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姑姑擇婿
后來,憲宗離世,姑姑的夫婿登上了大寶是為弘治。
說起來這皇帝姑父待姑姑是真好,果真不立后妃,初那幾年還以為憲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鳴鐘鼓,不受朝賀,朔望宮中素服不宜納妃。后來就直接明目張膽的寵愛姑姑讓群臣閉嘴了,有后來的舊制,帝與后無通宵宿者,預(yù)幸方召之。幸后,中人前后執(zhí)火炬擁后以回,云避寒氣。惟孝廟最寵愛敬皇后,遂淹宿若民間夫婦,上下朝跟尋常夫妻一般。
姑姑愛吃什么他就悄悄讓廚房做,還特地從家里“調(diào)走”了兩個老廚娘給姑姑做飯。姑姑的嘴長瘡了不肯涂藥,姑丈特地讓奴才退下親自給姑姑上藥,哄藥。
后來,皇上封了叔叔張鶴齡為壽寧侯、爹爹張延齡為建昌侯。
圣寵濃至就連祖母進(jìn)宮看望姑姑時,后世記載:張后母金夫人至宮中。既設(shè)燕,帝后二席在正殿,夫人席在旁殿。帝與后親往視之,所用器皆銀。帝問內(nèi)豎曰:何故器用銀?對曰:舊制也。帝欲特用金器。燕畢,盡賜之。后曰:母已領(lǐng)恩賜,吾父則未嘗君食也。帝命即撤后膳一席賜之。令張氏世世為美談也。
皇帝姑丈把祖母的銀器用具,特賜了為皇家御用的金具,姑姑不過打趣說了一句,我的母親已經(jīng)沐澤圣恩,可我爹爹卻沒有吃過,皇帝姑丈便立即又賞賜了一桌一模一樣的宴席特地送來了家中。
回來后,祖母都哭了,她萬萬料想不到皇上待姑姑這樣情深,就連一句玩笑都上心至此,一個勁的感慨皇上隆恩浩蕩,吾皇萬歲,我家鳳靈是修了幾世福來得來皇上這樣的寵愛。
后來,祖母常常帶著我和哥哥進(jìn)宮去看姑姑,皇帝姑丈下令以后金夫人隨時想進(jìn)宮都可以不向大內(nèi)稟報。姑姑長的很好看,大大的眼睛,慈眉善目,坐在那兒就跟“菩薩”一樣,家里的上了年紀(jì)的婆婆們都說我長的最像姑姑。
還記得姑姑最初見到我的時候,也夸了好久一個勁抱著不撒手,說我長得與她最像,在宮里還常給送棉襖送手套。
姑姑先生了長子朱厚照,后來接著朱厚煒,朱秀榮……可惜厚煒沒到兩歲就夭折了,姑姑在失子的那段時間萎靡不振。
于是皇帝姑丈想了很多辦法,總想讓姑姑開心起來,就帶著姑姑騎馬狩獵,游泰山,郊游。
慢慢的,姑姑才走出了那段失子時光,沒幾年又懷上了孩子,這胎,姑丈也謹(jǐn)慎極了生怕磕了碰了,不許干這干那兒的,姑姑倒也長胖了一些。還讓祖母從懷胎就進(jìn)宮陪著,一直到來年一月,生了一個公主,起名秀榮,皇帝姑丈開心極了因為這是他的第一個女兒,封號為:太康……以期健健康康長大。
這個孩子是姑姑最后的一個孩子了,也在第二年夏天剛剛過了,就忽然得病了
我記得那天祖母顫顫巍巍的提著一個籃子回來,什么話也沒說,徑直去了祖父書房里面,小心翼翼,然后她只叫了娘過去,娘那時候正給弟弟喂奶,去了很久,久到就連弟弟哭醒了也沒有回來。
之后,祖母和母親出去了一趟去了很久大概去了兩個月才回來,這是我印象中母親離家最久的一次
后來宮里傳出太康公主離世
我穿著白衣素服隨著祖母和母親入宮,那一夜我看見姑姑頭戴素縞靜靜的立在廳前燒紙。我從沒見過那么平靜的姑姑。
我上前拍拍姑姑的頭發(fā),說道:姑姑妹妹不在了姑姑別太傷心了,姑姑你還有祖父祖母還有叔叔還有爹爹和我們……姑姑她聽了嘴角蕩漾了,露出了許久沒見的酒窩,說道:姑姑知道了,我們小佳吟也要好好的長大。
接著,姑姑又和祖母和母親進(jìn)入了寢宮內(nèi),我垂著頭,聽著祖母和姑姑說話,雖然當(dāng)時聽不懂卻在很多年后還記得那個場景。
姑姑問:娘,辦好了嗎?祖母遞過去一張紅紅的紙,還有一個鈴鐺,點(diǎn)點(diǎn)頭,已經(jīng)辦妥了娘娘放心吧。
姑姑哭了,哭得很大聲嗚嗚咽咽的,撲進(jìn)了祖母的懷里哭得像個孩子連續(xù)失去了兩個孩子姑姑心受打擊也倍受煎熬,祖母也淚眼婆娑,說道,放在本家了大夫說還醫(yī)得活,日后長大點(diǎn)尋個由頭再領(lǐng)回咱們家來也是一家子骨肉分不了。
姑姑點(diǎn)點(diǎn)頭,祖母道別人都笑話我們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誰知道這里面的苦楚,外人都看著咱們家出了皇后光耀門楣,其實,你爹爹也看清了,皇上是想分散朝中的一些注意力轉(zhuǎn)來我們家才大肆厚賞我們家。
皇上是真心疼愛你,還悄悄給你爹爹寫了書信,言道此后諸事還望岳丈大人多多提攜,厚賞張家也是為了給皇上公務(wù)上能抽身去忙其他,在朝廷的明爭暗斗中,替皇上擋去一些明槍暗箭。世人都說皇上禮重外戚,鳳靈你告訴皇上,你爹爹說,張家一切遵皇命而為。
娘,我對不起弟弟對不起你們二老,謝謝你們明白皇上苦心,我對不起張家嗚嗚嗚嗚嗚嗚。鳳靈莫哭,皇上是個明君,他一定會有番作為,只是后宮里面只有你一人在后位上,難免會有人非議你說你善妒,囂張厲害,眼下你只有厚照一個孩子唉,娘更操心你??!
姑姑正色了,皇上待我一片情深,您和爹爹放心吧。佳吟,姑姑抱抱好嗎
我過去姑姑摟緊了我,以后你們都是姑姑的孩子,我們佳吟要常進(jìn)宮來和厚照哥哥玩,他還惦記著上次你帶給他的蟈蟈,下次你還把家里的蟈蟈帶來,他把進(jìn)貢的琉璃七色球送給你換蟈蟈,我笑了,說了好
又過了幾年
我到了議嫁的年紀(jì)十三歲,姑姑也留意家中小輩嫁人也想給厚照哥哥立妃,姑姑覺得我一定要嫁在京中,才不會被夫家欺負(fù),于是同祖母和母親說話的時候眼里都是滿滿的疼惜疼愛家中小輩的孩子的。
姑姑選了很久,終于給我擇了城中禮部尚書王利的孫子,現(xiàn)在中書省員外郎王逸塵,還滿心歡喜的和祖母和母親說道:才十九歲就已經(jīng)是六品的官,日后大有可為……祖父也覺得這門親做的好,夸獎道:王逸塵不過才十九便才高八斗,已然身居正六品,比起祖父自己還高出特別多,祖父從來都是愛惜人才,尤其是對于年輕有為的讀書人門生都是照顧有加。
母親和祖母也覺得姑姑擇的妥當(dāng),當(dāng)下和爹爹商量。姑姑召了王家夫人入宮說話,先探些口風(fēng),
不知不覺,我也到了十五歲了,婚事就被定下了,至于那位王公子,只聽過名字別的也沒有聽說了,母親還打發(fā)人去悄悄問,都說那家王家公子好,得了很好的風(fēng)評爹爹和母親也就放心了。
姑姑給厚照哥哥選了幾家的小姐都覺得不好,后挑選了大興望族夏家的小姐,皇上也很滿意不日就下旨賜婚。唯獨(dú)厚照哥哥不大愿意,自小便周游慣了得他似乎見到溫柔安靜的妻子第一眼就提不起興趣。
于是,我們兩家對媒妁之言及聘約外,過了六禮,六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等等,婚期就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