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小屁孩雜憶錄

16.弓與棋

小屁孩雜憶錄 小帆豬 3021 2020-01-09 07:15:40

  鄉(xiāng)間的孩子大都是很不安分的,往往會“持戚干而舞”,一貫的形象便是拿著棍棒四處游走,野性而又不失靈動。在那個時候,大概十幾年前罷,孩子們最為喜愛的玩物大抵是彈弓和弓箭,或許還有用竹筷做的飛鏢,竹篾做的長劍。這些都不足為奇,只是制作它們的過程十分值得體味。

  先且說說飛鏢和長劍吧。飛鏢的做法是極為簡單的,只需一枚縫衣針,一根竹筷,一張方紙,幾尺細線即可。先將竹筷的細端劃開,一分為二,劃的深度約為縫衣針的大半;而后就是將縫衣針塞進去夾緊,用細線纏繞,直到以之刺物而其身無動搖;最后便是將竹筷的方頭劃為均等的四分,深度約為縫衣針的長度,把紙疊為四葉狀,塞入方頭處并將其葉子順時針彎曲。于此,飛鏢可謂完成。這樣的話,便可以用它來玩耍,譬如豎一木板,定下準心,邀約幾個伙伴,一同比試較勁。可是孩子們往往由于后面的四葉折得不好,飛鏢于是就很難扔得出去,準到也就不可言及,然而孩子們依舊是樂此不疲。只是后來聽聞鄰鄉(xiāng)的孩子被針刺瞎了眼,于是就不敢再涉及此,雖然那刺瞎眼的物什不是飛鏢。

  再就是長劍了,它的作法也極為簡潔,材料也是隨處可見,只需一塊寬窄合適的竹篾和一把能削得動它的刀就行。將竹篾按照自己心中劍的樣子削割成型,然后加上一些配飾即可。鄉(xiāng)間的孩子幾乎都會制作,也時常以此劍來“比武”。只是孩子們都會覺得劍越長底氣越足,拼起來更加有勝算,于是劍就越來越長,尤其是當劍刺過來的時候,效果很是嚇人,仿佛隨時都會落到自己身上。

  而要說到孩子們更為鐘愛的,那便是弓箭和彈弓了。

  弓箭的做法步驟簡單,而實際操作就不是能一言帶過的了。要做一把好的弓箭,最為關(guān)鍵的便是弓材料的甄選。鄉(xiāng)間有很多的樹木,適合做弓的也很多,比如黃荊樹(鄉(xiāng)間有言“黃荊條子下出好人”)、細柏樹、水桉樹、柳樹等。至于怎樣選擇,倒是一個難題。孩子們經(jīng)過多次的實踐這些早已不在話下,上面的材料最為合適的便是細柏樹,柏樹的彈力是很好的,鄉(xiāng)間的農(nóng)戶們大都會用它們來制作挑東西的“扁挑”,每到秋季,農(nóng)戶們都會挑一棵上了年齡的柏樹,砍伐后至于地窖,逢春天就取出制成扁挑,據(jù)說如此可以是它承重量大大提高。可以想見農(nóng)戶們對柏樹是何等喜愛,其身不僅能用來挑物,其葉可以用來熏制臘肉,每逢過年,剔柏丫便成了習(xí)俗,其果還是很好的藥物,鄉(xiāng)人一旦有消化不良,持續(xù)虛熱的,就會采來柏丫果,炒后碾碎以溫水沖服,效果往往很靈驗。另外其上還有一種蟲做的蛹,鄉(xiāng)人成為尿果。顧名思義,用它來入藥,可以減少孩子尿床的次數(shù)。據(jù)說胖孩子都八歲了,去還在尿床,家人十分苦惱,于是就采來尿過入藥,胖子服后當真再也沒尿過床了。

  柏樹在鄉(xiāng)間如此寶貴,孩子們是不敢造次的。高瘦個兒有一次就砍了一棵細柏樹,打算用來做弓,可是正當他極為高興地時候,被老農(nóng)發(fā)現(xiàn)了,結(jié)結(jié)實實的被訓(xùn)了一頓,從此孩子們就不敢打它的主意了。

  于是最為理想的材料便是黃荊樹。黃荊樹細長挺直,渾身沒有多余的分支,每逢六七月份都會開花結(jié)籽,花為藍白色,成攢的在一起,孩子們以它做弓再合適不過。接下來就是接弦,弓弦大都是化纖線,最為易得,鄉(xiāng)間播種用來劃分廂渠的線就足以。

  比之于做弓,箭的做法就簡單得多。箭桿十分易得,就是漫山遍野的芭茅桿,箭頭用細竹管做成,削尖后,套在芭茅桿上就行。一把好的弓箭,射程很遠,大概有八十多丈,高度也很驚人,箭上云霄一點也不夸張,箭射上去會變成一個點,越來越小,甚至還會消失,更為甚者還會伴隨“嗖嗖”的尖嘯。以之射鳥,竟能貫腹而出。

  接下來說說彈弓。彈弓的做法也很講究。首先要選好一個“丫”型支架,然后就是彈力條的選取。很多時候鄉(xiāng)間孩子都用廢棄內(nèi)胎來劃制,這樣的彈力條威力很大,壽命卻是不長,加之孩子們不能輕易拉動,所以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后來孩子們就用壓歲錢去買來女孩子捆頭發(fā)用的膠圈,這樣的話,使得彈弓的可用性大為提高。

  而后就是兜彈片的選擇,所謂兜彈片,就是連接兩邊彈力條之用,石子都會放在上面發(fā)射。孩子們往往會用彈性較差的塑膠來做,有時也用厚布,前者效果好,卻沒有后者令人舒適,于是各自就多了一些選擇。彈弓往往用來收拾偷吃糧食的肥山雀,至于威力如何不得而知,只是山雀被擊中后有的還能撲飛幾下,有的則是直接被帶走。

  這些都是孩子們的喜好,那些漢子們則喜歡下棋。

  鄉(xiāng)間的棋種類很多,有圍棋、象棋、跳棋、“打一三”、“夫妻棋”、五子棋等等。漢子們最為喜愛的就是“打一三”,其次就是象棋。

  所謂“打一三”,具體起源何處也無從考證,只知道鄉(xiāng)人十分鐘愛,無論老少。它的棋盤不是固定的,棋子也沒有,鄉(xiāng)人興致來了,便在地上畫一棋盤,隨手找個東西當棋子就行。棋盤的形狀就像在“回”子里再加一個“口”,四角連通,每條邊的中點也相連。規(guī)則也很簡單,先落子占格,當一方有三個子在一條線上時,被稱為“打一三”,可以用子蓋住對手的任意一棵棋子,這被稱為“壓子”。如此直到棋格占滿,然后壓了的子全部去掉,而后又每人每次只能走一步的進行,每當己方有三顆子在同一線上,就可以去掉對手的一棵棋子。

  正因為這種棋方便快捷,時??梢钥吹教镩g地頭歇乏的人在對弈,至于輸贏倒顯得不是太重要了。而孩子們更愛玩所謂的“夫妻棋”。這種棋需要三個人一起玩,以四根小棍為碼,分別投擲,投到的點數(shù)和行進的步數(shù)相一致,之所以名為“夫妻棋”,是因為最先達到終點的可以免除懲罰,而后就是其余兩人受罰了,大有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味道,故而名之“夫妻”。

  至于象棋,則是分外費腦子的事,孩子們也去嘗試過,只是往往被讓了一軍一炮的熟手殺得落花流水,信心也很受打擊,只有私下里幾個孩子相奕方得其間樂趣。老人們則是分外熱衷于此道,時常能夠聽見棋子碰撞的聲響,尤其是在吃掉對手一顆好棋時,往往會將自己的棋子重重地扣下去,仿佛勝券在握一般,有時也會拿上兩個吃掉的棋子在手上把玩,似乎很得神韻。

  跳棋是比較新的玩意兒,孩子們大都不是很喜愛,圍棋則更為精妙,孩子們在讀書的時候最為愛玩的便是它了,也許還有五子棋。

  兩只不同顏色的筆,一個嶄新的作文本便是孩子們作戰(zhàn)的工具和戰(zhàn)場。每每上課都會拿出來互奕幾盤,甚至興起,連下課都不知道。老師往往很難察覺,還以為兩個孩子在潛心討論何等高深的問題,竟還不時的畫畫算算。當然,也有翻船的時候,老師十分氣惱,時常會對那些孩子狠狠“教育”,至于如何狠,也就無從考查了,只是孩子們再也不敢言及下棋。

  這些棋類為鄉(xiāng)間的人們帶去了精神上的食糧,在那個物欲還沒橫流的年代,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一盤棋便能將一群人的心拉近,無論輸贏,都是那么快樂。

  還記得時常伸到對手腰間掏煙葉的漢子,還記得為了悔棋而爭得面紅耳赤的老人,還有起哄者拍手頓腳的神態(tài)。這就是那個時代的風(fēng)景畫,沒有窩在電視機前的孩子,也沒有奔波勞碌的漢子,一切都很愜意,他們很快樂,純粹的快樂。

  多年以后,還有誰能記得那種快樂?多年以后,又有誰還能那樣無憂慮?

  社會的物質(zhì)性讓人們不得不向“錢”看,然而精神上的空虛又該怎樣解決?今天的天之驕子還有那個年代的那么充實么?今天的人們素質(zhì)就能比肩那個時代么?

  我們的肉身還在前進,不斷的在日新月異的科技中享受,而靈魂卻還留在原地,當距離越來越遠,我們就真的近乎于行尸走肉了。

  我堅信國人終將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有著超凡的素養(yǎng),然而現(xiàn)今的世界然人很難預(yù)見那一天的到來,經(jīng)濟至上的年代怎會釀出精神瓊漿,又怎么會充實每個人的心房?

  誰會拋去物質(zhì)浮華,甘做苦行僧呢?至少我不會,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喚不起共鳴那將會慘淡收場,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說說寫寫罷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