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重生大秦我為皇

第二百五十九章 送鐘

重生大秦我為皇 小胖小子 2017 2020-06-11 15:30:35

  “陛下駕臨,可是前來檢查祭臺的?”

  叔孫通,躬身來到嬴守身旁,恭敬道。

  “沒錯,瞧著祭臺,大氣磅礴,看來為這祭臺,你每少費(fèi)心力??!”

  嬴守點頭,背負(fù)雙手,目光朝著祭臺看去。

  只見祭臺之下乃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湖泊,正是天湖。

  天湖湖水清澈明亮,遠(yuǎn)遠(yuǎn)看去,就如同一面鏡子一樣,把天宮的鏡像完全照在了里面,那祭臺壓在湖面上,就如壓在天空之中一般。

  祭臺高達(dá)九十九個臺階,十分宏偉大氣,令人望而心身敬仰。

  在那祭臺之上,是一塊塊巨大的石碑,共聚四十多塊,屹立在巨大的祭臺平臺之上,每一塊石碑都雕刻著一千個名字。

  這些名字,皆是此戰(zhàn)之中,戰(zhàn)士會水城的諸子百家,各方豪杰烈士之名。

  “陛下過譽(yù)了,下臣身為大秦太傅,又為我大秦大酒祭,此等祭祀之事,本就是臣的職責(zé),豈能談得上費(fèi)心勞累之說!”

  叔孫通笑著說道。

  “嗯……”

  嬴守輕輕點頭,道:“銀月,隨朕上去看看!”

  說著,兩人一前一后,朝著祭臺之上走去。

  叔孫通見狀,也連忙跟了上來。

  連續(xù)踏過九十九個臺階,來到祭臺之上,放眼看去,仿佛在俯瞰天下一般。

  叔孫通站在后面,注意著嬴守和銀月二人,只見二人屹立與此,大有一種龍鳳齊天的感覺,忍不住眼睛一亮,卻沒有多說什么。

  “陛下過目,不知可還有需要改造之處?”

  叔孫通遲疑片刻,上前問道。

  “嗯,很好,很壯觀。愛卿,如今祭臺已成,不知這祭祀之日,你覺得定在哪一天比較合適?”

  嬴守滿意的點頭,開口問道。

  “陛下,這個下臣夜觀天象,再根據(jù)周王之歷演算,覺得三天之后最為合適!”

  叔孫通連忙說道。

  儒家學(xué)說,來源于周王室,乃傳承與周天子之禮儀教化,后經(jīng)過孔老夫子發(fā)揚(yáng)光大,自創(chuàng)一門。

  孔子年少時,見祭司祭祀亡靈,知此乃祭奠之禮。于是,祭奠便成為了孔子學(xué)子禮的開始。

  后孔母亡故,孔子更是以親自祭祀。

  有人曾經(jīng)問孔子,這世上真的有鬼神嗎?

  孔子沒有確定,也沒有否定,而是說,鬼神之說,敬而遠(yuǎn)之。

  用一句白話解釋,就是鬼神之說,誰也不知真假,但生而為人,應(yīng)當(dāng)敬而遠(yuǎn)之。正所謂敬天敬地敬鬼神,此乃儒家之禮。對親人之亡靈,跟應(yīng)當(dāng)恭敬待之。

  正是因為孔子,祭祀成為了儒家最重要的禮儀之一,而在大秦一統(tǒng)天下后,如家更是擔(dān)任著祭祀的職責(zé)。

  再因為儒門學(xué)術(shù)來自于周王室,因此,在推算日子這一點上,儒家也一直按照周文王傳下的歷法演算。

  “三天后,好,那就將祭祀之日盯在三天后。叔孫通,傳令下去,三日之后,咸陽所有百姓匯聚于此,滿朝文武不可缺席,皆前往祭臺,祭奠此戰(zhàn)諸位烈士!”

  嬴守點頭,將日子定下,同時傳令道。

  “諾……”

  叔孫通聞言,立即應(yīng)下。

  隨著嬴守命令下達(dá),很快便席卷整個咸陽城。

  “三天后祭祀諸子百家,各方豪杰的亡靈?”

  “太好了,此戰(zhàn),諸子百家,各方豪杰為我大秦百姓,拋頭顱灑熱血,此番悲壯,我等銘記于心。如今陛下設(shè)立祭臺,祭祀烈士,我等必須前往!”

  隨著這個消息一出,直接席卷整個咸陽城,相對來說,就連宇文成都的事情,都似乎已經(jīng)沒有那么重要了。

  諸子百家,各方豪杰,近日來一直住在咸陽城內(nèi)。等待的就是這一日。在戰(zhàn)死的烈士里,有他們的同門師兄弟,有他們的兄弟姐妹,亦或者好友。

  正是為了等待這一天,這些人才一直留在咸陽城,否則憑借這些人的性子,早就已經(jīng)離開了這里。

  各方豪俠,本就生性逍遙,至于諸子百家等英雄豪杰,門內(nèi)之事一大堆,都等待著處置,根本沒有時間等待在這里。

  可不管多大的事情,與諸多烈士的祭奠相比,都顯得那般的不重要了。

  雖然大家都沒有投靠大秦,可如今,大秦皇帝號召天下祭奠烈士,咸陽城數(shù)十萬百姓匯聚,這絕對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對于諸多烈士來說,也算十分光榮了。

  因此,誰都不會拒絕這般祭奠自己的兄弟姐妹,好友以及同門師兄弟。

  不僅這些人沒有拒絕,那些各家各派之間,如農(nóng)家、墨家這樣首領(lǐng)戰(zhàn)死的,也紛紛派出代表,趕來了咸陽。

  ……

  這一日清晨,伴隨著鐘鼓聲響,無數(shù)百姓蜂擁出城,來到西城門外天湖祭臺之下,人山人海,顯得好生擁堵。

  “這就是祭臺,好生宏偉壯觀??!”

  “是啊,這些天來,誰都不讓靠近,沒想到這祭臺竟然建造得這般高達(dá)宏偉!”

  在大秦甲士的維持秩序之下,百姓雖然擁堵,但紛紛站在圈外,看著面前高大宏偉的祭臺,眼中充滿了驚駭之色。

  這可謂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君王為一群江湖中人建立這般高達(dá)的祭臺。

  人群中,混雜著不少諸子百家的人,看到這一幕,眼中帶著敬重之色。

  從這祭臺上,誰都看得出皇帝對此次死去的烈士之重視。

  “送鐘……”

  忽然,一聲吆喝傳來,只見祭臺之上,以大酒祭叔孫通為首,九個酒祭分別站在九個方向。這一聲送鐘,正是出自于大酒祭叔孫通之口。

  送鐘,諧音送終,乃為亡故之人送終之意。

  自古以來,天下三六九等,等級定位明確。

  送鐘作為自古以來的禮儀,普通百姓送鐘之時敲鐘一下,響一聲!國士敲三下,響三聲!諸侯敲六下,響六聲!天子薨,敲九下,響九聲,即為送鐘,又為送鐘聲【送終生】

  隨著叔孫通一聲送鐘,直接人群之中,一條寬達(dá)三丈的道路之上,遠(yuǎn)遠(yuǎn)的,十八個甲士扛著一個巨大銅鐘緩緩行來。

  這銅鐘很大,放眼看去,少說也得數(shù)千斤之重,這正是此次大秦為這些烈士所準(zhǔn)備的巨鐘。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