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楊振興做的是最拿手的打鹵面。
打鹵面的鹵子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做法,你用普通的家常菜多加點水炒出來做鹵子也沒問題。
由于還沒開春,新鮮蔬菜并沒有開始大量上市,所以楊振興就撿著何尚超他們家現(xiàn)有的材料制作面鹵子。
這些年楊家一天三頓飯菜全部都是由楊振興來做,簡單的家常菜做起來完全沒有問題。
按照爺爺楊興盛的說法就是,自家吃飯不需要把菜切得多細致,每次切得大小厚薄不一致,也能讓楊振興知道什么樣的食材什么火候能熟,那些容易熟哪些不容易。
等以后瞅見準備好的材料之后,在炒這盤菜之前自己心里能立刻有一個判斷。
拿出豬肉切成絲,再掰幾片白菜葉子切小塊,到了碗溫水抓了幾塊木耳泡上。
準備妥當后,楊振興搬出案板開始搟面切面。
現(xiàn)在板子和搟面杖上撒點面粉,防止面團粘住,然后把醒好的面團從盆里拿出來。
和面講究的三凈:面凈、手凈、盆凈楊振興早就能夠做到了,他和完面的盆有時候都看不出來這是和過面的,跟干凈的盆一樣。
經(jīng)過反復(fù)的搟壓和撒粉,面皮最后被搟成很大的一張薄餅。
這時候再按照自己習(xí)慣的長度把面折疊起來,同時每折疊一層就要撒點面粉防止粘住。
楊振興習(xí)慣一扎的寬度來折疊,所以最后折疊成一扎寬以后,就可以進行下一步切面了。
切面別看簡單,直接拿刀切就可以,其實這也很講究刀工。
面切得細了,容易斷掉,切得寬了下面不好熟,而且最忌諱切面有寬有細,面不容易煮不說,吃起來口感也不好。
楊振興現(xiàn)在還做不到手起刀落‘鐺鐺襠’的一下子瞬間流暢切完,為了保證面條寬度不會差太多,他只能一下一下一點點的慢慢切。
等切好之后,覺得胳膊酸,脖子跟后背也難受。
要是平常自己吃,不會這么講究,今天是要給第一次品嘗他下面手藝的何爺爺吃,楊振興要保證呈現(xiàn)最好的面條。
切好面之后,輕輕拿起一頭,慢慢拉開之后取面條中間,把上面多余的面粉抖掉,手切面這才算是完全做好了。
面條做好之后放在一邊暫且不管,楊振興切好蔥姜,開始制作鹵子。
把炒鍋放在爐子上,一只手放在鍋上方感受溫度,覺得溫度起來后倒入油,等油也開始變熱,冒出汽泡和青煙后,迅速下入切好的肉絲翻炒。
等肉變色之后,按照耐炒的順序放入姜絲蔥絲和發(fā)好之后清理干凈的木耳,接著把切好的白菜也放進鍋里繼續(xù)翻炒。
這個做法是常說的熱鍋熱油,就是把鍋燒熱,倒入油之后再等油熱,下食材翻炒,是最適合用來爆炒的。
炒肉可以讓肉外表迅速凝固,鎖住里面的水分,讓肉質(zhì)鮮嫩可口,炒菜可以保持蔬菜的新鮮顏色和清脆口感。
看到鍋里白菜已經(jīng)炒的趴軟,說明菜里的甜味兒這時候已經(jīng)炒出來了,菜里的水分也逐漸被逼出來。
因為要做面鹵子,所以楊振興又加了一些清水,蓋上蓋子等湯水翻滾,再放入鹽、醬油上色調(diào)味兒,翻炒均勻后鹵子變正式做好,放在一邊備用。
接著換上另一個鍋,倒上清水燒開以后把切好的手搟面下好,盛出來裝碗里再澆上剛做好的鹵子,一碗簡單的打鹵面就算做好了。
楊振興做的量不小,除了給何爺爺和他們幾個小孩吃之外,還給在院兒里的其他人全都盛了一碗送過去,請大家品嘗手藝。
材料很簡單,手法也是普通的家常料理,跟飯店里的廚師還有一些距離。
但是等何爺爺吃了一口面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想當然了,或者說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在看待這件事。
一個十三歲的小孩子,做飯再好吃,又能好吃到哪里去呢?
可這碗面它確實十分好吃。
面條爽滑有彈性,有咀嚼感但有不是那么難咬,鹵子稍咸,配面一起吃正合適,而且肉絲濕潤柔嫩,木耳爽脆,白菜軟爛,把特有的那種甜味兒做了出來。
不能說吃完之后雙眼冒光背后五光十色繽紛耀眼。
可是如果讓何爺爺掏錢在外面吃這碗面的話,就他自己來說,是愿意掏這個錢的。
楊振興還只是十三歲的孩子而已!就已經(jīng)有了可以拿出去經(jīng)營生意的水平。
尋常的固定思維想不到也是正常的,畢竟楊振興根本就是打破常規(guī)的那一個,不可以常理度之。
吃完面后放下碗,何爺爺喝著飯后茶,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對一臉期待的楊振興說道:“面很好吃。沒想到你居然在烹飪上有這么高的天賦,你們楊家真的是后繼有人?!?p> 不等楊振興說什么,他放下茶缸表情變得認真起來,繼續(xù)說道:“未來的路每個人都要自己去選擇,既然你選擇了這一條路,那么我希望你不要半途而廢,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挫折,都要咬牙堅持下去。
同時我也希望你在平時不要落下自己的學(xué)習(xí),繼續(xù)學(xué)習(xí)其他知識,提高充實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p> 楊振興認真的點點頭,看著何爺爺回答道:“好的何爺爺,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下面的熱度來得快去的也快,僅在那邊大院兒里幾個老人大人之間傳了幾句,緊接著就消散了,沒有傳到院子外面去。
楊振興的生活因此并沒有收到太多影響,只是每次做點心的時候都會多做點。
讓何尚超和李國慶帶給他們院兒的老人們當作茶點。
為此爺爺楊興盛特意交給了他幾種包點心的方法,并帶回來了一些包裝紙。
比如一個包裝紙裝不同數(shù)量的點心分別怎么包,他經(jīng)常做的酥皮兒包的時候不能翻筋斗,包裝繩兒如何捆扎等等。
讓何尚超和李國慶成天笑著說他們家快成了賣點心的點心鋪了。
就在楊振興繼續(xù)往點心方面深入研究的時候,爺爺楊興盛這天晚上又把他喊到了屋子里。
甜沫但不甜
求收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