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為何詩人彌爾頓在目盲之后,居然能寫出平生壓卷之作《失樂園》,而音樂家貝多芬也在失去聽覺之時創(chuàng)作了那醞釀最深、體例最完整的作品——《命運交響曲》?足見每每在嘔心瀝血之作的背后,蘊藏了多少生命之沉痛。
這兩個目盲耳聾的例子也同時令我想到一個普遍的事實:那就是,一般總把與生俱來之聽覺與視覺看成理所當然,殊不知擁有二者乃是一種恩賜。我常想,人要在喪失聽覺或視覺以后...
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為何詩人彌爾頓在目盲之后,居然能寫出平生壓卷之作《失樂園》,而音樂家貝多芬也在失去聽覺之時創(chuàng)作了那醞釀最深、體例最完整的作品——《命運交響曲》?足見每每在嘔心瀝血之作的背后,蘊藏了多少生命之沉痛。
這兩個目盲耳聾的例子也同時令我想到一個普遍的事實:那就是,一般總把與生俱來之聽覺與視覺看成理所當然,殊不知擁有二者乃是一種恩賜。我常想,人要在喪失聽覺或視覺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