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寡頭”曾經在俄羅斯呼風喚雨。
曾經的“寡頭”擁有巨額財富實力,并享有特別的政治權利,他們曾一度左右俄羅斯政壇。
寡頭的故事可謂跌宕起伏,令人唏噓不已。。
在俄羅斯資本主義的起步階段,寡頭們在俄國社會具有絕對的主導地位。
他們不僅在經濟領域翻云覆雨,還挖空心思進行政治投機。甚至企圖操控克里姆林宮的領導權。
俄羅斯前任副總理葉戈爾?蓋達爾曾說:“在最厲害的時候,俄羅斯政府被7-10個商人左右,他們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撤換總理。“
90年代初,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復興開發(fā)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為俄羅斯資本的主義化進行技術指導。
俄羅斯的新生大亨還充分借鑒了美國和歐洲財閥們的發(fā)家史,掠奪財富的手法同樣大膽、狡詐且無所顧忌。像極了那些20世紀初期的美國暴發(fā)戶。
俄羅斯首批金融家占盡銀行、國家和投資人的便宜,操縱股票市場,大肆蠶食公司企業(yè)的做法,是有跡可循的。
也許社會變化本身對人的影響更加深遠。有樣學樣,這方面俄羅斯人一點也不比美國人差!
不過,就算有西方樣本,這些俄羅斯人還是獨具特色。
市場經濟落戶在這片陌生土壤的頭幾年間,蘇聯時期的思維模式依舊存在,很難完全根除。
葉利欽啟用包括丘拜斯在內的一批年輕的激進改革者,急于推進資本主義制度。
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放開市場價格和所有權。
這導致俄羅斯資本主義誕生在一個幾乎沒有國家法律的環(huán)境中。
商人們的經營合法嗎?這個問題確實有待商榷。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認識到,由于民眾在蘇聯時期對于自由市場、私有財產和法治所抱有的強烈期待,以至于俄羅斯市場化的過程過于倉促而讓民眾無所適從!
俄羅斯首批大亨們的最早資源來源只有國家。
他們抓住了國家存在的種種缺陷并大肆獲利。
新興寡頭們幾乎對國家沒有任何貢獻。他們學到的就是,如何輕松地快速的賺錢。
隨后,他們拜倒在默多克,魯伯特、喬治索羅斯等全球大亨門下,以及華爾街、日內瓦大私人銀行的那一套。
在國內,寡頭之間既相互勾結又相互傾軋,由此而產生的混亂關系。
舉個可笑的例子,1994年9月,寡頭們曾簽署密約,內容就是承諾不相互攻擊,但這一秘密協議幾乎沒被準守過。
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王國,并極力摧毀競爭對手的王國。并不斷地彼此結盟和毀約。
對國家的政治見解更是各執(zhí)己見……
隨著俄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的被捕,俄總統普京與國內寡頭的斗爭成了世人熱衷談論的話題。
那么風光一時的俄羅斯寡頭到底是群什么人呢?
**********
1997年十月的時候,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俄羅斯股票宕到谷底。
金融危機引發(fā)了巨額債務和盧布貶值,將俄羅斯的經濟逼到了危險邊緣,最終,俄羅斯只能宣布債務違約,盧布貶值,寡頭們的財富也大幅縮水。
趁著這個時候,莫斯科的市長盧日科夫便想要沖擊總統職位。
而盧日科夫卻和寡頭們關系并不好,他經常罵那些寡頭們,是在賭博搞投機。
寡頭們明白,一旦他上臺之后,自己就沒有好日子,所以他們要另找其他接班人,普京這個時候就成了他們的目標人物。
普京是特工出身,他與政界,軍界,商界的聯系都不是那么緊密,特別是在俄羅斯全國并不有名,所以把他推上去可以讓他做個傀儡。
另外,在葉利欽看來,普京能冒著風險將他的死對頭索布恰克從俄羅斯帶到巴黎去,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如果自己現在提攜他,將他送上俄羅斯總統的地位,那么作為寡頭的葉利欽家族將來也不會受到清算。
葉利欽找到普京,先安排他做了俄羅斯總理,把他推到了臺前,然后自己再宣布辭職,根據俄羅斯法律,普京會做代總統。
至于普京,在全俄一直籍籍無名,當時,俄羅斯人對普京的認可并不高,畢竟那個時候大家對他的認識并不深,而且在他之前,葉利欽已經換掉了四任總理。
所以沒有人認為普京和之前被撤掉的總理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