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童真
小時候,沒有價值的觀念,連那時的善惡觀,也無非是“奧特曼是好的,怪獸是壞的”等等,還不至于和大人一樣,產(chǎn)生“錢即是正義”的恐懼心理,所以,作為維護(hù)地球安危的我,那時候真的缺一個變身器啊。
小孩都喜歡玩具,因為他們認(rèn)為電視里演的確實是存在的,但是買多了,小孩還沒玩夠,大人不肯掏錢了,耽誤了小孩拯救地球的偉大夢想,最終只好當(dāng)個人民教師啥的,工資一月三四千,還動不動加班。
倘若說小時候是幼稚時期,青春期是斷層期,身邊的世俗大人們代表成熟期,那我現(xiàn)在應(yīng)該處于青春期和成熟期之間,什么都不是。
這幾段時期,心理上也是不同的,小時候經(jīng)歷的美好回憶多年以后會成為一輩子的甜,而那時候留下的傷疤也會銘記終生,青春期起伏較大,這里不做比較,而成熟期,我覺得人到了三十歲以后,就沒有什么美好回憶了,開始戀舊是很正常的,因為那時候得到的最多,失去的也最多,總體上最累。
……
隱晦的下雨天,特別還是在夜幕,比起古老的詩歌,并不那么優(yōu)雅,因為它不知道什么時候來的,什么時候離開,什么時候再回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雨并不是美好的事物。
夢會變得不大安分,對于喜歡熬夜的人常常如此,但對于第二天醒來的自己來說,只是睡得不夠好,或者抱怨生活真糟糕,沒有誰計較夢的好壞。
對于那些喜歡憂郁著、在紙上強說愁的詩人來說,這倒是挺不錯的時間,因為本能會提醒自己,不需要再等待什么,就輕輕走出門,整個人呼吸著雨的清香,暫且拋棄前一秒的自己,哪怕只有瞬間。
因為所有人都喜歡晴天,但也有人喜歡陰天,所以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有一個自我,在這副軀殼里頭埋存著。
我當(dāng)然都喜歡,只要是改變,我都欣然接受,我不該因為必然到來的變化而為注定失去的東西感到太多惋惜。一直重復(fù)的生活,不斷變化的生活,過去的念頭,現(xiàn)在的念頭,總是避無可避。
太多的時候,真的不知道怎么使用時間,只依賴于手機,當(dāng)然絕非健全的方法,可我的耐心還是沒有,也不知是逃避,還是覺得毫無意義,我失去了生活的熱情。當(dāng)我有了這些固定的概念之后,就再也不認(rèn)為自己是值得拯救的,我不知道怎么做會讓自己成為更幸福的人。
潛意識告訴我,首先要成為一個好人。至少在心理上,不會覺得對別人有所虧欠,然后,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去認(rèn)識更多好人,一起去看更好的世界。
習(xí)慣一件事以后,自己很難察覺,于是我們不知不覺就會習(xí)慣很多的的改變,就會依賴于現(xiàn)狀,這種變化不僅是表象上的生活,更在于內(nèi)心。
小時候我會有一點怕黑,因為我相信晚上有隱藏在黑暗里的怪靈,現(xiàn)在我不怕黑了,可是我有點懷念心中有鬼的自己了。
我會聽歌,開始的時候胡亂聽,后來開始收藏,不知不覺已經(jīng)收藏了近兩千首歌,我當(dāng)然不可能有時間全都完整地聽,可我還是覺得自己很空,然后繼續(xù)收藏。
我會習(xí)慣一個人,逛街、打游戲、寫小說、胡思亂想。開始是什么滋味已經(jīng)忘卻,如今我很享受一個人的時間。
我會偷偷對某個女孩時常投去目光,她大概不會把我放在心上,因為我從未付出什么。那些女孩我都記得,確切說,是把她們的樣子作為記憶的標(biāo)本。
我會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以及自身的價值,我從興趣入手,不計后果地專注于某件事,并且樂在其中,那些事早已成為后來自己的一部分。
現(xiàn)在的我,未必比那些年的自己更偉大。
雨一夜夜下過,秋一季季飄過,雪一歲歲飛過,這些我都后知后覺地看過。我總是,為了那些,以為屬于自己的,實際上遠(yuǎn)隔天際的事物產(chǎn)生共鳴,我覺得自己想的太多,可是為什么,無論做什么,我都必須要放棄呢?以前,我不知道為什么流淚,而現(xiàn)在,我只是覺得很難罷了。
人生種種困惑,就像陰天,我不愿停留在雨中,我想踩著夕陽溫柔灑過的蘆葦,在淺灘上盡力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