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牛就是個迷,他既犯過錯誤又懲戒過別人,曾因觸犯天條而被誅殺,也曾因為民除害而立功,實在是個矛盾統(tǒng)一體。
關(guān)于他的功力,應(yīng)當在睚眥之下,曾經(jīng)是米迦勒的手下敗將,但也絕不在嘲風之下。尤其是現(xiàn)在,已過去了幾千年,誰強誰弱真很難說。
米迦勒與伏羲通神,伏羲聽說終點站是在BJ,并不意外,因為東海正是潛龍之地。伏羲告訴他:
“以前BJ是一片苦海,人們都管它叫‘苦海幽州’。老百姓們沒法子,只好住在西面和北面的山上,把這片苦海讓給了囚牛。于是,囚牛就占據(jù)了苦海。躲到山上去過日子的人苦到什么份上呢?苦到泥鍋做飯、斗量薪柴、人吃血米的地步。”
“什么是泥鍋做飯,斗量薪柴,人吃血米呢?”米迦勒問。
“皇帝官員都是住在南方的。泥鍋做飯,就是砂鍋做飯,南方人是不用砂鍋做飯的。斗量薪柴是指用筐來盛煤,南方人習慣用柴禾當然料,一捆一捆的。人吃血米,當然是高粱米,南方人吃的大米,是白色的?!?p> “哦,原來如此!”米迦勒說。
“不知過了多少年代,苦海幽州來了一個穿著紅襖短褲的小孩。”
“是哪吒么?”
“正是哪吒。哪吒與囚牛打了整整九九八十一天,也分不出勝負,最后哪吒請盤古、祝觸、神農(nóng)、軒轅四位大神下界,才拿住了囚牛。囚牛被拿住后,水就平下去了,慢慢地露出了陸地。接著哪吒又封閉了各處的海眼,把囚牛關(guān)在一處大的海眼里,上面砌了一座大白塔,讓囚牛永遠看守白塔。從此,這個地方就不叫苦海了,光叫幽州?!?p> “那這么說,囚牛現(xiàn)在仍在白塔下面?”
“那年來了兩頭大蛇,把囚牛救了出來,她們是修煉了千年的蛇精,一青一白,正是當年龐貝城一戰(zhàn)的青白二蛇?!?p> “哦,她倆是撒旦的左右護法?!泵族壤照f。
“那現(xiàn)在囚牛在哪兒?”
“從那之后,囚牛就下落不明了。但是,明朝初年,它又出現(xiàn)了。我徒弟劉伯溫建了北京城,發(fā)現(xiàn)北京城有幾口海眼,東邊通到大海。最大的倆:一個在京西玉泉山,鎮(zhèn)在一個大廟地下;一個在北海,被白塔鎮(zhèn)著;還有一口在北新橋,沒鎮(zhèn)住。囚牛就老出來鬧騰。劉伯溫跟它商量說:
“我們要建北京城,你先進去,等什么時候這橋變了舊橋你再出來。”
囚牛想了想就跳進了海眼。回頭劉伯溫就告訴百姓,說這里只能叫北新橋,永遠不能叫舊橋了。
后來,北新橋的海眼被動過兩回:一回是朱棣讓人使大鐵鏈子往上拉,拉了一兩公里,就看底下呼呼的往上翻黃湯,還隱隱的有海風聲音,伴著腥味。朱棣慌了,趕緊命人把鏈子又順了回去。第二次是錦衣衛(wèi)捉人,也用大鐵鏈子往上拉,也全嚇傻了,趕緊恢復(fù)了原貌。人們說得神乎其神,其實都是囚牛搞的鬼?!?p> “這說明囚牛在北新橋的海眼里?”米迦勒興奮地說。
“這個海眼不知通向何方,囚牛也不知躲在哪里,我只知道它與蛇類關(guān)系密切?!?p> “對,他是龍首蛇身嘛。為什么人們會稱它們?yōu)辇埬兀俊?p> “在人們心目中,身外世界就是一個神秘的混沌,它難以捉摸、變化莫測。他們不可能將云、雷電、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清楚;也不可能把魚、鱷、蛇、蜥蜴,以及豬、馬、牛等動物的生活習性弄明白。在他們看來,云、雷電、虹等等都和雨相關(guān),是一類;魚、鱷、蛇等等在江河湖泊中穿游,都和水親近,也是一類;豬喜歡水,馬、牛等也都離不開水-河馬、水牛更是水中物。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落下,便是雨。既然天上的雨和地上的水是一回事,那么,和雨相關(guān)的,云、雷電、虹等,就和魚、鱷、蛇等都是一回事了。雨水適度,牧草豐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葉草干枯,百谷旱絕;雨水過量,人畜受淹,農(nóng)田泡湯。生產(chǎn)和生活不能不依賴雨水,雨水卻常常讓人們依賴不上。再看這些與雨水相關(guān)的物象:云團滾滾翻卷,變化萬方;雷電叱咤長空,霹靂千鈞;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還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長短參差,陰森怪異的魚、鱷、蛇、蜥蜴等等:這一切多么神秘,多么雄奇,多么可怖可畏啊,令人驚懼不已!
于是,人們設(shè)想:一定有一個‘神物’,主管這一切,總領(lǐng)這一切,支配這一切,排演這一切。這個‘神物’,體型一定很大,而且能大能小;膚色是多樣的,而且能明能暗;還應(yīng)當是有頭有尾的,能起能臥的,擅爬會游的,彎轉(zhuǎn)曲折的,快速行進的;總之能量巨大,能上能下,善于變化,天上可飛水中可藏,集合了種種‘水物’特性,又和雨水有著特別密切的關(guān)系。
該怎么稱呼這個‘神物’呢?人們發(fā)現(xiàn),雨水降臨時,烏云洶涌,電光閃閃,相伴隨的,是‘隆隆’的雷聲;海潮漲落,龍卷風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發(fā)出‘隆隆’的聲響;而鱷、牛、蟒蛇等動物的吼叫,也和‘隆隆’聲接近;而‘隆隆’聲本身具備著粗壯、雄渾、深沉和悠遠等特點,給人的感覺是恐怖、壯烈、崇高和神秘。于是,人們就取其聲,將這個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以‘隆’這個音呼之了。
‘神物’的發(fā)音是擬聲,‘神物’的形象該是個什么樣子呢?一些人說像魚,一些人說像鱷,一些人說像蛇,還有一些人說像云,像閃電,像虹霓;也可能今天看像這個,明天看像那個,后天看又像別個;還可能覺得既是這個又是那個,升到天上就是云是閃電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魚是鱷是蛇,來到陸地就是豬是馬是牛。。
當造字的時代來臨時,需要給這個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個符號了。老祖宗最初造字,多以像形為之。那么,讓這個神物像什么形好呢?有人說像鱷,就造了幾個像鱷的‘龍’字;有人說像蛇,就造了幾個像蛇的‘龍’字;還有人說像閃電,就再造幾個像閃電的‘龍’字;另有人說身子像鱷像蛇還像閃電,頭卻像馬像牛還像豬,那么就造幾個像這像那像……的‘龍’字好了。于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樣的‘龍’字。后來,逐漸演化,直到最后簡化成如今這個‘龍’字?!?p> “說的太好了!宇神當初創(chuàng)龍時,沒有給它起名字,都是人們叫出來的。我們已經(jīng)集齊了八塊龍牌,就差囚牛這一塊了,龍方神龍就要復(fù)活了!”米迦勒握著拳說,顯得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