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2007-2008賽季開始前,中國籃協(xié)頒布了《中國男子籃球職業(yè)聯(lián)賽運動員、教練員注冊與交流管理暫行辦法》,在這個暫行辦法當中第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注冊時球員年齡必須滿18周歲(注:未滿18周歲但已注冊參加過2007-2008賽季CBA聯(lián)賽的球員除外)。此后聯(lián)賽再也不可能出現18周歲以下的球員了。
NBA于2006年之后也停止了對18歲以下球員得選拔,雖然之前選拔了40人之多得18歲以下球員,比如說科比、詹姆斯、加內特、麥迪、摩西馬龍、霍華德、小奧尼爾、斯塔德邁爾、坎普、劉易斯、利文斯頓等成功的球星。
但隨著NBA擬建立一套新的勞資協(xié)議,其中一項重要議題便是聯(lián)盟想建立一個球員參加選秀的年齡限制措施。隨著新的勞資協(xié)議的達成,年齡限制令正式開始實施了,任何參加NBA選秀的球員必須在19周歲生日以后才可參選,也就是說至少高中畢業(yè)一年后,而霍華德成為NBA歷史上最后一名高中生進入NBA。
根據NBA選秀年齡限制規(guī)定,球員必須年滿19歲才具備參加選秀的資格。如此一來,許多完成高中學業(yè)的18歲球員將必須選擇到大學待一年或到海外磨練身手,等到符合年齡限制后才能進入NBA舞臺。
NBA希望減少高中畢業(yè)生在還沒有決定好是否要經歷NCAA賽事洗禮,就貿然挑戰(zhàn)NBA這樣的情況。如果這樣的情形持續(xù)擴大,NBA賽事的精彩程度勢必也將大打扣。因此,NBA官方堅持要NBA的球探們離開高中校園。雖然新版選秀年齡限制規(guī)定引發(fā)不少反彈聲浪,但也獲得一些支持。
而海外球員參加NBA選秀的規(guī)則會更加苛刻,這也是在于籃球水平和美國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一名海外球員在達到22歲后便有資格參加NBA選秀,一名未曾在美國參加過大學籃球隊的海外球員可以在其未滿22歲生日時獲得參加選秀的資格,但他必須在選秀進行之前至少年滿18歲;他必須在選秀開始的45天前向NBA發(fā)出書面通知,表達希望獲得參加選秀資格的意愿。一名海外球員如果在選秀之前的賽季效力美國的大學籃球隊,那么他就必須繼續(xù)完成或放棄在大學的學業(yè)。
取得優(yōu)秀的比賽成績還有一部分取決于早年的挖掘和發(fā)揮,而今天楊傲16歲,吳胖子和石磊是17歲,鄭宇實際年齡更是達到了20歲,這個年紀正好身體還在發(fā)育的年紀,提高自己的體能和籃球技巧還是很快的。
CBA各個俱樂部與所在城市或省體育局都簽有人才選拔協(xié)議,從體校中擇優(yōu)選拔好苗子進入俱樂部青少年隊訓練比賽,簡稱青訓隊,再根據表現優(yōu)劣上調成年隊或裁員,CBA與NBA不同,基本沒有從大學聯(lián)賽中選拔隊員的,這也是中國特色的專業(yè)集訓。
CBA之前是無選秀環(huán)節(jié),球員的更替主要靠以下三種方式:
1、自己培養(yǎng)的訓隊里選拔。
2、球探四處游走去發(fā)現好苗子。
3、交易球員。
NBA:不準許直接買賣球員,球員的更替主要靠以下三種方式:
1、簽約自由球員。
2、選秀。
3、球隊之間按工資水平交換球員。
在NBA中選秀是件很重要的事,有時候可以決定一只弱隊能否徹底翻身。一個賽季下來戰(zhàn)績最差的球隊有很大機會優(yōu)先抽選第二年新秀中最心儀的年輕球員。這些年輕球員事先已經被球探們研究透了,第一個被選中的就是狀元,第二個就是榜眼,第三探花......頭一年的強隊就只能等別人選剩下再選,這樣的好處就是保持了NBA的平衡性,避免了球星過度扎堆,導致比賽失去懸念的事情發(fā)生。
當然,球探們也經常會有走眼的時候,譬如NBA最著名的水貨狀元夸梅.布朗先生,當年被大名鼎鼎的喬丹一眼相中,結果在其隨后的職業(yè)生涯中為每只球隊的老板都帶來了無盡的痛苦,當然也為球迷們增添了很多笑料。
NBA中的美國球員大多數都是從大學生中選拔,屬于是全民性質運動,而CBA只是少部分人的游戲,和普通老百姓關系并不大。
CBA一般都是在省體校掛靠學籍,跟俱樂部簽的合同屬于青年隊,如果在青年聯(lián)賽表現出色而且年齡超過青年聯(lián)賽的要求,俱樂部會主動要求你上隊或者打的不好的給找個大學上。一般都是從青年隊選拔,也有特殊情況從CUBA或者CUBS選擇,但那個是占很少數的隊員。
不是職業(yè)俱樂部培養(yǎng)的叫做體制外球員,比如遼寧韓德君,吉林鐘誠,包括BJ常林。
2019年7月29日,CBA選秀大會在上海舉辦。共有61名球員(包含港澳臺地區(qū))參加,最終16名球員被10家CBA俱樂部選中,這已經是CBA舉行選秀以來的最高紀錄了。不過,廣東、遼寧、BJ、深圳等強隊卻選擇棄權。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更注重自己梯隊的發(fā)展。那CBA選秀和NBA選秀究竟差在哪?
這個就要從CBA和NBA體制說起了,CBA雖然是模仿NBA過來的,但是保留了自己的體制特色,最大分別就是CBA各支球隊都有自己的梯隊,通過自己梯隊輸送人才。而NBA則是通過吸納世界聯(lián)賽以及自己本土的大學聯(lián)賽(NCAA)的優(yōu)秀青年來進入聯(lián)賽,各球隊沒有梯隊,只有一支附屬球隊在次級別聯(lián)賽(預備隊性質)(NBDL發(fā)展聯(lián)盟)。當然這種體制的形成是與兩國的國情以及籃球文化氛圍決定的。
NBA的選秀是NBA一年一度的三大盛事之一(其余2個是NBA全明星賽和NBA總決賽),是那些獲得樂透(前15)抽簽順位球隊補充人才,翻身重建的好機會,而且這也會使得大批優(yōu)秀籃球青年參加而成為正式的職業(yè)球員。
而CBA選秀更像是一場雞肋選秀,幾乎很少球隊會重視,這主要是因為CBA有自己的青年梯隊聯(lián)賽,而且與大學生聯(lián)賽并不對接,而偏偏CBA選秀的球員幾乎都是來自大學生聯(lián)賽,與自己梯隊的從小練球的球員相比,這些在大學生聯(lián)賽(CUBA)中大放異彩的球員感覺就是半路出家,基本功和身體對抗差了一大截,使得各球隊沒有培養(yǎng)的興致。
而且即使進CBA,他們也會因為長期缺乏身體的力量訓練而常常受傷,(比如曾令旭和萬勝偉),那還倒不如自己提拔梯隊的青年隊球員來進行培養(yǎng),更別談指望他們來像NBA一樣來進行補充人才甚至推倒重建了。
雖然CBA選秀從2015年第一屆時只有1人被選中,到今年中選人數增加至16人,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但客觀來說,幾乎所有CBA球隊并未真正把選秀大會當回事,受限于選秀球員的水平以及體制,CBA選秀在很長時間內可能都沒辦法像NBA一樣成為補充人才甚至推到重建的機會。
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不過那就看現任的姚主席怎么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