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克西姆·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莎士比亞說,書籍是人類的總統(tǒng);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伏爾泰說,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好書時,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別林斯基說,好的書籍是最寶貴的珍寶……
文字的開始,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開始。而人類的文明賴以保存下來的方式中,其中用文字記錄的書籍尤為重要。而閱讀這些書籍,是我們可以直接了解過去的重要途徑。
一個種族文明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它的興衰都會用文字圖畫等方式記錄下來。在浩瀚的歷史長河里,我們人類留下了浩如煙海般的書籍。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都可能或多或少的會有疑問,為什么我們要讀書呢?讀這些書究竟有什么用呢?既不能吃又不能喝,不僅要耗費大量時間,還要花錢?老說什么“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也沒看見那玩意啊。聽話與不聽話的我們,只好在還是孩提時代就讀起了書。
其實,在古代讀書的幾乎都是男的。因為,那時候講究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倍硪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在當時書讀的好,不僅可以做官,還可以掙錢,但女子卻是不可以為官的。尤其是在隋唐之后,讀書人的地位直線上升。有詩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我記得,我看的第一本書是前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清楚的記得,我當天晚上是抱著那本書睡的。從此之后,我就愛上了書。小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在院子里玩游戲,跳繩,踢鍵子,丟沙包,玩籃球,踢足球什么的。而我,則是消悄地跑到我二叔家。鉆進屋子里,看著書架上滿滿的書,別提有多開心了。
其實,年幼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讀書,為什么喜歡讀書。可能單純的我,只是單純的喜歡。直到我讀了很多書之后,才明白了我為什么要讀書。書中有沒有顏如玉,我不知道。書中有沒有黃金屋,我也不知道。但,我從書中開始認識了這個世界,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學到了很多知識。讀書,不僅讓我學會了思考,還開闊了我的視野,打破了我原有的人生格局。
古人說“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惫湃擞终f“三更燈火五更雞鳴,正是男兒讀書時”。而我,就是男兒。
我長這么大,讀到這么大。既讀過萬卷書,也行過萬里路。此前半生,并非只有碌碌無為。卻總感覺少了點什么,有點迷茫,有點不知所措。卻從未想過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