖化三人這般言論,使朝堂之上,氣氛格外嚴(yán)肅。

  劉禪很為難的看著諸葛瞻,道:“諸葛愛卿,此事卿如何看待?”

  諸葛瞻出列,道:“陛下,大將軍想北伐,亦不是一二日之決定,他在前線屯兵一年,肯定是發(fā)現(xiàn)了時機(jī),所以這次才親自回朝上表請愿。我國休養(yǎng)四年,兵容齊整,器械充足,可以一試,實在不行,撈點好處或縣民歸國也行?!?p>  董厥出列道:“陛下,成都到隴西,千里縣糧,實在困難。還希望大將軍多與羌、胡聯(lián)絡(luò),就地解決糧草問題,這樣便宜持久作戰(zhàn)?!?p>  見這二人是這般態(tài)度,劉禪心里稍感欣慰,又看著黃皓,道:“奉車都尉如何看待此事?”

  黃皓道:“陛下,大將軍這次回來態(tài)度堅定,從容不迫,心中必然有數(shù)。國家養(yǎng)十萬兵是為何,不就是為軍事上取得勝利,消滅更多賊人,恢復(fù)北方之土。既然打?qū)④娨庖褯Q,還請陛下裁決?!?p>  光祿大夫譙周正準(zhǔn)備出列,只見劉禪搶話道:“這樣,吾看不如給大將軍一次機(jī)會,漢軍此時突然進(jìn)攻敵國,敵國定準(zhǔn)備不及,便大有可為。要是沒異議,吾即下詔?!?p>  姜維出列,拜道:“臣姜維謝陛下!臣這次北伐,一定會擊敗強(qiáng)敵,拿下隴山以西全部郡縣,壯我國威,早晚必克復(fù)中原,殲滅漢賊?!?p>  劉禪道:“好!有志氣,吾下詔由大將軍為帥,出師北伐!”

  譙周聽到這里,按捺不住,堅持出列道:“陛下,老臣有言?!?p>  劉禪道:“譙大夫,卿有何言?”

  譙周道:“天時未到,不宜北伐!為何明知不可而為之?!?p>  劉禪笑道:“此事已定,不容更改也。”只見劉禪站起身來,接著道:“退朝!”

  譙周見況非常不滿,還想發(fā)言,被身邊同僚死死拉住,便被阻止。

  于是退朝。

  今日上朝,無論支持或不支持,好意或暗藏玄機(jī),姜維成功拿到了北伐詔令,于是他可以離開成都,返回漢中,開啟北伐事宜。那么姜維這次北伐能否成功,之后又將發(fā)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別亦難漢魏謀略。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