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寒和春荒已經(jīng)過去,轉(zhuǎn)眼到了夏日。莊富生經(jīng)過半年的治療、養(yǎng)息,身體基本復原了。但醫(yī)生說,病剛好,還不能干重體力活,并且仍然要注意休息和營養(yǎng),以避免復發(fā)。
肝病復發(fā)最麻煩,不是轉(zhuǎn)為慢性病,就是要你的命。莊富生懂得這一點。然而,隊里的活兒總是重的多,缺的就是干重活的人,輕活、巧活平時輪不到莊富生。莊富生便也遵照偉大領袖的教導,“既來之,則安之”,平心靜氣在家歇,直到“雙搶”大忙才被隊長喬得家叫去派用場。
“雙搶”大忙是江北平原大面積栽種雙季稻后新出現(xiàn)的一個“忙”。由于原來長一季稻的時間現(xiàn)在要讓它長兩季,所以這兩季之間的“收”和“栽”就特別緊張。前面稻子才離田,后面就要下肥、翻地、整田、插秧。先插下去的秧苗還要緊跟著管,收割、栽插、管理、田里、場上處處要人,這個“雙搶”確實讓人忙得夠嗆。
這一天,莊富生被安排在曬場上做化肥塊。這是當時推行的所謂“化肥深施”新方法的一道工序,就是將化肥(多為碳酸氫銨)和泥土按一定比例拌好,加水攪和成粘泥狀;再把這些粘泥做成一定大小的“饅頭條兒”。施肥的人便一個個手托著它們,一點一點地掐著往稻根下面栽。這樣施肥既費工又費勁,但上面規(guī)定,必須這樣做,哪個隊里、哪個人隨便撒施,以破壞生產(chǎn)、破壞“農(nóng)業(yè)學大寨”運動論處。
這天是隊里“雙搶”的一個間隙。有一大片田的早稻已經(jīng)割了,秧已栽上,另一片田的稻還有點青,需要等一等再割。隊長巧安排,花一天時間,突擊將先栽的秧苗都深施一遍化肥。全體勞力齊上陣,男的做和運,女的負責栽。場上、田埂上、田里邊,儼然一條生產(chǎn)線,緊張忙碌,嚴謹而有序。
莊富生來到曬場上,汪茂才、喬得龍等幾個人先來已把粘泥和好了。莊富生以前沒干過這種活,“新來乍到,摸不到鍋灶”。于是看別人拍,他也搬起一塊粘泥往地上拍;看別人捏,他也動手捏。嗆人的氨氣一陣陣地直往鼻孔、嗓子里鉆。他覺得這種施肥方法未必科學,干這種活雖然輕松,但也不好受。
做泥“饅頭條兒”很講究,泥要粘,重量要等,做得要好,不能散。負責稱泥坯的是喬得龍,他用一桿大秤勾著鐵桶稱,拎起來吃力,放下來砣重,又要小心翼翼,稱得很慢,稱過重的泥坯供不應求。做的人做做停停,挑的人在場上等。喬得家隊長在田里見女勞力栽,化肥塊接不上,便到場上看,看到這情形,氣得罵了起來。稱重的喬得龍更是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莊富生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覺得,這稱的要義,并不是要稱準這泥坯有幾斤幾兩,而只要每塊重量相等就行了。于是,他找來一個破淘籮,用三根舊麻繩系??;又找來一根竹竿一塊磚,制作簡易秤,固定在一根斜放的車杠上;又從喬得龍稱過的泥坯中拿一塊來,放到淘籮里,移動“磚秤砣”,平衡以后,打死結(jié)固定在這個位置。他搬來一塊垡頭,岔開兩腿坐下,手握簡易秤,喊道:“來吧,到我這里來稱,來者不拒!”
兩個人過來扒泥給莊富生稱。泥坯放在淘籮里,多了,莊富生便掐掉一點,少了,添一點,等秤桿平衡了,莊富生右手抓住淘籮,輕輕一側(cè),左手一托,順勢把泥坯甩出去,干脆利索。有時候,扒泥的人弄個大塊子,往淘籮里撂,淘籮擺兩下,竹秤桿搖幾搖,也沒啥關系。這也許算不上什么創(chuàng)新,但工效大提高。稱好的泥坯源源不斷供應,大家悶頭趕著做,一會兒供求矛盾解決,場上開始有余項了。所有的人都松一口氣,直直腰,開始從從容容做,但仍然足足有余。
“大良,你這做的什么鬼樣子???去拿簏子幫挑送?!眴痰眉谊犻L看到秦大良做的不光潔,有的都已開了裂,就讓他去挑化肥塊,加強運送的力量,自己也背著手,去田里查看女勞力栽化肥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