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4年,3月13日,陽武口。
黃河之水天上來,在地上拐出了一個“幾”字,然后自潼關(guān)奔涌而出,涌入中原大地,一直向東流入海。
河水出關(guān)之后,經(jīng)過洛陽與鄭州之間的北邙山,便進入了平坦無垠的中原地區(qū),落差減小,流速變慢,一路裹挾而來的泥沙便開始堆積,將河床逐漸抬高,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泄洪改道,也就形成了自華夏民族誕生以來便困擾著他們的河患。
其中,河道由穩(wěn)定變得飄忽...
1274年,3月13日,陽武口。
黃河之水天上來,在地上拐出了一個“幾”字,然后自潼關(guān)奔涌而出,涌入中原大地,一直向東流入海。
河水出關(guān)之后,經(jīng)過洛陽與鄭州之間的北邙山,便進入了平坦無垠的中原地區(qū),落差減小,流速變慢,一路裹挾而來的泥沙便開始堆積,將河床逐漸抬高,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泄洪改道,也就形成了自華夏民族誕生以來便困擾著他們的河患。
其中,河道由穩(wěn)定變得飄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