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橛變?nèi)碎g

第二十二章 傀儡城

橛變?nèi)碎g 孤追千隨 3051 2019-10-03 11:33:13

  世間有荊州、曲江城這樣的兵家必爭之地,也就會有嘉陵城這樣的傀儡之城。

  無論天下大勢如何,戰(zhàn)亂紛爭結(jié)果如何,對于嘉陵城而言,都毫無意義。嘉陵城唯一需要的,就只是和勝者談判的技巧——或者說,如何讓嘉陵城避免,被獲勝者劫掠屠戮的命運。但無論嘉陵城是興盛還是衰落,對于任何王朝政權(quán)來講,它就只是用來湊疆域大小的數(shù)值而已。

  地勢平坦、無險可守,雖然地處樞紐,卻有諸多替代的線路,使得嘉陵城一直以來,都處于相對太平的境地。有趣的是,反而是在塵埃落定之后,嘉陵城反而更容易遭受災(zāi)難。大晟王朝剛剛建立起如今的疆域的時候,就曾經(jīng)將嘉陵城屠戮了一遍,至今仍舊是嘉陵城的一塊心病。

  可是作為傀儡之城,嘉陵城根本沒有資格去記住這些所謂的國仇家恨。易攻難守的地理環(huán)境,注定了嘉陵城沒有任何立身之資。當(dāng)然在個人實力能夠左右天下大勢的修仙世界里,嘉陵城的境地也不是定死的。只是嘉陵城建城兩萬年,人口流動可以說是整個大晟王朝所在的太原州之最。嘉陵城中的人,對于嘉陵城,向來沒有什么歸屬感。人們都是避戰(zhàn)而來,戰(zhàn)休則去。長久以來,能夠在嘉陵城真正扎根的,只有云、禮兩大家族,以及幾個附屬小族。嘉陵城的痛,也只有云、禮兩家,才是真正的經(jīng)受者。

  所以百年內(nèi),或許將會是嘉陵城建城兩萬年來,第一次選邊站隊,魚肉之姿,迎向刀俎吧。

  至于現(xiàn)在的嘉陵城,一切如舊,充當(dāng)著大晟王朝的戰(zhàn)時糧倉,只要晏城關(guān)不破,嘉陵城就不會易主。

  陳跡帶著父母繞過晏城關(guān),通過一些古老到讓人遺忘的地下水道,來到嘉陵城下。

  太原州也稱旸湖州,是大九州之一,因其少山川而多平原,故而得名太原。只是因為地理變遷,斗轉(zhuǎn)星移,很多人都忘記了,太原州多平原而少山川,卻多水澤大湖,比之云夢州,有過之無不及,而云夢州的水澤大湖,多為沼澤煙瘴,太原州則是多裸露向陽,故而太原州亦稱旸湖州。只是地理變遷,太原州的大澤逐漸減少,山川逐漸增多,讓人們慢慢忘記了,太原多水鄉(xiāng)這樣一個狀況。

  只是地表大湖減少,地下水系依舊發(fā)達,若是將太原州刨開,那些交錯縱橫的水脈,蔚為壯觀。所以太原州自古以來,多有大王朝縱橫天下,而少有絕世仙門,遺世獨立。

  嘉陵城其實算是太原州的一個典型縮影。

  地勢平坦,而土地富饒。少了天險的阻隔,也就意味著很難達成軍事割據(jù)的條件,因此太原州的王朝帝國,大多疆域遼闊,即使是敦瑜王朝這般缺少強大戰(zhàn)力的王朝,其疆域依舊是其他各州王朝無法媲美的。

  如今的地球,表面積就已經(jīng)大了百余倍,更不用說加上縱深以及諸多秘境空間之后,人間變得有多大,即使是有前世零星記憶的印象,陳跡依舊無法想象,被封印前的地球有多大。

  也難怪上一個紀元發(fā)展了百萬年的文明,依舊還在地球里面打轉(zhuǎn)。

  陳跡在嘉陵城的附屬城鎮(zhèn)上買了座小宅子,一進院落,背靠小山。有鄰居,但不是挨著的。按照現(xiàn)代的標(biāo)準(zhǔn),應(yīng)該算是小別墅區(qū)吧。

  陳跡的父母對于陳跡的舉動不太理解,陳跡只說,得等戰(zhàn)亂停了,再繼續(xù)趕路,不然變數(shù)太多。弟弟妹妹的處境比我們好,估計會比我們先到流月城。

  陳跡父母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陳跡為什么非要去到那個什么流月城。只是如今的境地,他們也只能聽陳跡的——如果沒有陳跡,或許他們一家人,已經(jīng)在黃泉路上團圓了吧。

  只是理解歸理解,相信歸相信,人心的復(fù)雜在于,好的壞的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對于陳跡的抱怨,自然顯現(xiàn)在了與周圍人的交往中。

  很快,關(guān)于陳跡一家因為天地異變而舉家逃難,途中次子幼女失散,生死未卜的背景,就在陳跡父母帶著別處口音的抱怨中,慢慢坐實了。而陳家二老對于大兒子的埋怨,導(dǎo)致陳跡長時間蹲在山中采石,以謀生之名逃避家庭的作為,變得十分合理。

  就這樣,陳跡成為了嘉陵城的一名普通采石人,在嘉陵城定居了下來。

  雖然還是會有人好奇陳跡一家究竟從何而來,但嘉陵城畢竟是傀儡之稱,如今天下紛爭四起,多的是來路不明的逃難人,大家其實都沒有說出全部的實話。這并不會影響到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反而因為各自心中都有那么一兩個秘密,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反而更加融洽一些——都是天涯淪落人,總歸有些惺惺相惜的情感在里面。

  采石人是史前紀元一個很普遍的職業(yè),除了能夠謀生之外,也不乏有人因為一兩場機緣而飛上高枝變鳳凰。

  所謂采石,自然不會是采普通的石頭,而是蘊含靈氣的礦石。

  那些擁有充裕靈氣的礦脈,自然輪不到這些平頭老百姓去染指。但有一些零碎的,散布于深山老林之中,因為某種環(huán)境、機緣而產(chǎn)生的,未能形成礦脈的靈石,官家仙門不可能花大人力去尋找,卻又棄之可惜的,就需要這些缺乏穩(wěn)定的謀生手段,卻又稍稍能夠運用靈力的采石人來做了。其實就像是零工經(jīng)濟,不過是一種缺乏基礎(chǔ)保障的工作。

  采石人開采的礦石,會有專門的機構(gòu)收購,普通的礦石不會有任何溢價,甚至還會遠低于市場均價。事實上,收購這些礦石的人,為的也不是這些零碎。這些只是為了保障采石人在沒能采到稀有礦石的情況下,不至于餓死,以此來保障這些近乎免費勞力的采石人,不會減少。

  至于那些稀有礦石,很多采石人窮其一生,都很難遇到,不然也不會輪到他們?nèi)ラ_采了。大多數(shù)采石人,與《捕蛇者說》中的捕蛇人一樣,不過是在用性命拼一個溫飽而已。至于那一步登天的境遇,每個人心中都有,但不過是一種信念一般的東西而已。

  至于在采石的過程中遭遇意外,或者不幸遇上那些潛藏于深山的妖怪精魅,除了掙扎求生,怨天尤人的念頭,很少會有。

  像陳跡這樣擁有不錯家底的逃難者,采石人的隊伍里有很多——這批人與真正一次為生的采石人不同,極少會為了采石而去冒險,比如那些明顯礦石比較多的峽谷峭壁,他們就從來不去。

  這群人更多的是投機者,運氣好能賺一筆自然是好的,運氣不好,就全當(dāng)打發(fā)時間,以及,避禍——作為外鄉(xiāng)人的他們,自然需要忌諱一下嘉陵城的猜疑。流連深山是一個很普遍的做法,這樣不僅能夠避開被當(dāng)做細作的嫌疑,還有機會小賺一筆,何樂而不為。

  陳跡自然有這方面的考慮,但他進山,更多地還是為了修煉。

  深山之中,靈氣自然要比市井里充裕,而且更加豐富——雖然也更加雜亂。

  但陳跡主要的目的不是煉化,而是用之洗身,以增強自己的體魄。畢竟以現(xiàn)在的狀況,無論是傳統(tǒng)的武道還是練氣,陳跡都很難快速破鏡,只有做一些投機行為,迅速增強自己的實力——其實也就相當(dāng)于斷了自己武道登頂?shù)牡缆贰5鹊揭磺袎m埃落定,陳跡基本上,就只有走練氣士的道路了。

  本來走練氣士的道路,也是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畢竟武道登神一路,在史前百萬年,公開的信息里,只有一人而已——這條路本就是斷頭路。

  不過陳跡知道,百萬年武道登神的,還有一人,那就是自己的前世姬允。而姬允,也只是在當(dāng)年那那場決定人間命運的大戰(zhàn)中,才展露了武道登神的實力,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至今無人知曉的消息。

  陳跡之所以今生依舊想要武道登神,不是資質(zhì)好,而是武道一途,對于資質(zhì)的要求,比練氣要低得多。更多的,是對于心性的要求。煉體、煉氣、煉神、煉虛,除了煉虛,其他的過程,都是一個積極漫長的煎熬過程。在這種煎熬中,無論資質(zhì)好壞,受的苦都是一樣的——雖然資質(zhì)好的,熬過去了,得到的成就會更高,但熬不過去,就沒有這回事。而大多數(shù)人,就是熬不過去的。

  前世姬允,其實并沒有受太多的煎熬,因為死而復(fù)生的他,心性之堅韌,遠非常人所能想象——這也是當(dāng)初他的授業(yè)恩師,寧可冒險讓他死上一次的原因。

  姬允最終,天道和武道雙登頂,成為百萬年來絕無僅有的一人。而他的師傅,早在他死去的三百年里,身死道消。姬允甚至,都不曾見過他。

  如今的陳跡,未必就吃得了前世已經(jīng)經(jīng)受過的苦楚,畢竟他到底,還是一個全新的人。只是看過了世間最高處的風(fēng)景,就很難不心向往之。這或許就是,除了為了保障家人的未來之外,他非要去流月城的一點點私心吧。

  不知城中故人,如今猶在?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