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中,高喊烏拉的有李長弓。
臨行前分到的一口伏特加從喉嚨一直燃到了胸口,熾熱的血像是要燒穿胸膛似的。
一片混亂中,一陣“呲呲”聲響起,就像是對面有成百上千個人在同時撕裂布帛似的。
外號“希特勒的電鋸”的MG-42通用機槍每分鐘射速高達1500發(fā),被譽為整個二戰(zhàn)中最好的機槍,沒有之一。
數(shù)挺機槍形成交叉火力,彈雨已不能形容其威力,短短幾秒內上萬發(fā)子彈組成的彈墻讓沖在最前方的人成片倒下,密集的沖鋒陣列頓時空了一大塊。
在班排級步兵戰(zhàn)術中,德軍經(jīng)常會圍繞機槍進行作戰(zhàn),機槍手的代號是一號步兵,另外會有一名副射手攜帶四個50發(fā)彈鼓和300發(fā)彈藥,有時候還會配有一個攜帶兩個300發(fā)彈藥箱的彈藥手,可見德軍對于機槍的重視程度。
盡管如此,MG-42機槍不停射擊的話只需要一分鐘就能打光所有子彈,槍管也很容易過熱。所以一般都是經(jīng)驗豐富、心態(tài)穩(wěn)定的老兵作為機槍手。
在經(jīng)驗豐富的機槍手操控下,MG-42機槍的射速降低至200發(fā)每分鐘,在保證火力密度的情況下又極大的延伸了火力持續(xù)性。
如果能保證充足的彈藥,五六挺機槍就足以牢牢守住陣線。
只可惜他們面對的是一手締造“鋼鐵洪流”的蘇軍,下一秒鐘,無數(shù)輕重火力怒吼著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轟!”
李長弓右側的一輛T-34坦克開炮,近距離下主炮射擊產生的音浪讓他轟然一震,耳朵里嗡嗡作響。
76毫米口徑加農炮射出的高爆彈將一處火力點轟了個稀爛,如潮水般的人群在掩護下沖入作為第一道陣線,槍聲、慘叫聲、利器刺入人體的聲音此起彼伏的響起,陣地戰(zhàn)瞬間轉換為白刃戰(zhàn)。
不知不覺間成為先頭部隊的李長弓躍入一人高的壕溝中,抬手幾槍放倒一名措手不及的德軍士兵。
【擊殺一名德軍士兵,獲得20源點?!?p> 系統(tǒng)提示音響起,李長弓冒著槍林彈雨狂奔一路至此,剛喘幾口氣,回頭一看,卻沒見李二虎與其他幾人,應該是在沖鋒的時候走散了。
這種情況下李長弓也不可能去找人,只能暗道一聲自求多福,稍作休息后端著槍向戰(zhàn)壕另一邊走去。
此次反攻范圍囊括馬馬耶夫崗以及數(shù)個街區(qū),戰(zhàn)線拉的極長,沖得又極快。雙方都被打散了編制,無數(shù)散兵混雜其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亂局面。
李長弓端起槍剛轉過拐角,迎面撞上一人,兩人都是嚇了一跳,還好及時從對方的服飾上辨認出陣營。
是列夫,火車上跟他打了一架的那家伙。兩人恰好被分至同一班組。列夫因為強勁的臂力被任命為擲彈手,李長弓則因為在火車上給眾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而被任命為副班長。在這一點上毛子們同樣是以強者為尊,甚至更為甚之。
班長是一名在斯大林格勒活過兩天的“老兵”,兩天前他還是一名和李長弓一樣的新兵蛋子,兩天過后據(jù)說同船的人到現(xiàn)在只剩他和另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