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寧西河畔大地情

第三十四章:逆行而上為愛守候(三)

寧西河畔大地情 伊語滌生 1098 2020-02-07 16:49:55

  求收藏、求推薦。

  多年前,榮昌對淼淼及其媽媽一直很好奇。

  他一直想著,倘若有機會去參加家長會,去見見這對被妻子贊嘆不已的母子。

  但是一直未遂人愿,都近十年了,還從未與女兒曾經(jīng)暗戀的孩子謀面。

  露露看上去乖巧聽話,但榮昌知道女兒是個外柔內(nèi)剛的孩子,性格倔強而富有彈性,但骨子里的東西是改不了的。

  這一點女兒太像他了,猶如他年輕時的樣子。

  榮昌是土生土長的大西北人,祖籍在SH市,爸爸榮茂18歲離開家鄉(xiāng)。

  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改變大西北教育落后的面貌。

  一個冬天,大西北派人在SH市招收知識青年,支援祖國大西北地區(qū)的文化教育事業(yè)。

  榮昌的父親榮茂,一個學(xué)富五車的熱血青年報名前來支援大西北。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爸爸榮茂出生于SH市十里洋場碼頭一個徐姓的搬運工家庭,年近3歲的榮茂父母雙亡,成了孤兒。

  碼頭帶班人是榮家的一個偏房生下的榮姓小戶,看著3歲的榮茂孤苦伶仃,就收治這可憐的孩子給同歲的次子做同伴,給孤兒取名為榮茂。

  這家榮姓小家是個分支,人口單薄,家境殷實。

  榮茂從小隨同偏方榮姓少爺長大,一起玩耍、一起上私塾,勤勉的榮茂,酷愛學(xué)習(xí),年紀不大就成了飽學(xué)之士。

  解放后依舊沒有放棄學(xué)業(yè),讀完高中、上師范。

  當(dāng)大西北來SH市招收知識分子時,榮茂從街道辦和報紙上得知消息后。

  在那個激情飛揚的歲月,到大西北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是榮茂那一代人的理想。

  盡管知道大西北是個非常遙遠的地方,風(fēng)沙漫天,缺水,荒涼,榮茂隨同200余名同戶籍的年輕人遠離十里洋場,來到大西北,分配到了各個中小學(xué)任教。

  這批年輕老師的到來,給大西北教育帶來了一股新風(fēng),人們將他們稱為“SH老師”。

  大西北的生活比他們預(yù)想的還要艱苦,盡管條件很艱苦,但這批熱血沸騰的SH市青年從來沒有退縮過。

  開弓沒有回頭箭,大西北當(dāng)?shù)厝四軋猿窒氯ィ麄兙湍軋猿窒氯ァ?p>  簡單純真的SH市老師們沒有絲毫的怨言,SH老師,一個曾經(jīng)深深刻在大西北大地上的名詞,如今已漸行漸遠了。

  “SH老師”這個特殊的名詞,也是鐫刻在許多人童年中最為親切的記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SH市對當(dāng)年援助大西北的知識分子出臺一系列安置政策。

  那時的榮茂已是大西北某大學(xué)校長,不打算回去工作了,他將機會讓給養(yǎng)育的5個子女,三個女兒和兩個兒子,

  次子榮昌是他最小的寶貝疙瘩,榮昌上面的哥哥、姐姐相繼回到SH市落戶,并享受落實工作的政策。

  但性格倔強的榮昌立志要子承父業(yè),扎根大西北,而且高中成績優(yōu)異的他,酷愛軍人身上那莊嚴神圣的綠色,瞞著榮茂棄筆從戎。

  后來有幾次機會可以回到SH軍區(qū)工作,但榮昌全都放棄了。

  他告訴迷惑不解的妻子,軍人的職責(zé)就是逆行而上,倘若都去較為安逸優(yōu)越的大城市工作,誰來守護大西北,他是為愛守候,對祖國、對大西北人民的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