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河中,一大群白羽飛魚被迅疾江豚逼入水底。
此時,藏在水底淤泥中的水蠆早已等待多時了。
它們是蜻蜓的幼蟲,在水中度過它們的幼年時期。
直到蛻皮完成,它們才會在夜晚爬上水面,找個地方,蛻下它們最后一層軀殼。
不過今天說的這種水蠆則不同,它們是在末日之時發(fā)生特殊變化的。
所以,它們無法完成最后的褪殼,成為一只蜻蜓,只能以水蠆的形式存活。
并且由于水蠆沒有性成熟,也就無法繁育后代,所以它們的數(shù)量一直在減少。
它們的名字是隱水蠆,一種具有隱身能力的水蠆。
由于不能繁育后代,它們現(xiàn)在和蜻蜓的幼蟲,也就是水蠆,形成兩個物種。
隱水蠆無法繁育的同時,除了隱身能力,它們還獲得了另一種能力,那就是蛻皮的數(shù)量有所增加,甚至可以說是無限。
不過每次要蛻皮,它們都要積累很久,所以末日發(fā)生多年,最大的隱水蠆才達到了七八米。
而在荒河中的水蠆,則沒有這么大。
荒河很小,無法容納這么大的水蠆存在,目標太過明顯,行動緩慢的水蠆如果在這樣小的河流中生存,只能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
隨著白羽飛魚的臨近,水底零零散散的隱水蠆還有其它水蠆發(fā)起了它們的攻擊,射出它們的血盆大口,捕食白羽飛魚。
許多白羽飛魚沒有反應(yīng)過來,就到了隱水蠆的口中,成為了它們的食物。
咀嚼!
隱水蠆嘴不停的活動著,把一點點的白羽飛魚肉送入肚中。
血染紅了河底,這時,隱水蠆們慢慢的潛入淤泥下方進食。
血會引來許多其它的生物,這對于不善于逃命的隱水蠆來說很危險,畢竟它們的逃命手段只有腹部噴水這一可笑的手段。
在末日之前可能有用,但是末日之后很多生物都不同于以前了,現(xiàn)在它們也只有隱身這一種手段了。
如果用到腹部噴水逃亡的時候,就是它們亡命之時。
不過有些可笑的是,隱水蠆它們的種群數(shù)量減少的原因最最主要的是,自相殘殺。
因為其它生物很少能發(fā)現(xiàn)隱水蠆,要是它們的隱身手段如此不堪,早就消亡了,不會存活到現(xiàn)在。
隱水蠆在緩慢爬動尋找安全居所時,最容易遇到自己的同類,然后碰到了要是雙方都剛進食完則無事,一方饑餓,然后就會出現(xiàn)廝殺,不敵一方再逃走。
不過很少會出現(xiàn)這一情況,因為水蠆的嘴可不是玩具,雙方一接觸,大多數(shù)以一方死亡而告終,而這是隱水蠆種群數(shù)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有句話說的好,有些事情從內(nèi)部攻破往往比從外部攻破要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