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其實也早有招攬蔣氏兄弟之心,當(dāng)趙普跟他提及時,劉備自然欣然從之。
“先生之言,正和我意,只是不知這子翼適合擔(dān)當(dāng)何職呢?”劉備向趙普請教。
趙普沉吟了一下,“不如先做太守府主薄,待有機(jī)會再向朝廷舉薦為郡丞?!?p> 史書對蔣干的記載較少,只有
《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他“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至于其他的才能,并未提及。
但是想來作為江淮間的名士,參與州郡政事應(yīng)當(dāng)也不再話下。
最重要的是,僅他的才辯之能將就必然能派上大用場。
劉備于是親自到蔣干房中與他們兄弟相談,郡縣舉孝廉之時。
趙普因這是九江郡的郡內(nèi)之事,以劉備之能招攬人才那真是小菜一碟,所以并未一同前往。
他叫上趙云到劉備安置蔡邕父女的小院,與兩位名傳千古的大文人或談?wù)摴沤裼⑿?,或者烹茶談曲?p> 總之要將兩家的關(guān)系發(fā)展的愈加的親密。
到了午時,兩邊的事發(fā)展的都還在順利,蔣干因劉備素有仁德之名,對他又禮賢下士,敬重有加,于是便同意入太守府擔(dān)任主薄一職。
其弟蔣岱,因年齡尚幼,并未及冠,所以暫且跟隨劉備,擔(dān)任辦理文書的書佐,其實跟后世的秘書相似。
相對而言,蔣干的職務(wù)就要高的多了。
后漢時的郡守府屬官一般都設(shè)有功曹、主薄和督郵三大主官。
功曹掌管郡內(nèi)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書;督郵,主管糾察屬縣、監(jiān)管本郡官民。
三大主官之下還設(shè)有掾、史、分曹辦理郡政,掾為正職,史為副職,每曹有辦理文書的書佐。
除此之外,又設(shè)三老,主要幫助推行政施和教化百姓。
蔣干初為郡吏擔(dān)任的便是較為重要的官職。
趙普那邊,他與蔡邕的關(guān)系越發(fā)的親近了,當(dāng)然這要得益他沒來這世界前,所從事的職業(yè)是歷史類。
所謂文史不分家,可以談?wù)摰脑掝}那就太多了。
就算他的文學(xué)水平不及蔡邕,可勝在知識積累太過厚實,便是他隨口說一些千古名句都夠蔡邕贊嘆半天了。
他造詣很高的樂律,跟蔡邕又志趣相投。
只能說他們命該一見如故。
至于趙云,之前趙普強(qiáng)迫或者利用笑傲江湖來引導(dǎo)他讀的春秋等典籍,背誦的唐宋詩詞等,讓蔡邕還是頗為滿意的。
蔡琰欣賞趙云的地方不止是那些臨時抱佛腳所具有的文化素養(yǎng)。
更多是欣賞趙云的勇慨,美女愛英雄這句話放之于千古皆準(zhǔn),當(dāng)時唯一不準(zhǔn)的可能就是趙普來的時代。
人心太浮躁,商業(yè)化太嚴(yán)重。美女的眼里看到更多的可能是金錢。
但是,在兩漢時,士人們所信奉的還是天下大義,蔡琰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受蔡邕這樣的文人士大夫老爹的影響,豈會是一般的凡俗女子?
何況趙云器宇軒昂,勇冠三軍,若是不被蔡琰這樣的少女所青睞,那真的是有鬼了。
趙普見時機(jī)基本成熟,就想著這幾日要不要跟蔡邕提起兩家結(jié)為姻親之事。
這時,太守府的吏從來報,有從常山郡而來的信使送來了緊急書信。
趙普聽聞常山郡三字想來是崔超差人送來的,因此,初時并不以為意,他起身向蔡邕告辭,去見那信使。
到了太守府門口,趙普見到的卻是程磊。
程磊自盧植被罷免了冀州牧,便一直在崔超身邊擔(dān)任拱衛(wèi)太守府安全的軍候。
除了那次在鄴城誅殺趙虜,程磊留不曾離開過常山郡。
“先生,”程磊風(fēng)塵仆仆,一臉焦急之色,這時見到趙普才松了一大口氣。
趙普這時已經(jīng)有了不詳?shù)念A(yù)感,“程軍候辛苦了,到里面說。”
程磊隨著趙普進(jìn)府內(nèi),邊走邊道:“崔公病重了,托我不遠(yuǎn)千里定要將信送到先生手上?!?p> 趙普渾身一震,臉色頓變,“病重?何時的事?”
程磊道:“一個多月前,最初只是風(fēng)寒,可后來越來越嚴(yán)重,我來的時候已經(jīng)下不了床了?!?p> 他千里奔襲,一路上跑死過三匹馬,可從常山郡到九江郡還是用了近半月的時間。
也就是說崔超半月前就下不了床了。
他從袖袍中取出信件,交給趙普,“崔公托我務(wù)必要將這信交到先生手上?!?p> 趙普拆開書信,信的內(nèi)容并不長,崔超簡略的說他自覺時日無多,只盼能再見趙普托付一下身后事。
當(dāng)然,如若趙普趕回時,他已經(jīng)病逝,他留下了多封親筆書信,皆是向親友族人托付后事。
到時希望趙普能夠?qū)⑦@些一一轉(zhuǎn)交,并送他最后一程,將他的靈柩送往安平縣祖墳安葬。
趙普看完信之后,立刻向劉備辭行。
崔超是他來到這個時代的第一個摯友、伙伴和兄弟。
如果沒有崔超,他趙普早就如螻蟻一般死于前年的冬天。
他這一路以來辦成的每一件事,幾乎都有崔超在背后鼎力支持。
崔超病重的噩耗就宛如盧植兵敗美陽一般讓他不能接受。
劉備本來還想留他們叔侄一些時日,聽聞是崔氏崔超病重,也就不再挽留,只是說今日已近傍晚,不如明日再出發(fā)。
趙普去向蔡邕辭行時,趙云尚不知此事,不過他見自家叔父和程磊臉色都不太好,也大致猜到常山郡那邊或許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傳來。
“普故友病重,有大事相托,所以須盡快趕回常山郡,特來向蔡公辭行?!壁w普拱手道。
按照他之前的計劃,原本是想將他們父女一同帶往河北,那里距京師不遠(yuǎn)。
一旦盧植為蔡邕請命,以盧植眼下的威望,他便可回京復(fù)職。
可如今他們須得快馬加鞭趕回常山郡,蔡邕年老,蔡琰又是女流,難免會拖慢行程。
因此,他不得不改變計劃。
蔡邕與趙普一見如故,臨別頗有不舍之意,可也自知不能與他一同趕往河北,因此只能相約他日再敘。
相比之下,趙云與蔡琰的道別更加的簡單,沒有任何的繁文縟節(jié)。只是簡單的眼神交流,兩人便明白彼此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