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讓明末不留遺憾

第193章 歷史周期律(2)

讓明末不留遺憾 項天鷹 2460 2020-06-26 00:03:07

  闖西諸將對金銀財寶、古玩玉器這些東西一般興趣不大,但是對寶馬良駒、上等的武器鎧甲這些東西都有嗜好。既然這些高官大員有這樣的愛好,自然也就有人投其所好。前不久荷蘭人為了打開商路,不惜重金運了五匹血統(tǒng)純正的大食名馬來,給李定國、袁宗第、劉希堯、孫可望、黃斌卿各送了一匹。因為馬匹嬌貴,荷蘭人甚至對那艘船進行了專門的改造,為了給馬留足空間,保證通風、衛(wèi)生、溫度,連別的貨物都不裝了,其價格之昂貴可想而知。第一個收到禮物的劉希堯立刻報告朝廷:禮物是洋人為示友好贈送的,拒絕太失禮數(shù),但是以私人名義接受如此重禮又不妥。他決定把馬留下,但是捐一筆銀子給國庫,就算是荷蘭人送給朝廷,然后朝廷配發(fā)給他使用的。其余四位也不傻,自然全都照此辦理。武昌朝廷厚待武將,俸祿十分優(yōu)厚,劉希堯喜名馬,王興好女色,劉文秀愛圖書,艾能奇嗜刀劍,藺養(yǎng)成收藏歐洲進口的工藝燧發(fā)槍,米喇印甚至喜歡養(yǎng)駱駝,這種正常嗜好都能靠俸祿滿足,沒必要為此擔受賄的名頭。李定國、袁宗第、劉體純他們這些人從一無所有的流民成長為國家棟梁,是歷經(jīng)無數(shù)嚴酷考驗之后剩下的精英中的精英,自然懂得為了更高的目標而克制自己的欲望。但很顯然,絕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樣的自制力的,甚至包括很多高級將領(lǐng)。

  劉體純這話也有警示孫可望的意思,他聽說孫可望在建昌修建帥府,居然拆了一座縣城的城墻作為建筑材料。帥府同時也是他處理川滇兩省的公署所在,里面會有許多辦公機構(gòu),不完全是孫可望個人的享受,所以也不能說是貪污??墒莿Ⅲw純還是想提醒一下他,這段時間,孫可望出門的儀仗、日常的飲食越發(fā)奢侈,金銀飾品和絲綢的用量越來越大,雖說還沒有超過他堂堂公爵的合法經(jīng)濟實力,可總歸是不好的苗頭。劉體純自己與孫可望平級,也搞了一匹西域好馬,身上的鎧甲是名匠定制,但是他從不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裝飾,身上沒有一件金銀,全是鋼鐵,所有設(shè)計都是從武將作戰(zhàn)的實用出發(fā)。他也從來不穿絲綢,只有家中女眷才有綢布衣服,他自己日常都穿棉麻服裝。劉體純統(tǒng)治的貴州是一個窮省,本地駐軍還要外省協(xié)餉,如果當官的奢侈浪費,本地的士兵百姓看了豈能沒有抱怨,所以劉體純一直警示自己,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節(jié)儉。當武將的,以一身鋼鐵戰(zhàn)甲示人肯定比以一身綾羅綢緞示人更能爭取軍心民心。他帶頭節(jié)儉,貴州的文武官員自然也不敢太鋪張。

  對于那些在義興元年以前就當過明軍的人,劉體純并沒有抱多大期望,他們本來就是那路貨色,像楊展、張鵬翼那樣正統(tǒng)官軍出身還不貪財?shù)膶嵲谑翘倭恕_@些人犯了罪,按律處罰就是了,而對于那些闖軍、西軍出身的將領(lǐng),劉體純則是愛之深責之切。他和李自成、張獻忠都有很深的淵源,拿闖西兩軍的將領(lǐng)們都當自己的兄弟子侄,看到他們腐化墮落,怎能不痛心疾首。其實這實在是無法避免的,商洛山時期的老闖軍的存在只是特殊個例,是由于有李自成這個極度簡樸,不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領(lǐng)袖,而且被洪承疇、孫傳庭打得實在太慘,篩掉了所有的不堅定分子。其中還有不少人,并不了解全軍吃同樣的飯、不私藏金銀這樣的條令有什么意義,只是因為李自成讓他們這么做,他們才這么做。這種出于兄弟義氣的廉潔并不能持久,比如說郝?lián)u旗,在李自成死后也開始追求美食、好酒了。實際上,在崇禎十四年闖軍壯大起來之后,這種清教徒式的清廉就越來越難以維持了,李自成用嚴格的軍法能制止殺人放火、奸淫擄掠,能做到不殺耕牛,不踩踏禾苗,不拖欠軍餉,不虐待驛卒,卻不可能杜絕強買強賣、敲詐勒索、偷雞摸狗、吃拿卡要、經(jīng)手三分肥之類的只謀財不害命的事情。至于其他農(nóng)民軍隊伍,張獻忠、羅汝才本人都逃不過酒色財氣四個字,更難以要求下面的將領(lǐng)不追求個人享受。

  劉體純說:“南方文人多傳說,我們闖軍進了京城,是因為只顧著搶劫財物,吃喝玩樂,才被韃子趕出來的,這當然是放屁。我當時雖然不在京城,但是先帝和捷軒兄、補之兄他們是什么樣的人我還是清楚的。但這種事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有人住在明朝降官的家里,勒索錢財酒肉,有人搶劫綢緞莊,光是我知道的被處決的就不少,那私底下沒查出來的小偷小摸還不知道有多少。我們是比原來的崇禎朝廷強,可他們那是個什么德行?比周奎、楊嗣昌、高起潛那幫人強也沒什么可自豪的。確實,現(xiàn)在貪贓枉法的人還是少數(shù),我也派人暗訪過,老百姓多說新來的官是青天大老爺,不受賄,不刮地皮??晌覀円欠潘闪?,要不了一代人的時間,我們義軍又要和原來的官府沒區(qū)別了。太祖皇帝殺貪官殺得那么狠,以致無辜株連,可貪官依舊殺不絕,甚至于他的子孫后代成了最大的貪官。這里頭到底是因為什么,我是個粗人,想不明白,我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要我劉體純還活著,我的治下就不能有貪、奢之風?!?p>  因為一輩子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劉體純?nèi)ナ篮缶粑挥蓜Ⅲw統(tǒng)的兒子繼承,劉家后輩兒孫都很平庸,科舉也不成,當兵也不敢,經(jīng)商也不會,按照降等襲爵的規(guī)則,到了第六代的時候就成了庶人,只能打短工謀生。所以劉體純很幸運,他的子孫后代并沒有變成貪官。當兩百年后的共和軍攻下貴陽權(quán)將軍公署時,他們在公署的后院找到了劉體純留下的一塊石碑:“我乃百姓,為貪官所逼,故殺而代之。后任者若仍做貪官,我當轉(zhuǎn)世再為流寇,取爾等首級?!钐斐x文武大元帥麾下右營右果毅將軍,二只虎劉體純。”

  新任貴州督軍丁寶楨撫摩碑文,唏噓良久。闖軍來得太早了,他們沒有蒸汽機,沒有煤與鋼的洪流,所以他們能開創(chuàng)的,至多也只是一個封建王朝下的太平盛世。但是后繼之人終究會把所有的理想全都實現(xiàn)。

  如果沒有長期和平導(dǎo)致的經(jīng)濟繁榮和人口暴增;如果沒有義興朝鼓勵海貿(mào)的政策;如果沒有田兵制度普及導(dǎo)致的地租收益降低,資本向工商業(yè)轉(zhuǎn)移,農(nóng)民收入提高,購買力增加……甚至,如果沒有義興四年的那場勝利,如果最終統(tǒng)治全國的是愛新覺羅家族而不是那個“反賊之子”,如果發(fā)生在遼東、直隸、山東、揚州、江陰、鎮(zhèn)江等地的慘劇在全國范圍內(nèi)重演,這個國家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丁寶楨不敢想象。但他知道,就算兩百年前的農(nóng)民軍的子孫最終也變成了頑固的封建統(tǒng)治者,明末崇禎、義興兩朝的“反賊”們,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功績,他們的錯誤,依然是引領(lǐng)后來者的燈塔。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