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純原鄉(xiāng)

第三百三十三章 閑話

純原鄉(xiāng) 暗墟之淵 5264 2023-10-11 11:07:07

  上一章寫完之后,自己都覺得挺神奇的,質(zhì)量居然高到自己都幾乎挑不出毛病的地步了,這在我之前的詩歌類章節(jié)里,是從未有過的。也就是說,我再一次超越了自己,牛逼,給自己點個贊。

  不過,當(dāng)我看了看時間,好家伙,距離快樂真諦那一章已經(jīng)隔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也難怪了。

  仔細想,以前也不是沒有可能寫出更好的章節(jié),但是考慮到時間成本,很多時候都是寫到個差不多就發(fā)出去了,但是由于沒有足夠時間來積累靈感或者繼續(xù)打磨,往往只有幾首是好的,剩下的都有種臨時湊出來硬塞的感覺。

  畢竟,現(xiàn)在都到了第四卷了,第四卷名字叫“隨”,這也宣示著我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會比較隨心,愛寫就寫,沒靈感也不硬擠,反正時間有的是,寫了三年,沒有刻意追求字數(shù),不知不覺的都六十萬字了,再努力努力,這大概會成為我人生第一部破百萬字的書,也可能是唯一一部。

  其實我也沒想著這么快就能產(chǎn)出,按照預(yù)想可能還要等一陣子,結(jié)果最近幾天沒有上班,那我可得抓緊這個機會了,所以最近老劍更的也快了,好幾天都是連更。

  上一章的名字沒有像之前大多數(shù)那樣,選擇里面其中的一首作為章節(jié)名,可能是聽周杰倫的影響,我覺得這樣顯得不那么俗套。像范特西,八度空間,十一月的蕭邦啊,這些專輯里都沒有叫這些名字的歌,但是這樣顯得高級多了。而且名字也不是亂起的,需要結(jié)合內(nèi)容的一些同質(zhì)進行簡練的總結(jié),從而傳達給觀眾整體的精神,像范特西就是幻想,八度空間就是代表八度音階和第八藝術(shù),而十一月的蕭邦也能讓人聯(lián)系到歐洲古典音樂。

  這一章叫做“不如做自己”,其實并沒有絞盡腦汁的去想,只是非常偶然的就從腦海里蹦出來了,感覺帶著點隨意的輕松感,非常樸實無華,就用了。

  也可能是因為我最近聽許嵩,潛意識受到影響,他有一張中國風(fēng)專輯,叫“不如吃茶去”,這張專輯很特別,因為里面所有的歌都是中國風(fēng),喜歡創(chuàng)作的朋友都知道中國風(fēng)題材是很難寫的,即便能寫出來也很耗時間,相比之下遠不如寫一些口水情歌回報快,所以這是許嵩第一次花了兩年時間打磨出來的專輯。除了許嵩之外,我目前還未見過有第二個知名歌手對中國風(fēng)如此有耐心。

  我對音樂的研究僅僅停留在普通的好不好聽上,所以不談曲,不過許嵩的詞確實很有功底,給了我一些啟發(fā)。

  因為我最近也比較厭倦了千篇一律的中國風(fēng)描寫,很多都是外表花哨堆砌,題材只會寫那些才子佳人,情情愛愛,江南情結(jié)等等,包括歌曲也是,充斥著大量抖音味的戲腔,好聽,但不高級。

  武俠,目前來說,不僅形式死了,就連那種快意恩仇的精神,現(xiàn)在也基本上從文藝作品里難以見到了。

  我最近的感受在于,中國風(fēng),為什么只能寫那些上層人或者特殊群體,就不能寫一寫普通人,像什么將軍,俠客,才子,佳人,這些都被寫濫了,以至于看見就煩,我心中的國風(fēng),應(yīng)該更加大氣,豐富,更接近平民,且有生活氣息才對。

  像那些被遺忘了的傳統(tǒng)手藝,這才是最值得背贊揚的,還有那些回不去的習(xí)俗,花燈,剪紙,打鐵花,雕琢,刺繡……這些都很值得描寫。

  我并非光說不做的人,之所以寫下這些話,也是代表之后自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寫下來也是為了激勵自己。

  再說“不如做自己”這一章吧,寫的依舊很長,篇目也達到了23首,這要放到以前我都能分兩章發(fā)了,事實上我本來也沒打算寫這么多首,原本打算十幾首就發(fā),偏偏該死的儀式感又來了。

  今年是2023年嘛,我也即將進入23歲,去年我也寫了一首“二十二歲”,那么今年干脆也寫一首“二十三歲”,湊個整,干脆這一章也寫個23首。

  就是說,雖然儀式感發(fā)作,迫使我又多寫了幾首,但這次沒有隨便寫寫湊數(shù),實際上這些日子我寫的詩,不止23首,只不過那些質(zhì)量不夠的,或者風(fēng)格反差大影響整體觀感的,都被我踢出去了。

  好了,來看一下這一章的目錄:

  不如做自己

  1.《進化孤獨》

  2.《空》

  3.《外星人》

  4.《瘋》

  5.《沉淵》

  6.《情書》

  7.《你若》

  8.《配角》

  9.《兩種演技》

  10.《資格》

  11.《偶爾》

  12.《念念》

  13.《相忘》

  14.《深夜遺憾》(改編版)

  15.《秘密2》

  16.《背對昨天的自己》

  17.《我們是能量超人》

  18.《醒》

  19.《泊客》(霧中別)

  20.《洗滌人生》

  21.《千古恨》

  22.《放肆》

  23.《二十三歲》

  ——

  這一章沒有刻意圍繞什么概念去寫,不過在《外星人》寫完后,我有意往科幻這個方向靠攏,所以有了《進化孤獨》《醒》《我們是能量超人》。

  中國風(fēng)也有,像《泊客》,叫《霧中別》也行,還有《洗滌人生》,這倆都是上學(xué)的時候就寫出來的,可能當(dāng)時覺得一般,不過現(xiàn)在覺得還好,就放出來了。不過泊客我還是修改了一下,以我現(xiàn)在的審美看,原版的語句銜接不太自然,內(nèi)容還好,不過相當(dāng)于又臨摹了一遍蒹葭,沒啥創(chuàng)意。

  所以三首中國風(fēng)里,唯一一首我現(xiàn)寫的只有《千古恨》,這首寫的比較有殺氣,相比起那種歲月靜好的小家碧玉風(fēng)格,我更喜歡這種蒼涼大氣的快感,聽歌的時候,我也更愛《洛城》(老薛的歌)和《放肆》(嵩哥的歌)這種,像杰倫的話,青花瓷和東風(fēng)破這種我反而不怎么聽,但是黃金甲和雙刀這種,才是真正的酣暢淋漓。

  其實我還藏了首中國風(fēng)的沒發(fā),也是最近寫的,質(zhì)量不錯,但也正因如此我打算留到后面發(fā),先攢著。

  現(xiàn)在回憶起來,去年寫的《詩里紛飛的美麗章節(jié)》,只能算一般,只有空殼,沒寫出內(nèi)涵,不過既然認識到了,之后的創(chuàng)作自然會避免這樣。

  還有,其實按照我正常的取名邏輯,這一章的大多數(shù)詩名,都會是兩個字的,像《進化孤獨》,我本來打算就叫《進化》,還有《空》,原本取名為《自棄》,《醒》也完全可以叫做《醒來》。

  但,這樣會顯得比較單調(diào),不管內(nèi)容好不好,起碼名字不要太俗套。

  再單獨說一下里面的詩。

  除去以前寫好的《洗滌人生》和《泊客》,以及改編版的《深夜遺憾》這三首,最先寫完的是《資格》,這首還是在上個月去江南玩的路上,坐在大巴車上寫出來的。

  這一首依然寫的孤獨,甚至可以說我寫的大多數(shù)東西都和孤獨有關(guān),區(qū)別只在于傷感的程度而已,甚至我寫小說的時候,都經(jīng)常代入這種情緒。不過小說有小說的好,也有它的局限,寫詩有寫詩的好。

  小說可以通過塑造人物,和模擬劇情,來實現(xiàn)讓讀者沉浸幻想代入其中的快感,但小說的局限在于,單獨看其中一部分是沒有意義的,要看就必須從頭到尾看完,而且看完之后可能當(dāng)時奉為神作,但過幾年后就漸漸遺忘了。

  因為,寫好的故事是死的,它只負責(zé)讓你爽,爽完之后,你就沒有再看的欲望了。

  而詩,則不受時空和篇幅的限制,讀一首好詩只需要幾十秒不到,但它在某一瞬間帶來的共鳴卻可能讓人終身難忘,因為詩蘊含的更多是人文的力量,這種滋補是萬能的,比起小說的爽不同,詩的表達更溫和,但也更深刻。

  所以,小說我也寫,詩也寫,兩者都很有意義。

  再說回《資格》,這首我改了一處細節(jié),講真剛寫完之后覺得比較一般,而且?guī)е噙^去的影子,但我還是盡可能保留了原汁原味,沒怎么大改。而且在“快樂真諦”之后,我就下定決心不再寫負面的情緒,不過這很難,甚至可以說做不到。

  原文有一句“世上總有人比我情重,簡單的情歌總有人認真表演,好像大家都不再相信自己”,最初寫的是“世上總有人比我快樂,匱乏的詩歌不止一人在寫,好像大家都不再笑著拜拜”。

  為什么要改呢,大概是因為,按照原本的寫法,好像僅僅停留在表達個人的情感,但改了之后,我從特殊的那個人變成了最普通的人,孤獨的流浪歌手還有很多,他們就不值得背寫一寫嗎?所謂升華,就是從個體,上升到群體,一個人的悲喜并不重要,大家的精神狀態(tài)才是需要關(guān)注的。

  旅游完,上了十天班,最后三天是培訓(xùn),寫了些短詩,像《情書》,表達的是對過去的一種心疼,對內(nèi)向的一種體諒,和如今無人訴說的孤寂。《你若》雖也簡短,但我覺得抒情就是這樣不加修飾才越有力量,“我”隨時可以為你放棄一切,只是你不再需要我,只是獨自封閉著自己。

  同樣的抒情短詩還有《沉淵》《配角》《兩種演技》。

  之后,中秋加國慶,回家待了幾天,這段時間陸續(xù)又寫出了《念念》和《相忘》,像是抒情,但也有對時光的感嘆。

  《秘密2》早在寫后來的渺小三部曲時期就寫出來了,但不滿意就沒有發(fā),最近改了改還是發(fā)了,這首依然是臨摹名作,雪萊的《愛的哲學(xué)》,當(dāng)初也只是偶然讀到了它的漢譯版,就給了自己內(nèi)心一記溫柔的沖刷,回味了許久。

  《深夜遺憾》,這首原本收錄在107章的舊作重拾,沒記錯的話,當(dāng)時的版本已經(jīng)是改過的了,因為早期我的發(fā)揮老是不穩(wěn),經(jīng)常寫出很爛的東西,后來文筆好點了,回過頭去把還能救一救的改了不少,但也有爛到自己都下不去手的那種。

  這一首,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敘述節(jié)奏很有感覺,所以這一次我沒有對框架修改,而是增添和替換了一點,讓它看上去更有悲情效果,不過不是很明顯,因為原版就比較傷感了。

  《偶爾》也算比較特殊的一首,因為它是負能量的,你們說,精神上的自由,是否可以戰(zhàn)勝肉體的貧窮?答案我也不曉得,這里這是提出一種偏激人格的假設(shè),大多數(shù)人還是能接受這種說好不好、說差不差的生活,當(dāng)然也有人選擇了內(nèi)心所向,無論最后是得到榮耀還是傷痕,至少他們都在朝著心中的“自由”勇敢奔跑。

  寫完這些,我開始進入后期制作,一方面整理它們,繼續(xù)修改不足的地方,一方面繼續(xù)創(chuàng)作。

  這個時期才是決定作品最終質(zhì)量的關(guān)鍵,必須肯耐下性子,一遍遍的雕琢,最終成果才會好。

  于是在這幾天,我又陸續(xù)產(chǎn)出了《外星人》《瘋》《空》《進化孤獨》《兩種演技》《背對昨天的自己》《我們是能量超人》《醒》《放肆》《二十三歲》。

  其實很多時候,寫一首詩,僅僅是因為忽然想到一個莫名其妙的句子,但偏偏很有感覺,所以忍不住憑著語感和習(xí)慣進行補充,《外星人》就是這樣,“抱歉,在這個星球,我沒有幫你找到同類”,就是這句話讓我有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

  這首雖然名字是叫外星人,但寫的卻是虛擬與現(xiàn)實,因為厭倦無趣的現(xiàn)實選擇沉溺幻想,又因為孤獨回到現(xiàn)實,可是無論怎么選擇,貌似我們總是在逃避。

  還有一句“如若不愿醒來,毀滅世界的夢,我陪你去做”,按照思維慣性的話,我應(yīng)該寫拯救世界而非毀滅世界,但換個角度來想,一個人長大后怎么還會有拯救世界的想法呢,如果有,他一定很好很有精神,大多數(shù)普通人反倒是過的滿身抱怨,讓他們選的話,他們估計寧愿來一句累了毀滅吧。我寫東西一貫是從那些內(nèi)心不快樂的人,以他們的角度去出發(fā)的,他們才是最需要撫慰的對象,況且假大空的正能量文估計都看夠了,用頹喪的語氣或許反而讓人輕松下來,不知道這算不算黑色幽默?

  你看,你現(xiàn)在很寂寞,很累,生活很乏味,除了喝酒對著空氣罵臟話什么也做不了,我也一樣,很多人都是這樣,你說你想毀滅世界,我說好,正有此意,你覺得呢,至少有人隔著網(wǎng)線支持,也不算太孤單吧?我們就這樣靠著這些幻想互相支持,一起好好活下去,好嗎。

  《瘋》,也屬于有感而發(fā)的一首,是我忽然聯(lián)想到,寫詩的是一群什么樣的人,而讀詩的又是什么樣的人,稍微一想就得出結(jié)論,兩者都不是“正常的人”,既然如此,創(chuàng)作也無所謂什么迎合不迎合,只要是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寫出來了,該看懂的人終究會看懂,而沒有這些感受的人,選擇搖頭退出,那也不需要可惜,本來,我們真正需要的都不是一群人的假意陪伴,而是遇見一個兩個懂彼此的人。

  《空》這首并沒有具體想表達的東西,它只是用了一些意象,刻畫一種惆悵凄美的黑暗氛圍,這首詩是有點抽象的,好像寫了,但又什么也沒寫。

  《進化孤獨》,這首還是沒忍住代入了些說教,但也只是表達個人對單身生活的看法,的確,如今有很多人無法選擇,只能被動的等待,如果無法改變,那就盡可能的對自己好一些。每個人都有愛的權(quán)利,若沒有人愿意承載,那就去愛一些別的,生命應(yīng)該是溫柔的抒情的,不應(yīng)該是壓抑苦悶的。

  《背對昨天的自己》,這首刻意寫的比較偏激用力,因為這個世界,被別有用心的人制定的規(guī)則和道德,本來就是扭曲的,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下生長久了,很多時候明明是自己受到了委屈,卻常常以為問題出在自己不夠正常。但是,錯的明明是這個世界,為什么不去對抗它,反而自責(zé)呢?其實不是不想,只是力量不夠,憤怒也不夠,他們是很聰明的,一點點的抽空著我們,在精神上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讓我們變得懦弱。

  《醒》,這又是一篇描寫未來,世界毀滅之前的畫面,只是這次強調(diào)的不再是環(huán)保,而是人性和愛。有時真的感覺時間不過是場輪回,生命,在毀滅之后才肯醒悟,而安逸久了就開始放縱。

  《放肆》,這首是在暮色的時候,用碳素筆在本子上,沿著思緒一點點寫出的,主題依然是愛情。本來想命名為“相愛本該放肆”,覺得太冗長就沒用,畢竟這首內(nèi)容就那么短,名字還那么長就顯得本末倒置了。想表達的重點在最后幾句,這個時代的三觀,早就讓相愛這個詞匯變得不那么干凈,如若沒有這些自作聰明的警惕,相愛本該是一件多么自然美好的事,可是現(xiàn)在卻充滿了欺騙,彼此都不再信任。

  《我們都是能量超人》和《二十三歲》,這兩首是放在最后寫的,因為這兩首屬于名字早就定好了,但是不知道怎么下筆。

  《我們是能量超人》是寫給內(nèi)向的朋友的,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因為之前刷視頻,大體內(nèi)容是,每個人內(nèi)心的能量都是不同的,沒有經(jīng)歷太多挫折的人才能保持積極樂觀,他們的內(nèi)心能量是充沛的,所以他們精力旺盛,也敢于和各種人侃侃而談。而經(jīng)歷過較多打擊的朋友,內(nèi)心就像破了的氣球,儲存不了什么信心,能量是很低的,低到不足以支持自己去和許多人交流,去參加各種活動,只能躲在角落自我消耗,但是,他們也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去生活。

  誠然,大家都喜歡外向熱情的人,我一個內(nèi)向的朋友也想變成外向,但我知道這是很難的,而且我說,內(nèi)向也很好,這樣的人看似冷漠,實際上都很善良。

  最后的《二十三歲》,這首不再為任何人寫,單純的為自己而寫,寫現(xiàn)在的平淡,寫熱情的殆盡,沒有太多抱怨,也沒有強行正能量,只是帶著遺憾的心情去接受。

  ——

  總的來說,這一次我確實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和之前相比,少了寫個人牢騷,多了點對整體的關(guān)懷,感情色調(diào)依然延續(xù)的傷感,這樣也沒什么不好。

  而且傷感苦情有什么不好呢,傷感比歡快更讓人沉浸,獲得強烈的共鳴,像老薛,寫那么多苦情歌,火的也基本是這些,證明當(dāng)下年輕人的確有這方面的情感需求,他們需要一首歌替自己宣泄委屈,文字也是一樣。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擅長表達,或者說都能找到傾訴的方式,有的人靠酒,有的人靠朋友,有的人靠音樂,等等。

  我在這里可以明確的說,文筆并不是限制創(chuàng)作的原因,而是思想,很多時候只有想通了一處關(guān)鍵,才有動筆的契機,要捕捉的是那一閃而逝的感覺,這種感覺才是最重要的,文筆負責(zé)的是盡可能的將其傳達出來。

  就寫到這,下章再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