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中有記載:“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彼未囊徊酱蠹s是一點五米多,想想都恐怖。
而且所用的巨箭長有三尺五寸,粗也足足五寸,三箭橫掃過去,人馬俱碎,視覺效果炸裂,令敵人聞風喪膽。
高瑋在后世讀大學時去省博物館游玩曾見過床弩的模型,當時就被這種大殺器驚呆了,立刻被吸引住,回校后還自己進行了機械繪圖,分別用工程紙和制圖軟件各畫了一遍,可謂了然于心。
高瑋畫的正是宋朝的床子弩,只不過還加入了自己的改造,增加滑輪等機械部件,讓上弦變得更簡單。他根據(jù)守城和野戰(zhàn)分別繪制了兩種圖例。
守城的保留了底部厚重的絞盤,利用絞盤上弦省力不說,還能調(diào)整角度,便于火力覆蓋。
而野戰(zhàn)的床弩,則被高瑋大改了一番,不但去掉了絞盤,還為每一張床弩配了一部木車。
床弩架在木車上,用馱馬拉著,可以大大節(jié)省人力,長途奔襲的時候也能跟上大軍步伐。
如果在野外碰上了遭遇戰(zhàn),最少五輛床弩戰(zhàn)車就能建立起一道恐怖的火力線,幾輪亂射之后,敵軍不是逃之夭夭恐怕也難免死傷一片。
這玩意就像架上機關槍的皮卡車,機動性優(yōu)良,火力值無敵。
所以,水頭他們才會說高瑋設計的這武器簡直就是非人類的,想想都頭皮發(fā)麻。
高瑋和水頭等確定了床弩的設計制造,在技術(shù)上不存在什么問題,打造出來沒有問題。
雖然是兩宋時期的產(chǎn)物,但技術(shù)的發(fā)展并不像后世那樣有著極強的理論研究做基礎,很多時候靠的只是匠人的世代相傳。把技術(shù)的窗戶紙點破后,大趙的工匠照樣能夠造出宋時的床弩。
高瑋拿起了另一件兵器圖,唐時陌刀的想象復原圖。
老實說,高瑋對陌刀了解的并不多,但他知道兩漢時有過斬馬劍。據(jù)出土的實物發(fā)現(xiàn)有一米四長,不過很輕,才兩斤左右。
斬馬劍主要是漢朝皇室在用,類似于尚方寶劍的左右。雖然在戰(zhàn)場上沒留下太出名的戰(zhàn)績,但其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啟發(fā)作用。
唐朝的陌刀是另一件令人聞之色變的殺人寶器,受到了漢斬馬劍的啟發(fā),刀身很長,是步兵所持的一種長刀。
最重要的是這刀有20斤重,足足是斬馬劍的十倍,其加厚的刀背保證了劈砍時力道最大的發(fā)揮,更不容易折斷,一刀過去,人馬俱碎,場面實在太美。
可惜的是,陌刀在后世失傳了,而且由于朝廷不允許陌刀作為陪葬物,后世也從未出土過唐陌刀,后人只能從史書中的只言片語來想象這是怎樣的一種滅天神器。
《新唐書》記載:“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shù)人死,賊皆氣懾”。
乖乖,裨將張興一刀下去就是好幾人掛掉,注意史書的用詞嚴謹‘輒數(shù)人死’,說的是死而不是死傷,連受傷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就拜拜了您嘞。
這里必須吹一波大唐陌刀,每讀史書到此,都被其折服和癡迷。唐名將李嗣業(yè)就是善用陌刀的名將。
李將軍率領的陌刀隊行進時像一堵移動墻,橫掃萬物,真正是所向披靡,寸草不生,史書用的詞是“如墻前進”。
李嗣業(yè)身先士卒的時候,往往揮舞著雙刃的長刀,橫掃過去,就是鬼哭狼嚎,留下一地死尸。
更牛的是,只要有陌刀軍參與的戰(zhàn)斗,陌刀軍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直接改變著戰(zhàn)局結(jié)果。
高瑋所拿的陌刀圖正是根據(jù)唐朝陌刀的思想加上后世的一些資料想象,又重新設計的。
陌刀雖然失傳,但其戰(zhàn)術(shù)思想?yún)s影響著后世。
最重要的就是講究團隊作戰(zhàn),所以才有史書中的“如墻而進”;第二就是威力巨大,攻擊點明確,下砍馬腿,上砍人頭,無堅不摧。
私以為,南宋名將岳飛就是受到了這種戰(zhàn)術(shù)思想的影響,打的金人直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而明戚家軍用的馬刀也是這種戰(zhàn)術(shù)的體現(xiàn),專打韃子騎兵,打的韃子好幾年不敢南下而牧馬。
高瑋在此基礎上,堅持幾點,保證高氏陌刀也稱高仿陌刀的長度,一寸長才有一寸強;其次就是保證高仿陌刀的重量,怎么得也得有二十斤吧,那樣才能發(fā)揮最大的力量。
高瑋所要打造的就是陌刀軍,陌刀軍問世,天下膽裂。
“殿下,這莫不是先漢的斬馬劍?只是其用料卻過于生猛了些”張老二大膽的說道。
“有點眼力見”高瑋點贊。
“不過這并不是斬馬劍,斬馬劍過于溫柔了些,不厚重,要是兩軍硬戰(zhàn),長劍易折”
“這是陌刀,近戰(zhàn)長刀,兩面開刃,重約20斤”
(為了計算方便,這里統(tǒng)一用現(xiàn)在的市斤代替古時的計重,請諒解)
“嘖嘖”屋內(nèi)眾人倒吸一口涼氣,乖乖,這一刀下去不敢想。
“只是這樣一來,怕是耗費巨大啊”丁不識在心里暗自估量。
這是實話,一把刀20斤,這還是成型后的,在制作的過程中不知道會浪費多少生鐵,即使百分百的成品率,僅僅打造一個兩千人的陌刀軍就需要至少四萬斤鐵。
四萬斤是個什么概念,一噸是一千千克也就是兩千斤,四萬斤就相當于二十噸。
而唐朝時一年的鐵產(chǎn)量多的時候也不過才3000多噸,碰到壞的年份,一年勉強有一千噸。
打造一個兩千人的陌刀軍就用去了全年鐵產(chǎn)量的五十分之一,這是多么大的一筆開銷?所以唐陌刀的消失跟它耗錢太多也是有著直接關系,沒辦法,養(yǎng)不起啊。
大趙這時候還比不上唐朝盛世,內(nèi)憂外患不說,國土也不過是北方一部分,鐵產(chǎn)量就更少了。
但高瑋執(zhí)意要打造一直陌刀軍,原因無它,因為真香啊。手握這樣一直戰(zhàn)力恐怖的軍隊,想要什么沒有?
沒錢?搶!
沒鐵?搶!
沒馬?搶!
沒女人?搶就是了!
刀在手,天下我有!
關山依舊
感謝書友“100302185616345”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