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1982帶誰飛

第46章 友誼商店只要外匯券

1982帶誰飛 最后一只螞蟻 2137 2020-05-13 18:03:26

  文飛飏把金條、銀元偷偷地給藏起來了。

  為什么沒有給家里人說這件事情,不是文飛飏自私,而是他覺得現(xiàn)在給父母親說此事時機不合適。

  找來了工匠之后,菊兒胡同的四合院頓時就忙碌起來,收拾屋頂、整修門窗、頂棚、墻壁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始了。

  一個星期以后,挑選了一個黃道吉日,文家在街坊四鄰的幫助下,把家從大雜院搬遷到了菊兒胡同的四合院里。

  劉永豐溜達著在院子里到處看了一遍,看完以后是感慨萬千。

  他找到正在喝水的劉好言道:“兒子,你看看咱家,再看看人家,什么時候咱們才能夠過上這樣的日子??!”

  劉好心里面是一百個不樂意,心里面嘀咕,我也有一座四合院呀!就是你們都不知道?。?p>  兄弟姐妹5人的劉好,他是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處在中間的他平日里在家中盡是吃虧。

  現(xiàn)在看見文家因為文明結婚的房子問題而大費周折,劉好真的是從內(nèi)心深處感激文飛飏。

  劉家的住房問題比文家還擁擠,自己將來結婚家里面根本就沒有地方。

  不僅是文、劉兩家,京城里面大多數(shù)的老百姓家中,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幾代人擠在一起住著,生活中因為房子的問題鬧的是矛盾重重。

  搬到了菊兒胡同的四合院這邊,文家的住房問題一下子就寬松許多。

  文遠航、連如月理所應當?shù)淖∵M了堂屋,文靜挑選了向陽的北房,文明就等大雜院里收拾好了搬回去,文飛飏在上學,所以兄弟二人暫時住在南房里。

  搬家的當天晚上,文家全家人吃完晚飯后,討論起文明結婚需要購買的家用電器、家具等物品時,文明提到了一個商店名稱;京城友誼商店。

  不用說,這就是吳玉雪她們家里人的意思。

  京城友誼商店始建于1964年,坐落于繁華的建國門外大街,毗鄰外國大使館區(qū)。

  整個友誼商店總共4層,營業(yè)面積9000余平方米,與普通的商店所不同的是,老百姓到友誼商店購買商品,必須要使用國家專門發(fā)行的外匯券。

  外匯券又叫外匯兌換券,是一種集券、幣于一身的特殊貨幣,可以單獨使用,于1980年4月1日正式公開發(fā)行流通。

  這種外匯兌換券與人民幣等值,共有7種面額9種版別。

  分別為1979年版的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還有后來的1988年版的100元、50元。

  外匯兌換券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方便外國人、歸國華僑、港澳臺人士,在涉外場所購買物品時使用。

  改革開放后,來國內(nèi)旅游的許多外國人叫外匯兌換券是“旅游貨幣”。

  由于外匯兌換券所限定的人群,它可以購買到人民幣無法購買到的緊缺商品,因此,老百姓也叫它“特權貨幣”。

  1983年的京城友誼商店,不是普通人能夠進去的,外匯兌換券是這里唯一的流通貨幣。

  此時的友誼商店里,銷售的都是一些街面上少見的進口商品。

  小到糖果、巧克力、衣服、鞋子、化妝品,大到手表、彩色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包含了衣食住行的一切東西,真的是琳瑯滿目,清一色的稀罕物。

  因此,老百姓能夠拿著外匯兌換券,去京城友誼商店里逛一逛,絕對是一件令人羨慕的大事情。

  外匯兌換券正常的獲取渠道有二種,一種是外國人到銀行或者是外匯券兌換處去兌換,另外一種是家里面有親戚朋友是海外人士,從他們那里能夠得到一些。

  文家既沒有什么海外關系的親戚朋友,更不是金發(fā)碧眼的外國人,所以,外匯兌換券成為了一個擺在大家伙兒面前的難題。

  文明說這個問題也好解決,除了以上二種渠道以外,還有一種辦法弄過搞到外匯兌換券。

  聽完文明說的第三種辦法,文飛飏恍然大悟。

  “倒匯”、“切匯”,自己怎么就一下子忘記了,京城內(nèi)還有一些人,專門從事黑市交易外匯券的事情呢。

  文明還告訴大家,現(xiàn)在的黑市上外匯兌換券的價格,是130元人民幣兌換100元外匯券。

  這些從事外匯兌換券的“黃?!?,通常在華僑飯店、涉外賓館、銀行等附近待客。

  只要看見人就主動上前問“換錢嗎?”“要外匯券嗎?”

  雙方達成共識以后,就找一個比較僻靜的地方交易,這是為了避免被發(fā)現(xiàn)后去住牢。

  文飛飏對這件事情非常好奇,文明是自己的親哥哥,從小到大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還能夠不清楚。

  老老實實的文明,今天就像是一個萬花筒,對這些不法之事,說起來是頭頭是道。

  在文遠航、連如月的詢問下,文明承認了這是吳玉雪和她們家人,這幾天給自己出的主意。

  文遠航、連如月、文靜、文飛飏聽了以后,也是無可奈何。

  吳玉雪肚子里現(xiàn)在懷著的孩子,就是他們文家的致命弱點,說的好聽一點,這是文家的骨血,說的卑鄙無恥一點,這就是證據(jù)。

  吳玉雪的想法是不是這樣的,文飛飏不敢百分之百的肯定,不過,吳家其他人的想法絕對是敲竹竿的意思。

  在兄弟姐妹們多的這個年代,持有這樣的想法的人,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孩子多,負擔大,父母能夠給與的幫助是有限的。

  所以,好多人在結婚的這件事情上,趁機提出許多條件,來為自己將來的小家庭打算,這也不算是什么說不出口的事情。

  文家之所以答應下這么多條件,同樣也是希望文明將來的生活水平好一些,負擔輕一些。

  每一個父母辛苦操勞一輩子為的是什么,他們還不是都希望自己的兒女,生活的幸福,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吳家現(xiàn)在只不過是把這件事,做的有些過分了一些,人家敢這么明目張膽的做,正是猜透了文家根本不敢有撕破臉的舉動。

  前世的時候,吳家沒有敢這么獅子大開口,現(xiàn)在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或許是因為自己不經(jīng)意間,悄然改變了文家的一些局面。

  文飛飏不在乎這些物質(zhì)東西,文明是自己的親哥哥,要再多的東西自己都不會往心里去。

  唯一讓文飛飏擔心的事情,就是文明結婚之后的生活,會不會因為增加了這些東西而幸福。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