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邊關(guān)告急
皇帝越發(fā)的猜忌身邊人,就連千方百計得到的九龍莊莊主,也要猜忌。
蕭虎冷漠的盯著他,不卑不亢。
只要皇帝一聲令下,他便頭也不回的離開。
九龍莊即便是沒有皇家庇護,也能夠在世間很好的生存。其底蘊深厚歷史悠遠(yuǎn),莊中屬下不計其數(shù),凡是九龍莊想要做的事,不論是江湖還是朝廷中,都能插手。
“呵呵呵,朕不是這個意思,愛卿何必如此敏感?!?p> 皇帝與他勾肩搭背的坐在榻上下棋,“朕是擔(dān)心啊,這人啊就沒有個萬萬年的,朕一旦撒手人寰,依靠太子這樣的品行和能力,能夠鎮(zhèn)壓住攝政王以及群臣?經(jīng)過兩番較量,你也知道攝政王的權(quán)勢滔天,朕心憂慮不堪啊?!?p> 蕭虎直聲道,“皇上所憂慮不無道理,想要朝廷長治久安這點皇上了然于胸,在下無心朝政,更不愿意讓九龍莊涉足朝廷。只是皇上有命,在下盡心盡力而已?!?p> 九龍莊中人,并不知他們的莊主已經(jīng)成了皇帝的走狗。
皇帝表面上滿意他所說的話,可心里卻多了一層面紗。
“愛卿除了想讓李勇繼續(xù)在朝廷上立足以外,還有什么想要的?”
皇帝輕輕抬眸看了一眼他,手中依舊不忘下棋。
“再無所求。”
就在他說出無求之時,皇帝手頓了一下,緊接著哈哈大笑起來,直夸他真性情。
天下人,那一個能夠做到無欲無求。
而身為九龍莊莊主的蕭虎,只在乎一個外姓人,甚至于為了李勇心甘情愿被皇帝如牛馬一般驅(qū)使。
其中緣由,或許也只有皇帝和他自己知曉。
皇帝丟下手中的棋子,笑道,“不下了不下了,你的棋藝總是高朕一籌再下去也是一樣。蕭兄弟,朕將你當(dāng)成兄弟,你可知這是為了什么?”
“皇上仁慈厚愛在下。”
皇帝笑呵呵的拍著他的肩膀,親自給他倒了一杯酒說道,“不僅僅如此,朕對你那是一見心喜,你就是上天派來協(xié)助朕的。朕將你當(dāng)成兄弟,朕知道你是一個閑散之人無欲無求,這么多年了,你在朕這里沒得到什么好處,朕總是有些過意不去。”
“這樣好了,朕賞你一塊地,給你擴建九龍莊,如何?”
九龍莊在深山之中,世間人只知道它的神秘卻不知他究竟有多么厲害。
前幾任九龍莊莊主深居簡出,幾乎沒有外人知道他們的真實面目,卻在遼國、鳳國界面上,九龍莊莊主威名遠(yuǎn)揚,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蕭虎在心里盤算著皇帝的用意,連連拒絕。
皇帝端起酒一飲而盡,沉聲道,“朕給你地你便接受,俗話說得好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朕就是天。遼國使臣在京都城時間也長了些,這百里軒一死,了卻了朕一樁心事,只是始終沒能讓攝政王掉一層皮,這是朕心中不快之事。”
說著睨了一眼蕭虎,等候著他的下文。
“在下知道該怎么做!”
“好好好,有蕭兄這句話,朕心舒坦了許多?!?p> 蕭虎告別之后,遼國邊境傳來戰(zhàn)報,遼國小規(guī)模的侵犯鳳朝國土。
消息傳到宋開景耳中,宋開景大驚失色,不曾接到任何遼國進犯鳳朝的消息,居然就打起來了。
就連遼國國中他的人,也沒能提前給他知會。
太監(jiān)拿著圣旨來到驛站,宣召宋開景入宮。
宋開景交代了一番屬下之后,便隨同太監(jiān)一同入宮。
此時,鳳知洛也在別處得到了消息,卻無動于衷。
宋開景來到皇宮御書房門外,便聽到皇帝在御書房內(nèi)大發(fā)雷霆,對著慕淵及兵部尚書大聲責(zé)罵。
“朕千叮嚀萬囑咐爾等,爾等為何不提前做好準(zhǔn)備?!以至于釀成今日之局面,皆是爾等不聽朕命所致,朕看你們是越活越回去了!”
慕淵應(yīng)聲道,“皇上容稟,老臣也沒想到因著遼國使臣一案,遼國人會劍走偏鋒。老臣以為應(yīng)當(dāng)立即派人傳告遼國人,并送回遼國使臣宋開景一行人,如此便可以化解遼國人猜忌,兩國也能重修于好?!?p> 兵部尚書支支吾吾,老半天也沒能憋出一句話來。
皇帝瞪了二人一眼,疾言厲色道,“此事的確實因我朝而起,可這事難不成真是因為我朝才使得百里軒慘死的?哼,遼國簡直欺人太甚,他們要打,朕便奉陪到底!你們兩個立即給朕做好應(yīng)對措施,調(diào)兵八十萬,將遼國給朕趕出去!”
“啟稟陛下,遼國使臣宋大人到了,正在宮門外等候?!?p> 皇帝一聽依舊是掩蓋不住怒火,一揮手示意太監(jiān)將人請進來。
宋開景在外頭聽到了皇帝與慕淵之間的對話,不以為然。
鳳朝若是能夠調(diào)兵八十萬,或許就不會有遼國什么事了。
更何況,鳳朝大部分兵權(quán)都在鳳知洛的手中,這打與不打在于鳳知洛,而不是皇帝與兵部。
“外臣宋開景叩拜鳳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冷聲道,“宋使臣來的可真是夠快的,你現(xiàn)今置身于我國都之中,而你朝皇帝居然派兵來進犯我朝國土,宋使臣能否給朕解釋解釋,這是怎么一個緣故?”
一言不合便開打,就連宋開景也沒明白怎么回事。
按照他的設(shè)想,此時的遼國宰相應(yīng)當(dāng)是為了穩(wěn)固朝綱為重,如何同意遼國皇帝用兵。
這件事,透著邪乎。
宋開景跪在地上,答道,“皇上容稟,我朝斷不會發(fā)兵進犯貴國至于其中有什么誤會,這有待斟酌考量。外臣本預(yù)計明日回國,怎奈這百里軒之死尚未追查出真兇,另我國與貴國之間的協(xié)議尚未簽署,外臣在此懇請皇上及早簽訂協(xié)議,追查出兇手放外臣?xì)w國?!?p> “宋使臣的意思是,倘若朕找不出兇手,不簽訂協(xié)議,你便要賴在我國都不走?”
皇帝冰冷銳利的眸子,讓人為之膽戰(zhàn)心驚。
宋開景急忙解釋道,“外臣并非這個意思,外臣定當(dāng)竭力阻止兩國發(fā)生沖突。我朝使臣百里軒畢竟是在貴國被殺,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至今未能找出兇手,外臣為之憂慮。”
前有刑部尚書為了這件事入獄,后有李勇被撤職。
兇手是何許人,至今不明。
皇帝卻像是在故意拖延時間,只不過是利用宋開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