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無雙群俠傳

第二百八十九章 走馬柒

無雙群俠傳 朔望月78 3247 2020-12-07 00:12:52

  沈放也不理他,望向林懷風,道:“還請林兄見告。”

  林懷風似乎也是有些失望,道:“我也還道沈兄有備而來?!?p>  崔致和干咳一聲,道:“老朽來說吧,沈公子有所不知,是我家大公子惹上了麻煩,如今下在大牢,五日后便要處死?!?p>  沈放面色也是微微一變,皺眉道:“大公子乃是朝廷命官,怎會突然出事,又是何罪致此?”

  也不怪沈放驚訝,宋時重文輕武,文人地位很高,刑法之上,對讀書人也甚寬容,即使重罪,多半也是流放,除了謀反,幾乎沒有判死罪的道理。

  林家大公子林懷仁為殿中侍御史,早有功名,若是一般罪名,絕不至問斬。此外歷朝歷代,死刑都是最重刑法,不可輕判,漢、魏晉,乃至唐朝,死刑的案子都需皇帝親自審核,各級官員都無權定人生死。

  宋時死刑權利雖下放至地方,提點刑獄司、轉運使司等,皆可判決并執(zhí)行死刑,但中央也會對這些案件復審,絕非草率之事。

  崔致和道:“事發(fā)已有一個月,就在家宴不久。當日,大公子與從政郎朱不棄于鬧市駕車,橫沖直撞,致十四死四十一傷。此事引發(fā)民憤,案子未經(jīng)大理寺,直接發(fā)往刑部,因證據(jù)確鑿,民怨沸騰,判了個絞刑。”

  漢朝之后,規(guī)定死刑多要待秋分以后,蓋因陰陽之論,取春生秋死,順應天道之意。

  沈放心道,此人也叫不棄,倒是和我一般。

  溫氏道:“如此此事已傳的沸沸揚揚,言語對林府甚是不利?!鄙焓诌f過一張小報來。

  最早的報紙是唐代的“進奏院報”,也稱邸報,各藩鎮(zhèn)派駐京城的進奏官根據(jù)政府發(fā)布的“報狀”抄傳編發(fā),是藩鎮(zhèn)傳報朝廷消息的一種地方性官報。

  到了宋代,文風盛行,雕刻印刷之術日新月異,官有邸報,民間則出現(xiàn)了小報。

  邸報乃是官報,除了一般的詔旨章奏,還報道許多關于宮廷的生活,仕官升遷,鎮(zhèn)壓農民起義和邊關戰(zhàn)事、戰(zhàn)報等國事動態(tài)。

  邸報依此分為三類,一是朝政簡報,又稱為朝報;二是明發(fā)上諭,即最近皇帝公開發(fā)布的詔書;三是大臣奏章。邸報的審稿和發(fā)行制度都比較嚴格,北宋由樞密院審查,南宋改由門下省編定,若有缺漏,重者可判死罪。

  彼時官員文人無人不看邸報,既是談資,更為知天下事。

  但邸報發(fā)行有定數(shù),若無身份關系,尋常人也看不到。于是北宋末年,民間便出現(xiàn)了小報,也稱作“朝報”。

  不過這朝報卻是假托的官府之名,實是朝中官吏與鉆營者共謀,提前泄露一些朝中秘聞,消息比朝廷的邸報來的還快。

  百姓自然喜聞樂見,一經(jīng)發(fā)行,便是大行其道?!段骱先朔眲黉洝贰段淞峙f事》均有所載,南宋時,臨安城已有專賣朝報的報攤,獲利頗豐。

  彼時的小報已有人專職販賣刺探消息,“日書一紙,投之于市,”已經(jīng)是真正的日報。

  小報消息自然有真有假,大觀四年(1110年),有小報載宋徽宗斥罵蔡京的詔書,便是徹頭徹尾的假新聞。

  按理說,偽傳詔書,實是死罪,但此事竟是不了了之。無他,這小報背后勢力不小,儼然已成為朝臣傾軋、爭斗的利器。

  沈放接過看了,映入眼簾便是一張圖畫,印的乃是鬧市之中,一輛馬車橫沖直撞,畫中百姓莫不驚恐萬狀,栩栩如生。

  這份小報竟用了大半篇幅描述此事,指名道姓,將林家大公子與朱不棄罵的狗血噴頭,說兩人囂張跋扈,肆意妄為,視人命為草芥,喪盡天良,十惡不赦,若不嚴加懲治,天理難容,云云。

  沈放仔細讀了一遍,放下小報,道:“大公子知書達理,謙謙君子,絕不會肆意妄為,草菅人命?!?p>  林懷風拱手道:“我代兄長謝謝沈兄,哎?!?p>  崔致和也嘆氣道:“大公子絕非此等人,我等也是知道。案發(fā)之時,大公子與朱不棄都在車中,車子翻后,兩人被人拉出,爛醉如泥,一條街上的人都看的清清楚楚。入獄之后,兩人當夜便招供畫押,不知是酒醉未醒,還是屈打成招,總之被人擺布的明明白白?!?p>  沈放沉默片刻,道:“那車夫呢?”

  崔致和連連搖頭,道:“那車夫車翻之時,一頭撞在樹上,當場死于非命?!?p>  沈放又問:“崔先生精通律法,不知這案子判的可對?”

  崔致和道:“我也算不得精通,臨時取律法《宋刑統(tǒng)》看了,此乃‘走車馬傷殺人’,依律‘諸于城內街巷及人眾中,無故走車馬者,笞五十;以故殺傷人者,減斗殺傷一等;殺傷畜產(chǎn)者,償所減價?!煞ㄕf的明白,若是無故在街上縱馬,傷人,按‘斗殺傷’減罪一等?!窔闶枪室鈧λ?,若是致死,處絞刑,若是使用兇器,處斬刑。此案傷人命十四條,判絞也挑不出毛病?!?p>  說罷拿起身邊一書,翻到一頁,遞與沈放,正是《宋刑統(tǒng)》,此書乃宋太祖建隆年間編訂,初名《宋建隆重詳定刑統(tǒng)》,此后有數(shù)次修訂,內容基本未變。

  那書上有整段紅筆勾劃,沈放仔細看了片刻,將書放下,道:“大公子可是得罪了什么人?”他在鎮(zhèn)江與花輕語、柴霏雪玩笑,也說過律書,不過只是一鱗半爪,并非真的精通律法。

  林懷風嘆了口氣道:“不錯,我等也是如此懷疑,只是大哥被押在大牢之中,我等見也見不得一面,四處打探,這幾日才總算理的清楚,卻把時間都耽擱了?!?p>  沈放道:“可方便見告么?”

  林懷風道:“還有什么不好說,此事當真是飛來橫禍。我大哥與從政郎朱不棄交好,這朱不棄乃是前樞密院事何澹大人門生。去年韓侂胄大人派吳曦川中練兵,后又調任回臨安,吳曦此人一心回蜀,對韓侂胄巴結奉承,韓大人也有意讓他回川,以為攻金策應。但朝中不少大臣以為,吳氏一族在川中坐大,于朝中不利。

  “吳曦此人有個綽號,叫‘吳疤子’,臉上有個火燒的大疤。傳言乃是他十歲之時,其父吳挺問他志向,此人言語中有不忠叛逆之意。激怒其父,踢了一腳,不巧摔在火盆里,臉被木炭燒傷。何澹大人幾年前已經(jīng)請辭還鄉(xiāng),但仍關心朝中之事,他對這吳曦也是深懷戒慮。認為其懷有異心,加之吳家在川中勢力過于龐大,是以不能放其回川。朱不棄知老師心意,與我大哥一同上書韓大人,勸阻此事。韓大人卻道,吳氏滿門忠烈,上書者都是詆毀之言,棄之不顧?!?p>  戰(zhàn)青楓搖頭道:“無端疑心人家造反,只怕是欲加之罪,十歲的孩子懂的什么,小小年紀就想造反?”

  崔致和道:“不然,蜀中好造反,好兵變,那是由來已久,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川中地勢險要,與外界道路難通,‘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天下皆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钍且资仉y攻。川中又是富庶,水土肥沃,物產(chǎn)豐富。川民彪悍,不服教化,驍勇善戰(zhàn)。一旦川中造反割據(jù),憑地勢之險,朝廷也難追剿。有此幾樣,四川人造反,自不稀奇。

  “我朝初滅后蜀,燒殺擄掠,強取豪奪,將川內搜刮一空,惹得蜀中憤恨。不久,便因軍中歧視后蜀降兵,軍服粗劣,克扣盤剝,士卒嘩變,全師雄被逼兵變。其后又有王小波、李順等人起義造反。朝中都言,川人腦后有反骨,信任不得。吳曦祖父吳璘和其兄吳玠,西抗西夏,北擋金兵,戰(zhàn)功赫赫,加之愛惜百姓,德才兼?zhèn)洹鞘弦蛔逶诖ㄖ新曂?,一時無兩,朝中大臣猜忌,實是意料之中?!?p>  崔致和久在宮中為官,所知著實不少,沈放也是點頭,道:“如此說來,這毛病怕就是出在這吳曦身上?!?p>  林懷風道:“不錯,可惜我等后知后覺,知道的還是晚了。我大哥與朱不棄上書,此事已過了許久。聽聞那朱不棄前不久又上書言及此事,但我大哥并未參與。哪里想到,那吳曦早已懷恨在心,他私下賄賂了右丞相陳自強,陷害我大哥與朱不棄兩人,一來報彈劾之仇,二來也嚇阻反對他的朝中大臣。可憐我大哥,莫名其妙被牽連在內。此事若不是陳自強在其中作祟,又怎會判的如此之快,一點余地不給?!?p>  沈放道:“這陳自強又是什么人?”

  崔致和面露尷尬之色,道:“這個……”

  林懷風冷哼一聲,道:“什么人?卑鄙無恥之徒!此人家境貧寒,曾做過韓大人的啟蒙師,也無才智,五十歲才中進士,六十歲才做個小小的縣丞。因為抱上了韓大人這棵大樹,厚顏無恥,阿諛奉承,極盡曲意逢迎之能事。突然就一飛沖天,一發(fā)不可收,一路連連升級。去年,不,前年,已經(jīng)做到右丞相。此人人品卑劣,視財如命。去年以籌備軍資為名,復置‘國用司’,自任國用使,中飽私囊,掊克民財,州郡騷動。不論官民,對此人都是罵聲一片。偏偏韓大人和皇上還覺得此人是個忠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