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宮已經建好,六部部長已任命完畢,四大界榜第一次排名也圓滿結束。
眼下當務之急就是解決界盟的糧食供需問題。僅靠沐塵以意識空間第五維度變化屬性和第六維度復制屬性轉化出糧食不是長久之計。
地星所有的能源差不多都源自太陽。一切的糧食能夠成長,主要條件是太陽能。
植物生長的主要條件為無機鹽、水分、空氣和光照。陽光既提供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也保證了植物生長需要的合適溫度。
差不多可以說,人類所需的一切能源都間接地來自太陽。植物只是做了一個轉化。
物理學界暫時將能量劃分為內能(熱能)、光能、聲能、電能、機械能、化學能和原子能。事實上還有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古武的內力武能,異能,修真仙力等。
物理學界有一條基本的定理,那就是能量守恒。后來,愛因斯坦又上升為質能守恒。
能量不會憑空誕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會以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能量形式之所以不同,在于物質的結構不同。
能量可以傳遞,也可以轉化為物質。
有科學家對宇宙未來命運預言,其中有一個觀點認為,宇宙的最終命運將會是充滿能量,而不存在任何物質。
物理學中經觀測和實驗證明,一切物質都會產生輻射。而輻射就是物質轉化為能量的表現。
物質是有限的,轉化為能量,有減無增,終究會有一天所有的物質都將全部轉化為能量彌漫在宇宙中。到那個時候,宇宙之中將充滿輻射。
我們只需要制造出合適的能量轉化機制,就可以源源不斷地使用能量,而不需要時時自行參與轉化。
比如人類賴以生存的化學能,也就是人類所需要的糧食的生物能。如果人類能夠制造出機器人,再由機器人完成糧食的種植,人類就可以坐享其成。
人類之所以需要人人工作,原因在于人類社會發(fā)展還不夠充分。
普通的糧食能量太低,不足以提供給武者修煉。
武者一方面需要能量供應,一方面也可以自行參與能量轉化,相當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只不過這個過程的能量轉化太過有限,而且也不太高效。對于境界突破所需要的能量,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在制造業(yè)中,想要提高產量,有兩個主要的途徑。一是擴大生產規(guī)模,二是提高生產效率。
舉一個例子,生產一輛車的零部件,比如車胎,一臺機器每天只能生產10件,增加機器,就可以提高產量?;蛘咛岣邫C器的生產效率,每一臺機器就可以生產超過10件的車胎。
普遍存在一個規(guī)律,不管是什么轉化機制都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總會存在副產品。而減少副產品的數量就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過程。
同理類推,界盟需要增大糧食產量,就必須擴大生產規(guī)模,或者提高生產效率。再或者研發(fā)新的“糧食”,創(chuàng)造出能量更加高的食品,以滿足武者的修煉需要。
于是,這就需要農部和科部共同合作,研發(fā)出高能量的食物,改良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效率。
鑒于地星處于亂世,社會局勢極不穩(wěn)定,生產活動得不到保證。因此,沐塵欲將農業(yè)生產轉移到宇星。
一來,宇星的環(huán)境更加適合農作物生長,二來宇星可以避免地星的戰(zhàn)亂,保證農作物生長的社會環(huán)境。
此外,宇星異果所含的能量遠高于地星的糧食,有助于研發(fā)高能量的食物,以提高武者的修煉。
界盟成員的整體實力提升了,統(tǒng)一全人類也就更加容易了。
但目前對于沐塵來說,他還沒有嘗試過運載大批量的人遠距離穿越空間。而空間穿越的距離和重量與宇宙意識覺醒的數量成正比關系。
五覺飛船雖然作為高維度的空間,可以無限裝載三維空間的實體,但是沐塵并不能確保以五覺飛船運載界盟成員穿越到宇星是否違背宇宙意識的屬性。
遠距離穿越空間,萬一有差錯,穿越到恒星、黑洞等極端的環(huán)境下,就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沐塵不敢擅自嘗試。
他至少需要突破到修仙境筑基集靈第三重,能夠對抗星系中心黑洞的時候,才敢毫無顧忌地嘗試。
宇宙之中還有太多人類未知的領域,在不能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不能做出任何表現冒進的行為。
沐塵死了不要緊,但他關乎著全人類的幸福問題。若無他,建設一個人人滿意的世界,不知道要猴年馬月才能夠實現,甚至可能永遠也不會有這一天。
另外,他來地星的初衷,復活已經去世的父母也沒有完成。
“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樣的悲劇,沐塵絕不允許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作為人類統(tǒng)一大業(yè)的倡導者,和建設人類美好世界的策劃者,以及界盟的最高領導者,沐塵必須時時刻刻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他倒不是怕死,主要是他的存在對人類有著重大的意義。
雖然沐塵擁有意識空間第七維度還原屬性,在軀體受到損壞后可以瞬間復原,但是他的能量也是有限的。黑洞不停地損壞他的軀體,而他不斷復原軀體,能量也終究有耗盡的一刻。
再者,即使他能夠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一旦被黑洞束縛,他也沒有能力能夠脫身。
所以,沐塵暫時還不打算將界盟的農部轉移到宇星。這件事可以以后再從長計議,等他突破到修仙境筑基集靈第三重再考慮。
葉碣石本來自大漠省,隨葉青梅遷居到沐櫟的家鄉(xiāng),南中省朱提市南廣郡明巖村。此后在南中娶妻,生下葉姝,自此定居于此。
大漠主要種植玉米、高粱和谷子。但比較發(fā)達的還是畜牧業(yè)。大漠畜牧業(yè)主要以家庭為單位。
葉青梅一家算是小康之家,雖然算不上富裕,但也絕不貧困。平時,一家也會種植農作物。
葉碣石所學的又是農業(yè)大學的農業(yè)相關專業(yè),因此對于耕種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豐富的管理經驗,長遠的目光,顯赫的聲望,使得由葉碣石擔任農部部長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