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軾語

第三百零四章 百步穿楊

軾語 硯曦瑤 2244 2021-02-27 00:25:55

  河?xùn)|路先鋒士卒見前面有大隊人馬正向這邊趕來,疑似敵軍,急忙跑去向位于隊伍中間的王中正匯報。

  王中正騎在馬上,忽聞前方敵軍來犯,嚇得險些墜落馬背。他迅速整理情緒,來到隊伍前方,見對方兵馬此時已近在咫尺,心下打鼓是否應(yīng)戰(zhàn),忽見對方鎧甲似乎是大宋服飾,不由松了口氣,猜想難道是沈括的兵馬?

  對方一人騎在馬背高聲喊道:“你們可是王希烈大人率領(lǐng)的河?xùn)|路?”(王中正,字希烈)

  河?xùn)|路隊首的士卒高聲回應(yīng)道:“正是!”

  另一位身披鎧甲之人騎馬上前幾步,高聲喊道:“王希烈大人何在?”

  王中正騎馬上前,道:“我就是。你是何人?”

  那人回應(yīng)道:“本官鄜延路掌機宜景思誼,奉沈大人之命前來接應(yīng)王大人?!?p>  之前在宥州西北左村澤,王中正派折克行大敗夏兵后,命人送信給沈括告知此事。沈括擔(dān)心河?xùn)|路再遇敵軍,派景思誼率領(lǐng)三千兵馬前去接應(yīng)。

  景思誼見河?xùn)|路將士們精神萎靡不振,猜想也許是之前打仗太累了,建議道:“王大人要不先率兵去順寧寨休整吧。”

  “也好。”王中正想著景思誼既然前來接應(yīng)總不會空手而來吧,畢竟路途遙遠,他的士卒們也要吃飯,于是問道,“你們帶軍糧了嗎?”

  景思誼不明所以,想著出門打仗不帶糧還打個什么,這不是明知故問嗎?但還是語氣客氣地回應(yīng)著:“帶了?!?p>  王中正面露喜色,激動道:“那趕緊架鍋做飯吧,將士們好幾天沒吃飯了。”

  景思誼愕然,這是餓了多久啊,都等不到去順寧寨吃嗎?對方畢竟比自己官大,也不好反駁,當(dāng)即命人原地生火做飯。

  飯香四溢……

  景思誼和手下的三千士卒見河?xùn)|路上到將帥、下到士卒皆面露饑色,雙眼直盯盯地看著熱氣騰騰的大鍋,有甚者竟垂涎三尺。大家此番景象覺得十分滑稽,皆忍俊不禁。

  沒多久,飯做好了,一群人一擁而上,將飯菜一掃而空。王中正等人終于飽餐一頓,摸著鼓鼓的肚皮,心生滿足。

  景思誼等大家用完餐稍事休整后,對王中正道:“王大人,我們啟程吧。”

  王中正點點頭,帶領(lǐng)河?xùn)|路兵馬隨景思誼前往順寧寨……

  正當(dāng)熙河路、鄜延路打得如火如荼,河?xùn)|路渾水摸魚時,涇原路、環(huán)慶路也進入了西夏國境。按照朝廷下詔的軍事戰(zhàn)略,涇原副都總管劉昌祚和東上合門使、英州刺史、環(huán)慶路總管姚麟一同率領(lǐng)涇原路,與環(huán)慶都總管、慶州知州高遵裕率領(lǐng)的環(huán)慶路兵馬回合后,共同攻打靈州,同時,要求劉昌祚和姚麟二人受高遵裕節(jié)制。

  高遵裕和鄜延路的兩名大將高永能和高永亨出自同一個高家,只不過是叔伯不同支。高遵裕是大將高瓊之孫,高瓊跟隨宋太宗趙光義征戰(zhàn)沙場,并歷經(jīng)多位皇帝,屢立戰(zhàn)功。此外,高遵裕還是太后高滔滔是伯父,其地位不容小覷。

  劉昌祚和姚麟兩路兵馬會合后率領(lǐng)五萬大軍,在約定地點等候高遵裕率領(lǐng)的環(huán)慶路。等來等去,一直沒有等到高遵裕。

  劉昌祚對姚麟道:“要不咱們先出發(fā)吧?!?p>  姚麟道:“朝廷命你我受高大人節(jié)制,他沒來,我們貿(mào)然出兵不太好吧?!?p>  劉昌祚道:“在這兒等著也不是個辦法,此地距離靈州還有很長的距離,不如我們先往靈州趕著,到那兒附近再和高大人會合。萬一他們繞道別處先抵達靈州,我們遲遲沒到也不太好?!?p>  姚麟想了下,道:“也好,反正朝廷讓我們一同攻打靈州,我們就在靈州附近等他吧?!?p>  于是,兩人率領(lǐng)涇原路兵馬沿著胡盧河朝靈州方向前進,抵達磨臍隘時,前方探路的士卒匆匆返回向劉昌祚匯報:“大人,夏軍駐守磨臍隘口,我們過不去啊?!眹嗔阂衣裼H自率領(lǐng)三萬多名西夏將士駐守磨臍隘口,劉昌祚去靈州,除非刻意舍近求遠繞道,否則此為必經(jīng)之路。

  劉昌祚大驚,急忙命全軍原地待命,問道:“他們有多少人,誰在帶兵?”

  士卒道:“估計有數(shù)萬人,不知何人帶兵?!?p>  劉昌祚急忙召集姚麟等人商議對策。

  一名部將道:“要不咱們改道向東去韋州,再和環(huán)慶路會和吧。”

  另一名部將連連點頭附和道:“對對對,趕緊繞道而行吧?!?p>  劉昌祚生氣道:“遇賊不擊,繞道自保,這是沒有章法的!況且我們客場作戰(zhàn),應(yīng)當(dāng)速戰(zhàn)速決,這是古今皆知的道理。爾等覺得離開就能幸免嗎?”

  眾人陷入了沉思。

  姚麟道:“那我們該怎么辦?”

  情況緊急,容不得片刻耽擱。劉昌祚沉思片刻后道:“分兵四路,第一路持盾牌前方開道,第二路持神臂弓次之,第三路持弩再次之,選鋒騎兵墊后,務(wù)必渡過胡盧河,奪取磨臍隘。”

  部將們緊急兵分四路,整頓好后,劉昌祚對眾將士們高聲道:“此次立功者所獲賞賜是熙河的三倍?!?p>  大家聽后歡呼聲肆起,響震山谷。

  為了鼓舞士氣,劉昌祚身先士卒,雙手持兩副盾牌沖鋒在前。大家緩緩向磨臍隘口靠近,梁乙埋見宋軍逼近,命人迎擊。等兩軍抵達相對較近的距離時,劉昌祚一聲令下,躲在盾牌后面的弓箭手們?nèi)f箭齊發(fā),射向不遠處的夏軍。就這樣,兩軍激烈對戰(zhàn),從午時一直打到了申時,夏軍不敵,開始稍稍后退。劉昌祚見對方勢頭減弱,身掛箭簍,手持彎弓,腰懸長刀,翻身上馬,率五萬大軍乘勝御敵。

  兩軍奮力廝殺,劉昌祚飛速疾馳,同時彎弓引箭,長箭飛出,正中敵兵喉部,敵兵身亡墜馬。一箭離弦,一箭又續(xù)上,箭無虛發(fā),或近或遠的夏兵,只要被他射中,絕無生還的可能。梁乙埋見狀驚懼不已,指著劉昌祚驚嘆道:“此人是何方神圣,箭法竟如此了得!”

  身邊一人聞聲回應(yīng)道:“他就是劉子京!”(劉昌祚,字子京)

  劉昌祚曾與西夏交戰(zhàn),因箭法了得而聞名。夏人皆知此人箭法如神,可百步穿楊。梁乙埋只知其名,未見其人,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不光夏人佩服其箭法,連宋神宗對此也大加贊賞。宋神宗曾親試其騎射,可謂箭無虛發(fā),百發(fā)百中。

  兩軍又大戰(zhàn)許久,宋軍攻勢甚猛,夏軍全線崩潰。梁乙埋見大勢已去,急忙率眾撤退。劉昌祚率兵追奔二十里,斬獲大首領(lǐng)十五級,小首領(lǐng)二百十九級,擒獲梁乙埋侄子吃多理等二十二人,斬殺二千四百六十級。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