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的生母是司醞宮女,只被先帝一時興起寵幸過一次就拋諸腦后,生下四皇子后勉強被封了個寧嬪的稱號。
話說這世上有福氣獲得美滿姻緣的人太少,而不幸的人卻實在太多,寧嬪就屬于后者。被寵幸大約也非她所愿,生下皇子也未必是心之所想,卻因此斷絕了到了年紀(jì)能放出宮去的念想,將一生都埋葬在這巍峨宮墻之中。
爾后寧嬪一直郁郁寡歡,未幾年便薨了。史書上對這個悲哀的女子,連姓甚名誰都未曾留下一字半句。
先皇本就不喜寧嬪,對四皇子的關(guān)懷自然就少了幾分,除了出生時去抱過一次,再想起招四皇子近前來的時候屈指可數(shù)。
四皇子幼時也未曾請過名師大家受過什么正途教導(dǎo),導(dǎo)致文武均有涉獵卻無一精通,與三歲啟蒙重文的太子和自幼習(xí)武的慶王比哪頭都差了一截。
后來四皇子成年自開府,連王爺封號都沒有,王府門口的牌匾上只能不尷不尬的掛著個四皇子府。
在親事上先帝爺也沒費甚心,指配給四皇子的嫡妻劉氏,祖父歷任左驍衛(wèi)大將軍,父親歷任虎捷都指揮使領(lǐng),家世身份上是無可挑剔,但劉氏出生前祖父便仙去了,年幼隨父進(jìn)京不久后父母雙雙亡故,只得以表小姐身份輾轉(zhuǎn)于母族親眷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成親后因著四皇子沒有王爺封號,劉氏也不能稱王妃,故而人們只能稱之劉夫人。
另說四皇子的賦性也為先帝所不喜,四皇子隨了寧嬪,是個一板一眼、寡言少語的較真兒性子。相較其他兩位皇子,慶王就不提了,那是個打小滿嘴里跑車轱轆的主兒,中聽的場面話一溜一溜的來,常常逗得先帝不顧帝王威嚴(yán)開懷大笑;就連平日里不茍言笑的太子,也是三歲能識字?jǐn)嗑淞鶜q熟讀百書,談議起朝政時旁征博引據(jù)古論今滔滔不絕,引得眾大臣紛紛頷首稱頌。
其實這也怪不得先帝,就是民間同父同母生出來的孩子,心里也總歸有些微親疏之別,在親情尤為淡漠的皇家就愈發(fā)見怪不怪了。誰知老天作弄人奈何,疏忽之間,親兒子只剩這一位了,任先帝再不情愿,也不得不籌備將這江山社稷交予其手。
約莫先帝真真是真龍?zhí)熳樱B天也聽從他所愿,自打四皇子逐步接手政務(wù)以來,先帝的龍體竟然日漸好轉(zhuǎn)了起來,幾天前連飲水都要內(nèi)侍測好合口的水溫再用小金匙喂到嘴邊,一勺能順著嘴角流掉個大半勺,現(xiàn)在都能自己撐著下床走動幾步了。
突如其來的好轉(zhuǎn)給了先帝莫名的信心,讓他做出了一個驚世的決定:他要再生一個嫡子。
先帝這年五十有二,按說老驥伏櫪再生一個孩子,年歲也還能湊合。又聽聞民間有沖喜的風(fēng)俗,道是家中若有人病重時,用娶親的舉動來驅(qū)除邪祟,以求轉(zhuǎn)危為安。先帝便更篤定了再充中宮的念頭。
既道明了是沖喜,納采、聞名、納吉等過程均匆匆行事完畢,奉體仁閣大學(xué)士蔣淳霖之孫輩蔣氏為繼后,掌內(nèi)事五枚。
可天公不作美,新皇后前腳剛在乾清宮前下轎,交出手捧一路的白玉如意和金蘋果,接過金寶瓶正要在隨行宮女的攙扶下跨過火盆,那廂先帝就再次病倒了。
這一回是當(dāng)真病去如山倒,先帝直挺挺的頭朝下就栽過去了,邊兒上的老太監(jiān)福公公一個箭步竄上前搶先一步撲倒在地做了人肉墊兒,這才免去了先帝直摔得頭破血流的下場。
太醫(yī)院的太醫(yī)來了個齊整,圍成一圈兒商議了小半時辰后,對外宣稱先帝是日夜操勞、邪寒入體,無須強藥,開了個寧神養(yǎng)氣的方子。
外頭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太醫(yī)院這方子說明了什么呢?治都甭治了,這是沒救了啊。
先帝心中其實也有了定數(shù),越到這個時候,越是不慌神了。喚來福公公趁神智尚清明時立下遺詔,傳位于四皇子,命圖索跡為顧命大臣輔佐。憋著一口氣交代完身后,這才崩了。
對于先帝不喜四皇子這件事,不單單身旁近臣,怕是滿朝文武人盡皆知了。四皇子現(xiàn)年二十又一,心智俱全且又非幼童,尚需甚的顧命大臣輔政?也是因此事才有了后來皇帝常設(shè)軍機(jī)處,強化帝權(quán)統(tǒng)治,抗衡圖索跡。
除了四皇子,此時宮中尚有另一人心緒更加復(fù)雜。新皇后剛一入宮門,尚未合禮先帝就崩了,那這算禮成還是禮不成?這是依制為皇太后還是隨其他嬪妃一同殉葬?禮部的大臣翻遍了古籍,吵得不可開交。最后還是新帝發(fā)話了:既是先帝在位時冊封的當(dāng)朝皇后,行無大錯,依制尊蔣氏為皇太后。
其實要論起年歲,新帝比太后蔣氏還要長幾歲。
另說四皇子嫡妻劉氏,觀劉氏一生真乃十全的福薄命薄佳人,經(jīng)歷了親故離世、寄人籬下,好容易熬到四皇子登基,隨入中宮為后母儀天下,不到一年就病故了。新帝正忙于站穩(wěn)腳跟、拔除異己,亦與圖索跡斗智斗勇,一時也未分出心來另立新后。
話說太子和慶王還在世的時候,季老爺是站在太子一派的。初墨忍不住出聲打斷了季老爺?shù)臄⑹?,詢問個中緣故。
季老爺脫口而出:“既為人臣子,當(dāng)忠君之命。自古立嫡立長,太子乃授以冊寶而立,我等自當(dāng)遵從?!?p> 初墨撓撓頭,接著好奇問道:“那若是身為太子者德行有失呢?”
季老爺沒想到初墨會發(fā)此問,愣了一愣神,含糊道:“太子殿下抱瑜握瑾、紫芝眉宇,堪當(dāng)大任?!?p> 初墨心暗道,“抱瑜握瑾、紫芝眉宇”這兩個詞形容哪個讀書人都妥帖,形容太子好似就未必相宜了,不當(dāng)是評判未來君主的標(biāo)準(zhǔn)。
季老爺見初墨不言語,接著說道:“再說先帝的二位公主,大長公主……咳咳,長公主潛心向道,今后你怕是來往不多?!?p> 關(guān)于這位大長公主的事跡,初墨倒真是有所耳聞。這位大長公主可真真是個妙人兒。
十來歲的時候就決心遁入道門,終身不嫁,不問世事,但求飛仙,甚至甘愿放棄公主的身份。先帝被鬧得無法,只得于四龍山頂為大長公主修了一座道觀供公主修行,公主自己題名“皆宜觀”。
公主名為出家道姑,雖立誓終身不嫁,俊秀門客倒是從未少過。憑著長公主的身份,皆宜觀里多是求官討官的讀書人,其中也不乏文采斐然貌比潘安之輩,為公主題詞作詩歌功頌德,甚至有幾樁盛名詩人在詩中為公主爭風(fēng)吃醋的事例流傳。民間有云,皆宜皆宜,老少皆宜,是為此故了。
季老爺顯然不愿意在大長公主的事跡上多言,轉(zhuǎn)而提起了昭懿公主。
昭懿公主的生母也是后宮一位不起眼的后妃,先皇駕崩后因有生育一女免除殉葬或守陵的噩運,榮升端太妃。
同為不受寵的后宮女子,這位端太妃心態(tài)就比寧嬪生前好得多,是個能吃能睡能樂呵的灑脫性子,連帶著昭懿公主也長成了個灑脫人兒。
昭懿公主五年前及笄,端太妃千挑萬選為昭懿公主挑了晉州刺史的公子李顯饒作駙馬。
晉州刺史依理官職不算頂頂高,但端太妃想得很透徹,既然尚公主后駙馬也不能為官,那選家世不如挑人品;況且公爹在晉州做官,公主府在京城,嫁人后夫妻二人過日子,公主也不用侍奉公婆。
事實證明段太妃的眼光很毒辣,李駙馬與公主成婚后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傳為一段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