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有了?”丘真人大惑不解道:“晚輩自知愚笨,七十歲以后修為再無精進,幾十年來無論如何努力,始終難進一步,仙長怎么說我已經有了?”
邛疏笑了笑,對丘真人道:“你再好好想想?”
“這個,晚輩確實不知?。俊?p> 昌容道:“蔥嶺深處,冰封古洞?”
丘真人恍然大悟道:“二位仙長說的是那本火靈之書。”本來他還想問,二位仙長如何知道我得了那本《火靈之書》?可是轉念一想,這二位仙人說看著我一路西行之事,既然是仙人知道也不為怪。
邛疏道:“總算想起來了?”
丘真人道:“那《火靈之書》我也曾與幾位弟子一起參詳過,只是鳥篆古奧難懂,到現(xiàn)在也是不知所云啊?”
昌容笑道:“要想讀難倒也不難,哎,你不是腹中饑餓嗎?先把這杯酒飲了?!?p> 丘真人端起酒杯,輕搖一下,有股幽香浮在其中,啜飲一小口,有酸甜適中的流體在舌尖上溶動,伴隨著一股濃郁的酒香纏綿在嗅覺里。咽下之后,從咽喉到肚腹都是說不出的舒暢。
丘真人生平還未吃過如此瓊漿玉液,一時貪嘴居然連吃了三杯才住。就覺得一縷也不知道是醇香還是花香,是果香還是清香的濃縮成的液體,撲鼻而來沁人心腑,喝完之后連打個嗝都是余香不散。
丘真人謝道:“多謝二位仙長贈酒,此酒真當?shù)蒙舷杉矣褚?,非是凡間俗酒可以逼你的啊?!?p> 邛疏道:“此酒后勁頗大,亦非俗酒可比,你現(xiàn)下已經吃了三杯,斷不可再吃?!?p> 昌容笑道:“若是再吃上三杯,只怕要醉三年才醒,哈哈哈哈?!?p> 丘真人聽完嚇了一跳,心說,好懸。又請教道:“適才仙長說有能讀懂那本《火靈之書》的法子,晚輩還請仙長請教?!?p> 邛疏道:“要讀此書,須先知此書來歷。此書原是五本,合五行之數(shù),分別是木、火、土、金、水。此書最早現(xiàn)世,是在張家人的手里,只是后來嘛?!?p> 丘真人就覺得腦袋越來越暈,眼皮也越來越重,看來這仙灑勁頭不小。若是尋常村釀只怕是兩三斤也醉不到真人,可是這仙酒喝時并不覺得有酒味,現(xiàn)在勁頭一來卻是猛烈無比。
丘真人聽到說什么張家,就覺得奇怪,便問道:“仙長說的張家是?”
話還沒說完,就覺得天旋地轉一下?lián)涞阶郎媳慊杌杷ァ?p> 這一睡真是不知道睡了多久,就聽得大弟子在屋外喊道:“師父,師父,阿海公要啟程了,特來向師父辭行。師父?師父,您聽見了嗎?”
平日里丘真人一向起得很早,今日不知道為什么卻一直閉門不出,真常子看實在不能拖來,這哈扎爾大汗的使者,非同小可,萬萬得罪不起,于是只得硬著頭皮來敲門。
丘真人這才猛然醒來,一看四周自己明明是在屋里醒著了,難道是南柯一夢?邊想嘴里邊答應道:“志常,你先帶各位師父去招呼,為師馬上就來。”
真常子應了聲就去了,丘真人這才覺得嘴里余香未盡。整個人全無酒后那般頹唐,而是揚眉吐氣,心曠神怡。
原來竟不是夢?
又覺得腰里有個什么東西鼓鼓的、硬綁綁的、漲漲的。伸手一摸,居然是一個花梨木的小匣子。這難道是!
丘真人滿懷欣喜,打開了一看!果然,九粒金碧大還丹一顆不少。丘真人大喜之下,又把小匣子收好,去送阿海等人回去付命。
好容易應付完了,已經是吃晌飯的時候了。丘真人哪里還顧得上吃飯,只推說需要休息又回到自己屋中。找出那本從西域蔥嶺,冰封古洞中得來的《火靈之書》。
這火靈之書上全本全是上古篆字,丘真人和弟子鉆研日久卻不能識,本來已經完全放棄??墒钦f也奇怪,丘真人此時再看時,卻發(fā)現(xiàn)那古奧的文字似乎依稀可辯了。
丘真人心想,難道是飲了那幾杯仙之后,使我修為大進之故?從原修為不到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今火候一到方能看出這真山真水?如此一想,更覺得豁然貫通,不勝欣喜。
這書在正文之前,有人密密麻麻寫了很多小字在前,之前一字不懂倒也無法。現(xiàn)在才看出來,這前面的小字,應該是上一個得到書的人,寫在這上面的。
丘真人不禁想起那個在山洞中碰到的,癡癡呆呆、半瘋不傻的老僧。難道竟是他在千年之前手書在這古卷上的手跡?他又有何重要的事,竟非要寫在這古卷上不可?
一看之下才發(fā)現(xiàn),這些文字是由一個當年晉國的六大夫之一的智家的一位家臣寫的。而且很可能就是丘真人和徒弟們碰上的那個枯坐千年的老僧。
那時候中原并無佛法流傳,看來他前半生是坐了智家的家臣,后來逃到西域后才出了家。那究竟為什么他要遠遁萬里,而且又如何成為一位老僧,又從哪里學來的入定千年不死的法門?
強烈的好奇驅使著丘真人繼續(xù)讀下去。
原來晉國一直是中國的霸主,國力強盛。后來晉國的國君喜歡起了方術,經常和一些術士交往。后來有一日,來了一個叫大成子的道人,此人頗受國君厚待。
這大成子看晉君抱誠守真、誠心敬意就授了一部書給他。此書共分五卷,分為木、火、土、金、水。此書內有天地懸妙,又吞星耀之光。晉君得到了這部書之后,就再也沒理過國事,一心只想服五方之氣,元神游九州。
這樣一來,國家的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還包括郤、欒等大家族。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后來有兩家范和中行被打敗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這四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智伯瑤執(zhí)政后,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后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個萬戶邑獻給晉公,你們呢?”
三家大夫都擔心失去土地后,自家的實力會下降,都不愿獻出封邑,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晉公;魏桓子也懼怕智伯瑤的威力,也把土地、戶口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