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楓葉之國的青春歲月

第十九章 美利堅,我來了

楓葉之國的青春歲月 濱海金沙 9045 2020-03-12 22:54:20

  2007年12月21號周五

  我終于結(jié)束了這學期最后一門功課的考試,如愿在新年之前來到了美國,和其他伙伴匯合了。我昨也搭乘“灰狗”旅游大巴來的美國,省了一晚上的住宿費。從地鐵三線相交的Berri-UQAM站下車不用出站就能找到長途大巴的總站。大灰狗很大,車廂后方還有衛(wèi)生間。車子出發(fā)后不久就到了美加邊界,我們?nèi)w下車辦理美國入境手續(xù)。這里除了有美國海關還有一些購物中心。據(jù)說每年美國感恩節(jié)打折的時候有不殺加拿大人就是在這里買美國貨的。半夜的時候我們抵達了紐約州西部的布法羅市(Buffalo),幾乎全車的人都下車在服務區(qū)休息。我趁機去上衛(wèi)生間,發(fā)現(xiàn)這里的衛(wèi)生間門前用加粗的黑色字體標著“MEN”和“WOMEN”。這讓我想到了蒙特利爾商場里的衛(wèi)生間門前的男女廁標志往往是一個男人或是女人的頭像,搞得本來就近視的我經(jīng)常在門前仔細辨認好一會兒后才敢進去。這個小細節(jié)讓我很想笑。重新上車后我很快又睡著了,等再次睜開眼睛就已經(jīng)到美國了。眼前是一片鋼筋水泥的大森林,這完全不同于蒙特利爾的街景讓我一下子清醒了。

  我終于抵達美國了,這次美國之行的全部8個人也就到齊了。我們8個人里有情侶、姐妹、同鄉(xiāng),還有我和玉姝,正好是四對兒。今天我和玉姝這一對兒單獨行動,明天起我們大隊人馬就要一塊兒玩了。在長途車站接我見到了多年未見的玉姝。時隔4年我已經(jīng)成了一位大學生了,再次和她用英文對話的時候自信了很多,玉姝夸我英文進步的真大。汽車站就在市中心地帶,玉姝幫我把行李寄放在車站后就帶著我逛街了。真沒想到,剛剛睡醒的我就這樣有些倉促地踏足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最繁華的地段。這里是美國紐約市時代廣場(Time Square),電視新聞里經(jīng)常看見過的街道就在眼前!低頭看眼前全是匆匆的腳步,抬頭看四周全是高聳的建筑。低頭看看再抬頭看看,等再次把視線收回的時候人就感覺暈乎乎的了。這里就像是中國國內(nèi)節(jié)假日里的各地熱門景點,人滿為患!和蒙特利爾相比,在紐約的街道上我感覺自己渺小到完全沒有存在感。我緊緊拽著玉姝告訴她我害怕走丟。玉姝看著我一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模樣,善解人意地笑了。我就這樣激動又緊張地來到了百老匯(Broadway),那個大名鼎鼎的地方。這里的街道兩旁有著眾多的劇院,劇院門口排滿了買票的隊伍。玉姝見到我累得哈洽連天,決定結(jié)束今天的行程。紐約街頭有不少販賣小吃的街頭商販,賣的卻只有兩樣東西:熱狗和大面包圈。一個面包圈比臉還大,做成車輪的造型,掂量著還挺重的,只要5個美元。玉姝已經(jīng)不是頭一次來紐約了卻是頭一次吃這個面包圈。結(jié)果,一口下去我們都傻了。撒在面包上的那白色顆粒不是糖霜而是鹽巴,并且咸得發(fā)苦。我們吃了一口就不想再吃第二口了,于是只好輪流舉著。

  我們回到長途汽車站取回我的行李,來到距離不遠的地鐵站搭地鐵去旅館。紐約的地鐵站很破舊,還時不時飄來一股渾濁的氣味,地鐵車廂也是很老舊的,坐在位子上就聽見哐當哐當作響。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就算是見到老鼠我也不會感到奇怪的。坐了大約有一個小時的地鐵我們終于到了住處,是一家華人開的汽車旅館。這種小旅店沒有所謂大堂,賓館管理員所在的小房間更像是一個小傳達室,“傳達室”里早上提供一頓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早飯。傍晚時分雨晴他們回來了。大家一起去旅館附近的一家華人商場里吃飯。這個地方顯然是個華人聚集區(qū),有華人開的旅店也有華人商場。商場里賣很多中國小吃。我們居然吃到了油條和燒麥。玉姝和Peter說很好吃,我們幾個正宗的中國人則一致認為味道一點兒都不正宗。大家在一起聊了很多這一路來的見聞。蓓蓓他們和我一樣是坐大巴來的,雨晴姐妹是和林瓊劉蕓她們一起坐火車來美國的,他們說進美國海關時不需要下車,是工作人員主動上車挨個對座位上的乘客進行檢查。前兩天天蓓蓓和Peter拉著林瓊劉蕓去百老匯看了芭蕾舞劇天鵝湖;雨晴和妹妹去了迪士尼專賣店,姐倆擺著pose和著名的迪士尼卡通形象玩偶們合影??吹剿麄兊恼掌覍酉聛韼滋斓男谐谈酉蛲?。

  回到房間玉姝問我下去哪里我說我對紐約的印象主要來自于全中國英語學習者都使用過的美式英語教學片《走遍美國》和紅遍全球的美國情景喜劇《好友記》,還有就是電視新聞里看見過的那頭華爾街上的牛了。我還拋出了一個疑問。在《好友記》里,六個好朋友從來不說“New York”,而是“Manhattan”。玉姝告訴我紐約市分為五個大區(qū),曼哈頓(Manhattan)是其中最小的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區(qū),同時這里是聯(lián)合國總部所在地,也匯集了世界500強企業(yè)中絕大部分公司的總部。

  2007年12月22號周六

  今天我們一早起床,在“傳達室”吃了牛奶麥片和烤面包。已經(jīng)被“封為”美國之行導游的玉姝向大家宣布今天上午去華爾街和自由女神像,下午去大都會博物館。她還開玩笑說上午的行程完全是為了我這個“美劇愛好者”設立的,還建議大家做好暴走一整天的心里準備。新一天的行程又是從地鐵開始的。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紐約地鐵的破舊與吵鬧,紛紛在車廂里打起了瞌睡,養(yǎng)精蓄銳。

  等看到那頭世界聞名的銅牛時聞名所有人都困意全消,紛紛掏出相機準備大戰(zhàn)一場。數(shù)不清的游人圍著那頭牛拍照。我們趕緊奔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銅牛被里三層外三層地圍了個嚴嚴實實,想在正面與牛合影根本不可能,在牛身子前照吧,時間長了根本看不出是什么東西,最后我們幾個決定干脆和牛屁股照,至少還有個牛尾巴。除了牛,華爾街的高樓大廈也讓我們駐足了很久,我們一個個仰著脖子,把相機高高舉過頭頂才能拍到摩天大廈的屋頂。

  距離華爾街不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自由女神像!那是《走遍美國》的第一集的第一個場景。自由女神像是在一個小島上。我們排了很長的隊,經(jīng)過安全檢查后乘坐渡輪前往小島。渡輪甲板的空地擠滿了人,大家都在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因為游客實在太多了我們只能站在座椅上,還得一直墊著腳尖才能把相機舉過頭頂。到了小島上我們繼續(xù)拍照。大家傻乎乎地學女神的樣子把右手高舉著。我們繞著小島步行,走累了就趴在步行道圍欄的欄桿上。我記起爸爸在99年的時候來美國出差,就在這個地方手扶著欄桿照過一張相片的,從照片上還能看見世貿(mào)大廈。若不是9.11事件中雙子高樓被摧毀,這里也一定圍著很多人拍照。為了紀念我和爸爸都來過這里,我讓玉姝給我在這個地方照一張,還問她我身后是不是大西洋。玉姝哈哈大笑,說這是哈德遜河,距離大西洋遠著呢。我鬧了個大紅臉,都怪自己從前地理沒學好,看到蔚藍的水就以為是海水。

  今天剩下的時間都交給了大都會博物館。倉管博物館的人很多,排隊花去了很長時間。等我們正式開始參觀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下午三點鐘了。從雕塑到繪畫再到實物展廳,以各種藝術形式展出的人類文明珍寶應有盡有。當然,里面也有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玉姝好奇的問我這些中國的文物都是什么,我卻不能像她介紹美國那樣跟她介紹。劉蕓對她說中國的文化太深奧了。結(jié)束了一天的旅行后我們又回到了旅館。我們在昨晚吃飯的華人商場里找了一家火鍋店吃了晚飯兼夜宵。席間玉姝無意間發(fā)現(xiàn)雨晴姐妹倆用的東西里有繁體字,就問這是哪國語言。當?shù)弥且彩侵形牡臅r候她驚訝了,說她以前和Peter一起在中文學校里學的字不是這樣的。雨晴解釋說臺灣使用的是繁體字而大陸使用的是簡體中文。在Peter和玉姝眼里中國是遙遠、神秘又復雜的。Peter的中文水平更好一些,他可以沒有障礙地和我們這些中國學生交流卻聽不太懂我們說的一些話,就比方下午參觀博物館時我們說能在美國看到這么多中國的古文物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恥辱。這一點就類似于我們可以和加拿大當?shù)氐膶W生一起坐在一個課堂上,完成一樣的作業(yè),一同參加并通過考試,卻始終無法參與到課堂中去一樣。

  2007年12月23號周日

  今天我們一早就趕往機場,乘坐美國聯(lián)合航空的班機飛往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我和玉姝坐在一起,一路上同她聊天。我告訴她坐美國國內(nèi)航班的感覺有點兒像我每次從國內(nèi)回加拿大時溫哥華飛蒙特利爾那一班飛機的感覺,機上沒有什么華人面孔,以老外居多。從上海飛溫哥華時坐的是加拿大航空的飛機但是因為大部分是華人所以感覺輕松很多。我還說這就好比在大學里上經(jīng)濟學專業(yè)必修課和某些選修課時不同的感覺。坐在我們后方的林瓊聽到了我們的聊天內(nèi)容也加入進來,一個勁兒的說我的比喻太貼切了。隨后話題進一步延伸。我談到了自己在大學課堂上多么羨慕CBC,羨慕他們看起來留學生一樣像“外國人”卻能和當?shù)厝艘粯诱f一口純正地道的英文,特別酷!一聊才直到原來玉姝也羨慕我們這些留學生,羨慕我們懂得復雜的中國字。玉姝說她小的時候每逢周末都在中文學校里讀書,覺得中國字好難,她在中文學校里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Peter這個朋友。蓓蓓感嘆到原來Peter和玉姝是小時候的同學,她一直以為他倆是大學同學呢。玉姝解釋自己在高中畢業(yè)之前一直都是住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大學是在芝加哥讀的。她全家人在她讀大學后移居到多倫多居住,沒想到又和Peter這個“老同學”在同一個城市了。面對大家的調(diào)侃,Peter的女友蓓蓓大方地開玩笑:“既然你們是小時候的同學我就放心了!”

  因為抵達旅游觀光勝地洛杉磯正好碰上圣誕節(jié)這兩天,市區(qū)里便宜點的賓館都預定光了,只能住價格高的賓館了我們決定幾個人擠在一間房間來省點住宿費。除了蓓蓓和Peter我們其他人住一間。抵達賓館后大家跑到附近的超市去買了一大堆的食物,因為明后兩天很多商店就關門了。這兩天加州遇到了寒流,外面挺冷的,于是買完食物我們一群人在賓館的房間里繼續(xù)聊天。蓓蓓告訴兩個“外國人”中國大學的學生宿舍里就是這樣擁擠而熱鬧的。閑聊的話題無意中落到了玉姝父母的頭上。Peter說起認識玉姝這么些年從沒有聽她提起過自己的父母。一句文化讓玉姝陽光開朗的臉上卻突然轉(zhuǎn)陰了,大家沉默了很久,不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玉姝低頭不語了好一會兒后道出了一個讓我們所有人大吃一驚的事實:她是一個從小被美國父母領養(yǎng)的中國孤兒!接下來玉姝給我們講了一段故事。

  玉姝被美國夫婦領養(yǎng)的時候大約剛滿周歲,領養(yǎng)她的是一對兒沒有兒女的夫妻。妻子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生育,曾經(jīng)去過中國并且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的丈夫與妻子商量后決定從中國領養(yǎng)一個孩子。玉姝的養(yǎng)父母在養(yǎng)育、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始終在強調(diào)她是中國來的。他們堅持送玉姝去中文學校,讓玉姝和中國來的孩子一起玩耍。就算是學習演奏西洋樂器時也會讓她演奏一些中國傳統(tǒng)樂曲。長大一些后玉姝的心里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她不再滿足于養(yǎng)父母給她的溫暖,她需要得到來自于小家庭以外的大環(huán)境的認可。她甚至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這個小家庭因為她這個黃皮膚的女兒而受到了質(zhì)疑。玉姝開始強烈意識到自己和其他同齡孩子的不同,她開始反感父母的“中國化”教育,認為那會使她在學校里被邊緣化。她為此與父母鬧過別扭。每逢學校里放假父母都會提出帶她回到中國,可是她每次都拒絕。她想讓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美國孩子”。但是,再純正的美國口音也改變不了她的中國血統(tǒng)。進入青春期的玉姝越發(fā)感到自己沒有歸屬感。在一次英文課的詩歌作業(yè)上她用一首小詩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后來英文老師找到了她,和她談了很多:在美國有很多少數(shù)族裔的孩子都存在關于歸屬感的焦慮,他們總是渴望融入主流社會卻忘記了他們本身就是美國社會的一部分。美國是多元文化的代表,她包容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無論從哪里來往哪里去,每個人都永遠屬于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和那些真心愛自己的人。逐漸成熟的玉姝漸漸明白了英文老師的這番話??上У氖侨諠u年老的父母身體欠佳,再也沒有提起過去中國旅行的事情了。玉姝說她之前從沒有跟別人提起過這些事情。我想,玉姝一定是把我們當成真朋友才在我們面前敞開心扉的。最后,直到大家開始討論明天去好萊塢玩,房間里的氣氛才又活躍起來。

  2007年12月24號周一

  今天我們大家都很開心、滿足。我們?nèi)チ撕萌R塢新光大道,還有傳說中很多好萊塢電影明星居住的比弗利山莊。在新光大道上我們蹲著在每一塊磚頭上尋找自己認識的好萊塢名人的名字。找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就蹲在它身旁拍照,也不管自己是不是他的粉絲。拿著這樣一張照片才能跟別人炫耀說自己親臨新光大道??!在杜莎夫人蠟像館里我們和與真人一比一比例的名人蠟像合影。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蠟像館,感覺好有趣。節(jié)日的到來為比弗利山莊的私人別墅區(qū)增添了靚麗的色彩,各種節(jié)日的裝扮把本就漂亮的洋房裝飾的更加動人。

  2007年12月25號周二

  今天是圣誕節(jié)。一早加州就露出了它標志性的陽光。我們一群人來到了格里菲斯公園,在那里可以近距離的看到HOLLYWOOD的大標志牌。在洛杉磯的很多地方都可以遠遠的望見這個洛杉磯地標性的白色標志牌,但是只有在格里菲斯公園的人行步道上才能做到跟它合影。人行步道是條長長的順著山坡修建的黃色沙石路面,熱情的陽光曬著,讓平緩的路面顯得更加寬闊。我們走的越遠,HOLLYWOOD大標志牌就距離我們越近。記得住在寄宿家庭的時候,電視里的一個娛樂臺放的節(jié)目里總是會出現(xiàn)這個大標記,現(xiàn)在我走進了電視里。來這里的除了游客以外就是遛狗或是健身跑步的當?shù)厝肆?。因為是在?jié)日里,大家見了面都會互道一聲“MERRY CHRISMAS”。盡管大家互不相識但是那一張張真摯的笑臉瞬間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加州的冬天是溫暖的,我們走累了,就坐在路邊的大石頭上休息。哪像在蒙特利爾,冬天在室外根本不能停下來否則會被凍地直哆嗦。

  Peter和蓓蓓在距離我們稍遠的地方互相依靠著曬太陽;雨晴姐妹倆興奮地拍照,不斷找著和白色標記合影的最佳角度(節(jié)日里游客很少,正式拍照的好時機);林瓊和劉蕓坐在一起用上海話聊著什么。我和玉姝坐在一起。今天我們的美女導游似乎有些不太開心。我猜這可能是因為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了吧。看看眼前的景象,處處展現(xiàn)著家人相伴的甜蜜滋味,以及心中裝著故鄉(xiāng)的那份幸福。玉姝不知道自己的親身父母是誰,她對自己所謂的那個“故鄉(xiāng)”一點兒都不熟悉。她是法律意義上的“美國人”,卻又不完全是美國人。我努力勸慰玉姝。我說我們這一行人看上去都是中國人,可是也會有很多不同。雨晴和妹妹是臺灣人,林瓊劉蕓說全中國沒多少人能聽得懂的上海話,她倆在一起的時候總愛這樣,也不管身邊有沒有別人。她們喜歡管中國上海以外的地方叫做“內(nèi)地”。我的這番解釋讓玉姝眼前一亮,她終于從我的嘴里了解到了些許中國的模樣。我越說越起勁,也覺得用英文解釋中國還有點兒意思呢!我告訴她上海人特別排外,他們歧視上海以外的人就類似于美國白人排斥有色人種,但這并不影響我和林瓊她們交朋友;臺灣女孩和中國大陸女孩的個性差別很大,但是我們幾個仍然在一起玩的很開心。我還說到她和Peter,如果不是因為Peter的關系我不會和玉姝成為朋友,我會僅僅因為玉姝不會說中國話就離她遠遠的,認為我們不是一路人??墒乾F(xiàn)在我們在一起旅行,而且跟她說英文的時候比跟老外說英文時感覺更加放松。

  我說了一大堆的話,也搞不清楚到底要表達個什么意思。玉姝似乎不那么不開心了,她說我的英文已經(jīng)說的很不錯了,還夸我是個善良的女孩。

  2007年12月26號周三

  Universal Studio是一個集電影、電視拍攝片場為一體的主題公園。它不僅為觀眾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制片廠,而且將電影主題貫穿游樂設施,令人如同走進電影世界,和熟悉的人物,場景親密接觸。走在園區(qū)里聽不見尖叫聲,因為所有的娛樂設施都是建在房子里面的。不敢坐過山車的我在這里可以放心的坐“模擬過山車”。人坐在座椅上只是原地稍微動一下就能有坐過山車的體感,只是因為面前在放3D動畫,動畫里的人物在玩過山車。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娛樂項目都是“假”的,只不多那些“真”的我不敢去玩而已。最讓我驚喜的是看到了《絕望主婦》的拍攝現(xiàn)場,原來電視里的那些房子都是布景而已。

  2007年12月27號周四

  今天我們一整天都是在火車上渡過的。這是玉姝特地為我們安排的,她說我們搭乘的這趟名為“海岸星光號”(Coast Starlight)的列車是全美最美的鐵路線之一,它是從西雅圖出發(fā)途徑波特蘭,舊金山灣區(qū),圣芭芭拉,最后抵達洛杉磯的,連接了西海岸的各大城市,是觀賞美國西海岸美麗風光最好選擇。盡管我們不會看到全程的美景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美景已經(jīng)足夠多了。坐在座位上我們能夠近距離的欣賞到沙灘和海岸,甚至連沙灘上遛著的狗長成什么樣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一路上大家的相機就沒有離開過手。唯一遺憾的是傳說中的觀景車廂里坐滿了人,我們只能在普通車廂里,透過污漬斑斑的車窗看美景了。也許是為了讓游客們充分享受景色火車行進的特別慢,慢的都快趕上游樂園里的小火車了。玉姝顯然對沿途的風景十分熟悉,每經(jīng)過一個她來過的地方她就會介紹起她是什么時候來的,跟什么人一起來的。言談中我發(fā)現(xiàn)她清清楚楚地記得自己的美國父母在她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帶她游山玩水時的情景。盡管玉姝沒有得到親生父母的愛,但是她的美國父母彌補了這一點,讓她健康快樂地長大了。比起很多在國內(nèi)福利院里長大的孩子,玉姝是幸運的。在這慢悠悠的旅途里打瞌睡是免不了的。能一路悠閑地沿著海岸線邊看著美景邊恍恍惚惚地進入夢鄉(xiāng)真是一種特別的享受。我聽說過“美到窒息”,今天我是“美到做夢”了。

  2007年12月28號周五

  經(jīng)過了一天休整今天我們在舊金山城里逛了一天。今天舊金山陽光燦爛,特別適合外出。這里的街景和紐約完全不同,像極了我們兒時在畫紙上設計出的街道的模樣。街上人不多,路面是淡色的,房子相對低矮,每一棟房子的外墻都是五顏六色的,仿佛置身童話世界。舊金山是一座擁有丘陵地形的海濱城市,市區(qū)內(nèi)有很多直上直下的街道,坡度陡的驚人。走在某個高點“登高望遠”就能遠遠地望見海岸線。蔚藍色的海水把這座城市映襯的清新淡雅。九曲花街是舊金山的一大特色。這是一條很長的街道的其中一段路,正好是個上下落差很大的大下坡。政府為了防止交通事故,特意修筑花壇,車行至此,只能盤旋而下,這段街道因此有“世界上最彎曲的街道”之稱。車道旁邊還設有階梯供人行走。車道兩邊的花壇里種滿了玫瑰,街兩邊家家戶戶也都在門口養(yǎng)花種草。想必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這段街道該是有多美啊。林瓊說她在國內(nèi)學駕照的時候最怕的就是開車通過S形彎道了,每次都把她搞得頭昏腦漲的。若是能在色彩斑斕的九曲花街上鍛煉一下自己的駕駛技術應該會舒服很多吧。

  舊金山的唐人街也是不容錯過的景點了。這個唐人街堪稱是美國西部最大的唐人街了。Peter說他媽媽特別希望他家附近也能有這么個唐人街。逛遍整個唐人街,我們似乎回到中國一樣。玉姝問我們是否可以把中國想象成唐人街的模樣。我們都認為這里雖然讓旅居海外的華人覺得來自中國的物品應有盡有,但是唐人街歸根到底還只是個大型的動態(tài)模型大概,是中國的濃縮版,要想體味真正的中國還是得去實地體驗。

  唐人街上有個中國文化館,相當于是個博物館。在這里我們了解到了當?shù)厝A人的歷史。19世紀末時,中國移民被運來加州修筑太平洋鐵路和淘金,對當?shù)氐慕?jīng)濟建設貢獻很大,但他們卻被當時的政府視為“次等公民”,并規(guī)定他們居住在特定區(qū)域內(nèi)以免“污染”其它地方。他們只好在以Grant Ave.為中心的小范圍內(nèi)活動,后來這里又遷入了新的移民,發(fā)展至今,便成了眼前的“唐人街”。唐人街見證著美國華人的奮斗史。舉世聞名的李小龍就是從唐人街成長起來的。從文化館里出來Peter和玉姝都感慨萬分。他們都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事情。Peter說他小時候父母為了掙錢養(yǎng)家經(jīng)常工作到很晚,他就只能一個人在家。而國外是不允許13周歲以下的孩子單獨在家的。為了不讓鄰居發(fā)現(xiàn)自己單獨在家,從而給父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Peter常常提心吊膽的。蓓蓓說在和Peter交往之前她從沒有意識到二代移民也有是很不容易的,只不過很多留學因為看到他們不用遭遇語言障礙,不用經(jīng)歷與父母分別的痛苦,而忽略了他們的艱辛。玉姝說她小的時候沒心沒肺的,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美國爸媽給她的物質(zhì)享受,直到12歲那年的某一天她聽到有人問她的白人媽媽,她花了多少錢“買”的玉姝。玉姝自認為是美國人,可是在有些白人眼里她居然只是花錢買來的“活玩具娃娃”!真沒想過這個外表上看起來漂亮、開朗、大方、自信的女孩原來有過這樣的過往!

  2007年12月29號周六

  今天我們?nèi)チ伺f金山著名熱門旅游地漁人碼頭。那里原來是漁民出海捕魚的港口,后來由于漁獲量減少,才逐漸演變成觀光景點。在這里的39號碼頭搭乘游船可以出海領略舊金山地表建筑金門大橋的雄姿。乘坐上觀光游船時天色已經(jīng)晚了。船艙里提供了座位,可是幾乎所有人都在甲板上。這里是連接舊金山灣和太平洋的金門海峽。隨著夜晚的降臨海風吹了起來,風浪也大了起來,游船在風浪里顛簸地很厲害。站在船頭甲板上的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把驚濤駭浪。隨著風浪越來越高,腳下都有些站不穩(wěn)。我有些害怕,也有點暈船了。船距離大橋越近船身顛簸的就約厲害,恐懼的感覺蓋住了身體的不適。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外們也忍不住尖叫起來。我也跟著叫起來,反倒是把不適合和恐懼都拋開,享受起了刺激的海洋之旅。腳下的失重感,茫茫大海中的無助感,我們坐著大自然的過山車乘風破浪。隨著整船的尖叫聲,金門大橋近在眼前了,這座色澤鮮艷的鋼鐵大橋驕傲地挺立在大海之上,歡迎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我們?nèi)谌肓四瞧瑹艄庀掠l(fā)亮眼的橘黃?!癐 love you!”當游船經(jīng)過大橋底下的時候,耳邊響起了老外們的喊聲,鮮亮的橘黃色把熱情傳染給了他們。這個時候身旁的玉姝沒有站穩(wěn)順勢倒在了我身上,我順勢抱住了她。金門大橋像是施了魔法一般讓我這個內(nèi)向的女孩忍不住對著天空大叫:“玉姝姐姐,歡迎你回中國看看!”

  下了游船后就是吃啦!我們?nèi)チ恕安ǘ∷崦姘S“(Boudin Sourdough Factory)。一進店門我們就來到了面包的世界,我們隔著櫥窗看到了做成各種形狀的面包的,有螃蟹面包還有鱷魚面包。店里顧客特別多,別說座位了就連站著的地方都找不到,我們直接就叫外賣了。我們吃了用面包做碗的海鮮湯。飽吸湯汁的“面包碗”吃起來真的很特別。吃完面包還不過癮,Peter提議去吃有名的加州大螃蟹。大螃蟹是真的大啊,比我們在國內(nèi)吃的個子最大的大閘蟹梭子蟹都要大,光是一個大鉗子都能吃上好一會兒了。

  2007年12月30號周日

  今天我們離開了美國回到了加拿大。我們一行人在舊金山的機場分手,我們?nèi)ッ商乩麪栍矜ザ鄠惗?。飛機是下午飛,在去機場前我們大家在一家距離機場很近的中式自助餐廳里吃了中飯。在一起相處的這些天大家都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對彼此都有些戀戀不舍。玉姝表示這幾天和我們這些中國來的朋友朝夕相處讓她感到很溫馨。她說自己很小的時候很喜歡和中國孩子在一起玩耍,青春期以后開始拒絕和黃皮膚孩子接觸,這一次和我們在一起玩感覺特別輕松愉快,像是又回到了小時候一樣。她說雖然她有很多白人朋友,她自己也不太會說中文,但是她仍然覺得我們是“自己人”。

  我們這次美國之行的這一大隊人馬,有著各自不同的身份:“第二代移民”,“臺灣同胞”,“中國大陸留學生”,“被美國人領養(yǎng)的華裔女孩”。無論我們的成長環(huán)境有多么的不同,無論我們是否存在生活習慣的不同甚至是語言障礙,我們都永遠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