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炎漢復興

第12章 英雄的黃昏(1)

炎漢復興 一根蘆柴 2117 2020-03-01 08:00:00

  前面幾回合說到漢軍在張郃兵敗街亭后,抓緊時間平定隴右。而在此期間郭淮也率潰兵回到關中。

  一時,關中震驚。

  魏明帝曹睿此時正在長安督戰(zhàn),接到消息后立即召集群臣議事。

  “諸位愛卿,右將軍身死街亭,漢軍此時怕是已經(jīng)取了隴右,該如何是好?”

  殿內(nèi)群臣卻是都默不作聲。

  此時,曹真在郿縣,司馬懿在宛城,曹休在東邊防備東吳,曹睿身邊竟無一人精通軍事。

  見眾臣緘口不言,曹睿道:“朕欲再集精兵奪回隴右,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萬萬不可!”

  曹睿話音一落,卻已有不少人進諫道。

  “為何?”

  散騎常侍孫資道:“陛下,中原征戰(zhàn)已久,民心思定。目前,我軍已在東邊防線上部署了十五萬人馬防備東吳,北方鮮卑柯比能等屢屢犯境,也需派遣人馬。

  而如若想收復隴右,至少須征集十萬精兵。這樣勢必會引起天下暴亂啊。望陛下三思啊?!?p>  “望陛下三思啊。”群臣附和道。

  “如此雍州五郡與涼州豈不是就拱手相讓于漢軍嗎?”

  曹睿怒道,他此時還是個二十余歲的毛頭小子,自然不甘忍受如此損失。

  事實上,早在東漢時期朝野之中就有言論想要放棄雍涼。

  雍涼一帶,少數(shù)民族部落甚多,尤以羌人為主。在中原王朝國力強盛時,這些少數(shù)民族部落自然乖乖依附??墒?,等到中原王朝國力衰弱時,他們便張開了獠牙。

  東漢建立之初,便有一些人提出要放棄涼州,并且遷徙當?shù)厝嗣裼谌o,以此來收縮防線,減少戰(zhàn)爭花費。不過,這被伏波將軍馬援強烈制止了。

  東漢安帝永初四年(110年),朝堂之上又開始爭論是否要放棄涼州,最終張禹和虞詡取得了勝利,涼州還是保住了。

  當然,曹魏內(nèi)部也有人主張放棄雍涼。

  這主要是因為曹魏的政治核心并不在長安一帶,而是在許昌洛陽這一帶,尤其是曹魏手下的士族集團基本都是關東這一帶的人士。

  因此,雍涼的戰(zhàn)略價值對于曹魏來說并沒有什么吸引力,曹魏內(nèi)部對于經(jīng)略雍涼地區(qū)也并不熱衷。

  “那諸位愛卿覺得如何是好?”

  “陛下可使大將據(jù)守險要之地,兵力足以抵抗強敵,穩(wěn)住戰(zhàn)場形勢即可,那樣百姓便能夠平安無事。

  休養(yǎng)生息幾年后,我中國日盛,而吳、漢兩國日衰。彼時,遣一上將即可攻破二國?!?p>  就在曹睿還猶豫不覺之間,曹真也接到了消息,瞬間明白漢軍主力在隴右,而對面的趙云所部人馬應該不多。

  曹真此時也在糾結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北伐之始派趙云、鄧芝率一支軍馬作為疑兵,擺出一副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勢。

  趙云,當世名將。

  當陽長坂坡于曹軍中七進七出,視曹軍精銳虎豹騎如無物,武力超群,聲名遠播。

  于是,曹睿急命曹真都督關右諸軍,駐于郿縣,抵擋趙云。

  卻說趙云出了斜谷道后,并沒有進攻郿縣,而是屯軍于箕谷,北望陳倉。

  箕谷,地勢險要,且居高臨下,易于守備。更重要的是,沿箕谷可以向南穿越秦嶺,循上河可至太白縣,雖然此谷道不似斜谷大道平坦,可也足以行軍。

  曹真到郿縣后,見趙云屯軍于箕谷,也不敢輕易進攻。再說,漢軍遠來,糧草不多,趙云不主動進攻,曹真也樂得在城里清閑。

  正所謂,一動不如一靜。

  曹真的打算就是要等漢軍糧草不繼,到時自可不戰(zhàn)而勝。因而雙方在箕谷一帶僵持了許久。

  曹真自己拿不定主意,便召集諸將一起商議。

  “都督,如今漢軍主力在隴右,趙云所部人馬應是不多,而我軍在郿縣、陳倉一帶的兵力合計高達五萬人馬,此乃天賜良機??!”王雙高聲道。

  費曜接道:“是啊,都督。我軍新敗,正需要一場大勝來振奮軍心啊。望都督速下決心,不要讓趙云等人逃了?!?p>  諸將皆附議道:“望都督速下決心!”

  曹真在諸將的勸說下,終于下定決心,道:“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既然如此,請諸位助我?!?p>  “王雙、費曜何在?”

  “末將在?!?p>  “我予你二人兩萬人馬,你二人先去箕谷拖住漢軍,切不可讓他們跑了。我率大軍隨后就到?!?p>  “末將領命?!?p>  再說回漢軍,諸葛亮給予趙云的一萬五千人馬中,只有五千屬于精銳,剩下一萬都是雜兵,純粹是用來湊數(shù),押運糧草,壯大聲勢的。

  而在曹真接到消息的同時,趙云也接到了消息。

  “伯苗(鄧芝字),我軍于街亭大勝,張郃身死,隴右已是我軍囊中之物,漢室復興指日可待??!”

  “是啊,丞相此次的謀劃基本都要達成了。不過,曹賊卻也可能知道了我軍主力在隴右,恐怕會趁機攻打箕谷。

  將軍,我軍何不立即撤回漢中?”

  “不可。我軍冒然往回撤的話,曹賊必定會銜尾追擊,到時我軍必將措手不及。”

  趙云思索了一會后道:“這樣吧,你領一萬人馬及相應輜重先行撤退,我領五千人馬斷后?!?p>  鄧芝聽后慌忙道:“萬萬不可。將軍年紀已高,倘若稍有差池,便會動搖一世英名,也會減卻我軍銳氣。

  還是讓末將來斷后,將軍領軍先行領軍撤退。”

  趙云聽后大怒道:“我自追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再說,大丈夫能夠戰(zhàn)死于疆場,是何等榮幸,又有什么好遺憾和害怕的?

  廉頗七十尚有余勇,諸侯畏之,不敢犯趙。黃將軍年近七十不也照樣斬夏侯淵于定軍山?我今雖年邁,亦尚不足七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何懼之有?”

  鄧芝再次懇求道:“我也知將軍英勇,可是曹賊陰險,人多勢眾,斷后之事過于兇險,將軍乃一軍主將,不可有失。所以,還是讓末將來斷后吧。”

  趙云聽后大笑道:“我雖老,但也不昏聵。至于兇險,如何比得上長坂坡?再說,我這一生,征戰(zhàn)南北,又何曾懼怕過兇險?

  好了,我意已決。伯苗,你且領兵先回漢中,我來斷后?!?p>  鄧芝再三苦勸不住,只得無奈接受,連夜帶領一萬漢軍向漢中撤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