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夷戰(zhàn)爭中夷槍落入魏軍之手的不算少,三年來由軍營落入民間的也有一定數(shù)量,再加上魏國兵械司也對夷槍大力仿造,雖然火力不如夷槍而且還極易滯彈炸膛,魏軍將士寧愿使用手弩也不愿裝備魏制夷槍,因此也有大批的魏制夷槍由兵械庫悄悄轉(zhuǎn)入民間富豪人之手把玩。
經(jīng)歷過平夷戰(zhàn)爭劉義兵三人對夷槍的威力自是刻骨銘心。而客棧內(nèi)其余人除了為首的虎爺親眼見過夷槍的擊發(fā)之威外,其他人也只是在茶館聽說書人講過,“夷人身俱地府鬼神之相,夷槍有破金石之利而已?!?p> 這時虎爺望向左手邊一個漢子,“金頭你上去練練?!?p> 那喚做金頭的漢子站起身來,大步走到中心喝到,“灑家滁州孫金頭,問你單挑敢不敢。”
“某乃鎮(zhèn)江第一條好漢趙小從,就和你單挑?!?p> “小心。”劉義兵嘴里吐出兩個字,手在腰間拍了拍。
趙小從輕微咧嘴他自然領(lǐng)會那意思,如若不行可以動槍。
尸山血河里走出來的三人又何懼單挑,劉義兵雖然沒怎么走過江湖,在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江湖與軍營一樣最敬重的皆是好漢硬漢。今日之事是免不了拳腳之斗了。
孫金頭走到大堂中間,一腳將幾張礙眼的桌子踢飛,看得老板娘是敢怒不敢言。
趙小從距離孫金頭七八步站定,按照軍伍中所操練的法門暗自提了提氣,那孫金頭體型與趙小從相當(dāng),早年在鄉(xiāng)間拜過一位通臂拳老者為師,老拳師評價他身骨不弱堪稱中等,但天資悟性較差,最后只習(xí)得八招拳式,僅憑這八招就使得他在這郡城之中大殺四方小有名氣。
趙小從的拳腳只是剛硬卻是在沙場廝殺中真刀真槍喂出來的,孫金頭則是依拳法招式而發(fā)比之趙小從精巧幾分,且基本上是招無虛發(fā),只五六個回合便數(shù)次擊中趙小從小腿和腹部,而趙小從只是堪堪錘擊到孫金頭后背一下,卻是令后者吃痛不已。
看來收拾這三人沒有預(yù)料中的那么輕松啊!成名后被人喚做虎爺?shù)某缟交?,心底卻不似表面看上去那么輕松,在這郡城中他看似威風(fēng)八面手眼通天,但不為人知的是在他上頭還有幾個穩(wěn)壓他一頭的大人物。
太守司空迥算一個,豪閥陸家算一個,出過武道宗師的殷家也算一個。
而這次明目張膽的圖謀這三個外鄉(xiāng)人的夷槍,他也是逼不得已,在往常做這類似于殺人越貨的勾當(dāng),哪輪得到他親自出馬,但這次他卻不得不來,還有五日便是太守司空迥的大壽,而那太守之子司空耀祖則早早找上門來點名索要夷槍作為賀禮,而且必須是正宗夷人制槍。
要說夷槍他也見過在那些豪奢公子的掌上,多是魏工部器械司仿制的夷槍,道上人稱作“兒槍”,顧名思義這槍比及正宗夷槍來要遜色不少。
僅是這“兒槍”自從官府頒布禁槍令后,在黑市上瞬時身價倍長甚至于有價無市,但司空耀祖問自己索要夷槍,這不管是不是太守大人的本意他都不敢忤逆,太守司空迥那可是只盤踞在桐城二十年,吃人不吐骨頭的笑面虎?。?p> 所以這三人他是吃定了,三人甫一入城他就派人一路跟蹤打探,都說蛇有蛇道鼠有鼠道,作為混跡江湖多年的地頭蛇,這里面的彎彎繞他是門清的。
趙小從與孫金頭斗得不相上下,一時竟難分勝負(fù),崇山虎眉頭皺起,手下自然有人會意。
“虎爺那剩下兩人交給我吧”!崇山虎身旁一個眼神陰翳的禿頭漢子開了口。
石群策江湖人稱做石雕,擅使鷹爪手,據(jù)傳有撕金斷鐵的功力,他也是崇山虎身邊僅有的兩個“湖上人”,何謂湖上?
江湖江湖既有湖面上奔騰的龍魚,也有湖面下游曳的蝦蟹,甄別湖面上下之分其中很關(guān)鍵的憑證,就是依其身所具的“象力”。
何謂象力?象作為陸地上氣力最強勁的獸類,魏國武夫常以象力作為武力值高低的依憑。
一重象力江湖上有人說做是一頭大象的重量,有人說做一頭大象本身所能使出的力氣,兩派各有說辭,但是兩派也都達(dá)成共識,言及一重象力約為一千六百斤,一象之力即為入不入得了湖面的劃分。
尋常武夫不過是二三重象力,四重象力就可作為一門一派的小宗師,五重象力整個江湖皆可橫著走,六七重象力則是江湖上有數(shù)的人物了,八象之力可能就只有百年一遇的奇才才能拔的如此高度,而傳說中的九象之力歷代武林只有一句評語“力可通神”。
“別弄出人命來就是?!背缟交⒄Z氣很是淡漠。
桐城江湖上很多人猜測石雕的來歷,卻是沒有人能夠真正說得出來龍去脈,有人說是崆峒山的不記名弟子,有人說他初入江湖在白鶴江想必與那不老樓有關(guān)聯(lián)。
“石雕請二位賜教?!笔裨挷欢嗫此浦t卑有禮,實則稱之狂妄也不為過,孫金頭單挑趙小從,他則戰(zhàn)這兩人。但這在知道石雕名頭的一幫人看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因為石雕的手段他們也都清楚。
“韓君小心點,”劉義兵氣定神閑道。儼然像是戰(zhàn)場上的點將對敵。
韓君也并不覺的不妥。有意以一敵二的石雕見只是那個身材瘦弱的小個子迎將上來。他不由得有些慍怒,這些年敗在他手上的江湖豪杰不下雙手之?dāng)?shù),在這魏州一隅的桐城,他自問能勝過他的不過一手之?dāng)?shù)而已!
這后生真是自不量力。眾人都極不看好韓君。
但石雕卻不會因為對方看似孱弱就手下留情,獅子搏兔猶用全力,這才是他一以貫之的武斗真言。
石雕出手了,很快,快到幾乎沒有人看清他如何做的起手式,便如鷹擊長空般,以韓君絕對無法避開的攻勢襲身。
“一招斃命”?情形似乎往崇山虎一派的預(yù)料中發(fā)展。
然而不可思議的一幕發(fā)生了,韓君沒有躲閃而是硬接下石雕凌厲的一爪。而且韓君也只是堪堪后退三步,竟然毫發(fā)無損,眾人莫不對這身形單薄的小白臉高看了幾分。
只有作為湖上人的崇山虎和石雕才更加清楚,這看似不堪一擊的小子象力還在自己之上,”三重象力嗎“?
崇山虎手下三大湖上高手,孫金頭一重象力石雕已具兩重象力,還有一個同是兩重象力的”不解刀“黃化天因為有要事,沒能一同出場。而崇山虎自己雖然象力多年未有提升仍是位于兩重巔峰。
武夫修力由湖下至湖上是一個門檻,一重到兩重可以算作順勢的精進(jìn)只要勤修苦練就能突破,而兩重至三重就要算作小天塹了,之所以叫小天塹是因為三重之后每升一重,那就得算一道大天塹。
三重象力在武經(jīng)上有“力不絕”的點評,凡力至三則環(huán)環(huán)相生。
崇山虎漸漸覺得棘手了,自己寄予厚望的孫金頭石雕二人居然拿不下場子,對面那個看似仍舊云淡風(fēng)輕的年輕人,難道還有什么依仗?難不成他已練就四層象力,是位不世出的小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