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趙小皇孫

第四章 蕩邊將軍

大趙小皇孫 關(guān)山依舊 2965 2019-11-27 19:33:56

  “這……”朝堂上像平靜的油鍋里灑進了水滴,頓時沸騰起來。

  太子的這番話分明就是司馬昭之心了,過于直白和不加修飾。就連朝堂上最木訥的人也知道,兩個多月前剛打了一場敗仗的廣武軍如今是副什么慘模樣。

  趙國的三萬大軍貿(mào)然撕碎了持續(xù)已近五年的趙周和平,悍然入侵周國的丹州,卻中了周國寒水軍的埋伏,最后只逃回來還不足萬人,現(xiàn)在正聚集在西境的汾州休養(yǎng)。

  殘兵敗將是一片的士氣低落,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補足兵額,只是憑借著險關(guān)堅城和最后一口氣支撐著。

  “父皇,萬萬不可啊,且不說高瑋即將大婚,新婚燕爾,不宜遠(yuǎn)行,單單就是他這弱不禁風(fēng)的身體就像風(fēng)一吹就會倒一樣,只怕還沒有走到汾州就倒在了路上”

  “兒臣懇求父皇三思,兵兇戰(zhàn)危,瑋兒,瑋兒他承受不起啊”

  齊王聽了太子的話后,來不及思考,差點沒雙膝跪地,懇求高洋,也顧不得皇子的體面了。

  太子與齊王不合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這不是誰是誰非的問題,而是因為太子心中實在也苦悶的很。

  高延已經(jīng)當(dāng)了很多年太子了,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克子,他前后有好幾個兒子都沒有長到十歲,目前只有一個兒子高珙被封為信王,也不過才七八歲。

  可高珙身體一直不太好,總是病懨懨的樣子。哦對了,前不久太子又喜得貴子,才五個多月,尚在襁褓之中,也不知能否順利長大。

  本來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早朝,順便議論著武陵王的婚事,誰知竟然風(fēng)云急轉(zhuǎn),場面有些喧囂,有人看熱鬧,有人若有所思。

  一時間,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各懷鬼胎。

  “武陵王,你怎么看”

  皇帝高洋壓壓手平息了朝堂的紛亂,詢問高瑋道。

  高瑋心中一凜,皇爺爺對他的稱呼從瑋兒吾孫變成了武陵王,明顯的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殷切和期盼。顯然,皇帝認(rèn)為這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西部邊境問題已經(jīng)困擾朝廷很久了,兩國之間時戰(zhàn)時和,沖突和小規(guī)模的打斗不斷,漸漸成了朝廷的心腹之患。

  雖然目前還沒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但是這樣的不動態(tài)平衡遲早會引發(fā)大戰(zhàn),成為兩國之間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索,如果不能遏制這種現(xiàn)象,不能展現(xiàn)強勢軍力,很有可能面臨被入侵的下場。

  原本廣武軍在大將段音的治理下能夠占得上風(fēng),但一年多前段音的父親因病去世,在沒有重大軍情和惡劣形勢的情況下,他按制要回家守孝三年。

  誰知接替段音的廣武軍新主將為了討好皇帝,也想能取得一些戰(zhàn)功好站穩(wěn)腳跟,在經(jīng)得皇帝密旨默許后,率先發(fā)動了戰(zhàn)爭,造成了如今潰敗和尷尬的局面。

  “回皇爺爺,您是想聽真話還是想聽孫兒恭維的話”

  “放肆,逆子還不跪下”高桓氣急的差點跳起來。

  “高瑋,你也太托大了,這里可是大趙朝堂,國之中樞,即使你是皇孫貴胄,也不該這樣和陛下說話吧”太子及時補刀。

  “好了,不礙事,幾句話而已,犯不著上綱上線”高洋一揮手,看著高瑋道:“那么,什么是真話,什么又是恭維的話呢?”

  “謝皇爺爺諒解,我認(rèn)為真話就是有利于大趙社稷,江山萬年的忠言良諫。恭維就是讓人開心,使人如沐春風(fēng),冬暖夏涼,卻也沒有什么壞處”

  高瑋并不畏懼父親的生氣,也無視太子的挑撥,不卑不亢的表達(dá)的自己的觀點。

  “皇爺爺,孫兒愚鈍,雖然恬讀了幾年詩書,也不過是勉強識文斷字罷了。不過孫兒也知道當(dāng)前朝廷最重要的就是西部邊境的安寧,西境安,則國稍安”

  “只要國家安定,皇爺爺肯定也是心情安逸舒暢的,如果能夠再大膽點,永久的解決外患,必然會江山穩(wěn)固,國泰民安,那時候皇爺爺也肯定是如沐春風(fēng),冬暖夏涼啊”

  “好好好,真不愧是太祖的血脈,有血性有見識有擔(dān)當(dāng)”高洋連連夸贊。

  廷中眾臣一下也都明白了,所謂的真話和恭維的話,原來是可以共存的,只要解決了目前最棘手的邊境問題,那不就是對皇帝的恭維和討好嗎,而這又實實在在的是有利于社稷和國家的實事。

  這武陵王不簡單啊。

  原來這就是武陵王對皇帝的回答,眾臣恍然大悟,真是絕了,少年英才,機智勇武,看來這大趙將要又是一片陽光明媚。

  “這么說,你是答應(yīng)接下蕩邊將軍一職了?”太子很不爽,本該是打擊齊王一脈的,沒想到竟讓齊王兒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裝了一個叉叉,叔可忍,嬸難忍。

  既然你一心求死,那就別怪我這個當(dāng)太子的伯伯心狠了,太子心里想著。

  高瑋這個侄兒雖然是讀了些書,有一點口舌之利,但畢竟也只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子,真的被丟到邊塞軍營,鬼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事。

  “父皇,武陵王雖然年少,但是飽含青云之志,有著一顆拳拳報國之心,這是父皇之福,大趙之福。兒臣認(rèn)為不可冷卻了瑋兒的忠心,況且汾州這段時間以來也的確形勢不太樂觀,如果能有一個皇室至親坐鎮(zhèn),對軍心安定和局勢緩和是很有利的”太子分析道。

  高洋沉思著,太子這番話已經(jīng)對他有所觸動,他這些天也考慮過派皇子慰問、勞軍,只是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也因為朝堂事務(wù)繁多耽誤了時間。

  本來太子或者齊王高桓是最合適的人選,由他們持天子牌令前往廣武軍慰勞是最合適的,但是這兩人不僅僅是有太子身份和親王爵位,還各自肩負(fù)著朝廷要職,輕易也不好離開京城中樞。

  老三高殷雖然有勇有謀,但是這些年似乎只顧迷戀花叢,早就迷失在花海紅葉中,而且神出鬼沒,經(jīng)常不在鄴城,是最逍遙自在的王爺。高洋曾經(jīng)對這個第三子寄以厚望,可惜后來跑偏了。

  “好,那就……”皇帝高洋緩緩說道,準(zhǔn)備宣布。

  “父皇,萬萬不可啊,瑋兒他,他還是個孩子啊”高桓這下是真急了,連忙阻攔。

  “二弟,不得無禮,父皇做決定還輪得著我們說三道四嗎”

  高桓瞪著他,眼神充滿憤怒,高延毫不在意,想到將要達(dá)到目標(biāo),心里早就如花綻放,也顧不上高桓的怒視,臉上反而堆滿了微笑。只是這笑容在高桓看來就像是勝利者的嘲諷。

  傻子都知道,目前邊境不安,周軍勢大,段音將軍尚未回歸,廣武軍此時雖說不上人心惶惶,但也是暗潮涌動,這時候高瑋去到汾州,恐怕不會太如意,說不定還會面臨各種危險。

  高瑋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皇帝的盤算,他縱然是至親的皇爺爺,但更多是站在皇帝的角色考慮問題,眼中關(guān)注的是江山社稷。齊王是自己的父親,不管身居何處高位,始終牽掛自己的安全,這種父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毫無保留的。

  太子高延早就視齊王一系不忿,恨不得自己哪天就莫名掛掉,昨晚的襲擊者也可以肯定是他安排的。立場不同,大位之爭,這是雙方化解不了的生死矛盾。

  “父王,沒事的,孩兒已經(jīng)長大了”高瑋站出來寬慰道。

  高洋聞言龍心大悅,瞬間覺得這個高瑋真是懂事,有禮有節(jié),有孝心有又有忠心,而且身心偉岸相貌堂堂。

  仔細(xì)一看,他那還稚嫩的臉上隱隱有著成人的穩(wěn)重,眼神清澈堅毅,越看越喜歡,越看越順心,以前咋沒發(fā)現(xiàn)老二家的還有這樣一條雛龍呢。

  “好,有孫如此,朕心甚悅”高洋贊許道。

  當(dāng)即,高洋立刻欽命十七歲的高瑋為廣武軍蕩邊將軍,特賜天子佩劍以示恩寵。并定于在高瑋大婚后一個月啟程前往汾州。

  蕩邊將軍,在軍中的級別并不是最高,但由于高瑋是皇長孫的貴胄身份,皇帝特令高瑋可以獨自率領(lǐng)一軍,而且人數(shù)也比一般的單軍要多。

  高瑋趁熱打鐵,請求皇帝在允許他在京城周邊招募兩千青壯新兵,他親自訓(xùn)練后再帶入汾州廣武軍營。

  太子極力反對,害怕高瑋掌握了軍隊,有了一只生力軍,力量會更加壯大。

  皇帝本來也很猶豫,但是考慮到京城禁軍不便輕易調(diào)動,而高瑋皇長孫的身份又需要軍隊力量特別護送,最后還是答應(yīng)了這個請求。

  最后,高洋還特許高瑋在禁軍中下層官員中自由挑選十名軍官幫助訓(xùn)練新軍。

  好事做到底,高洋干脆又延長了高瑋離開京都鄴城的時間,反正不急這一時半刻,畢竟是自己的長孫,些許優(yōu)待還是要有的。

  一番商討后,皇帝給了高瑋招募加訓(xùn)練兵士總共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后高瑋再率領(lǐng)新招募的兩千士兵趕赴汾州救火。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