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這聲巨響同樣震動了身在金鑾殿上朝的李閑。
李閑聽到這鐘聲,還沒有反應過來這是怎么回事,畢竟這鐘上一次響起還是二十多年前,“這是什么聲音?”
滿朝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說話,皆處于震驚中。
見此情形,李閑就只好點名了,“禮部尚書?!?p> 禮部尚書韋浪出列道:“啟稟陛下,這是有人敲響了鳴冤鐘?!?p> 鳴冤鐘?就是那個只要敲響,無論他告的是何人,都要秉公辦理的鳴冤鐘。
鳴冤鐘一出,一般都是有天大的冤情。
為什么會是在這時候?
李閑剛剛想緩和一下殺了那么多朝臣嚴肅的氣氛,可是現(xiàn)在……
鳴冤鐘一出,必定是大案,勢必要死很多人啊。
鳴冤鐘前,在那個書生敲響后,最快到達的是京兆尹府的人。
今天,卻連京兆府尹李然李大人都親自過來處理。
李然看著趴在地上的書生,嘆了一口氣,沒想到這年頭還有不怕死的人,“來人,把他帶回去,關進牢房。哦,給他找個干凈點的牢房,再給他找個大夫,不能讓他死了?!?p> 沒敲響鳴冤鐘也就罷了,既然敲響了就絕不能讓人死了,否則就是我的責任了。
牢房里,找來的大夫正在給這書生看傷。
李然在一旁問道:“金大夫怎么樣?他的傷勢如何?”
金大夫在心里嘆息這書生的傷,日后即便傷好了,恐怕也站不起來了。
聽到問話,金大夫回答道:“大人,我已經給他處理了傷勢,止了血,暫時不會有什么生命危險了。只是他的腿……”
李然滿不在乎的說:“人死不了就行,那他什么時候能醒過來?本官還要問話呢?”
大夫回答道:“我已經給他用了藥,應該一會兒就能醒?!?p> 李然欣慰道:“那就好,那就好?!?p> 皇上那邊還等著回話呢。
金大夫面色遲疑了一會兒,“大人還有一事?!?p> 李然:“有什么事說啊。”
金大夫道:“我在這個人的身體發(fā)現(xiàn)有一股生機在維持他的生命,很像傳說中宮廷密制的露華丸,可以在關鍵時刻吊住自己的性命,保持體內生機不散,藥效大概能維持一天的時間?!?p> 露華丸?
宮廷秘藥?
那不是皇宮才有的嗎?
這書生看起來也不像達官貴人,皇親國戚,怎么會有這種東西呢?
難道前段時間廣平傳的流言是真的,皇上真的有意抄官員的家獲取財產,所以準備挑起驚天巨案。
露華丸也是皇上給他的,為了他能夠順利敲響鳴冤鐘。
不對不對,一定不會。
李然再次問道:“你確定是這種藥?”
金大夫沉吟道:“不是很確定,畢竟自己從來沒有見過露華丸。但他身體里真的有一股生機,這絕非虛言啊?!?p> 李然慎重道:“我知道了,這件事你絕不可對外提起?!?p> 金大夫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斷不會多嘴:“是?!?p> 說話間,那書生似乎要醒過來了,發(fā)出一聲呻吟。
成功的讓李然和金大夫的注意力轉向了他。
果然,不過片刻,那書生便醒過來了。
李然急忙的問道:“你是誰?家住哪?為何敲響鳴冤鐘?”
那書生睜開眼睛一看,自己似乎身在牢房,看來自己應該是被京兆尹府的人帶回來了。目光又轉向問自己話的人,這一身綠色官袍應該是京兆府尹,他用手按著手下簡易的床,想要爬起來,“小生見過大人?!?p> 李然沒想到他在這樣的情況下還這樣重視禮節(jié),難怪他能敲響鳴冤鐘,“不用行禮了,回答我的問題?!?p> 那書生道:“小生霍明,家在廣平城外不遠處的泉曦縣,這次不顧性命敲響鳴冤鐘,是因為我要狀告一個人,禮部尚書韋浪。我要告他販賣科舉試題,徇私舞弊。”
禮部尚書韋浪,果然敲響鳴冤鐘的人想告的人都不簡單。
韋浪是什么人?
禮部尚書,廣平四大家族之一的韋家家主的親弟弟。
據(jù)說,他們倆感情甚深。
販賣科舉試題這樣的大事,看來必定有一場風波啊。
御書房
散場后,李閑便一直在御書房里等待消息。
究竟是什么人敲響鳴冤鐘?
最近廣平出了什么大事嗎?
他要告的是何人?
這些問題一直盤旋在李閑的腦子里。
白果:“京兆府尹李然李大人求見。”
語氣中帶著一種輕松,不論是誰,看到自己的頂頭上司在旁邊發(fā)火都會頂不住的。
現(xiàn)在總算來人把皇上的目標轉移了。
李閑:“傳?!?p> 李閑坐在上面,看著李然慢悠悠的行禮,心中很是著急,但也要裝出一國之主的威嚴。
李然行禮道:“臣李然參見皇上?!?p> 李閑道:“起來回話,敲響鳴冤鐘的是何人?。俊?p> 李然道:“啟稟陛下,那人名叫霍明,狀告禮部尚書韋浪,在三月的科舉販賣試題,徇私舞弊。據(jù)霍明說,其弟因為受不住科舉失利的打擊,從而跳河身亡。本來他以為他弟弟時運不濟,沒想到有一次去茶樓喝茶,聽到有幾個正準備回鄉(xiāng)的士子談到要不是這次有人販賣科舉試題,被我買到一份,他也沒有機會中榜。于是霍明起了疑心,回到皇上,查看這次中榜的學子,仔細打聽他們平時的生活作風,發(fā)現(xiàn)榜上有十之二三都是平時的紈绔子弟,根本沒有多少學識。后來他發(fā)現(xiàn)疑心這次科舉有問題的不止他一人,不甘十年寒窗苦讀卻終成一場空。所以他們決定敲擊鳴冤鐘,讓世人矚目,讓他們的冤屈得以昭雪?!?p> 科舉?居然是科舉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個搞不好就鬧大了,很有可能會讓天下士子寒心啊。
只是,李閑覺得霍明的話很是奇怪,在茶樓聽到了此次科舉的真相,事情有這么巧合嗎?
等他弟弟科考完回鄉(xiāng),再到死亡,還要置辦喪事。等這些事情完成最起碼也要一個多月了,這時候聽到回鄉(xiāng)士子的談話。
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而且禮部尚書韋浪出身世家,這種人他最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應該不會出這樣的問題啊。
知道事情原委以后,李閑反而不著急了,頗有身為皇上的胸襟,“你先下去吧,傳禮部尚書韋浪。”
李然抹了抹額角不存在的汗水,如釋重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