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蘇隨口對信徒們糊弄了幾句,大致上讓眾人放心食用粗鹽,然后又做了兩個圓形的木頭板,讓制鹽小隊的信徒們拿這東西當(dāng)鍋蓋用。
隨后祂又在廠房里用沙子建造了兩個一人高的圓柱形石缸,為了保證這兩個石缸的密封性。
葉蘇還用建造術(shù)制作了兩個石頭蓋子,避免食鹽在石缸里存儲的過程中,受潮變質(zhì)。
隨后葉蘇也對眾人交代了一些事情,熬制食鹽過程中的一些小事情。
比如說,在從鍋里熬制完成后,還需要擺在外面,將熬好的粗鹽里面的水分在太陽底下曬干。
將這一系列的事情做完后,才可以將食鹽搗碎,然后放進(jìn)石缸里儲存下來,按照工作效率的高低,分批次供應(yīng)給信徒們。
葉蘇將這些事情交代完后,便離開了西海岸,回到了阿爾法營地里面。
作為一位神祇,祂的事情當(dāng)然不僅僅是熬制食鹽,整個阿爾法營地現(xiàn)在事情繁瑣,祂還需要去為其他信徒指導(dǎo)生產(chǎn)工作。
今后熬制食鹽這方面的事情,葉蘇就交給淉木氏和她手底下的幾個小頭領(lǐng),要是有什么工具受損,需要祂重新制作的話,派個人來阿爾法營地找祂就行了。
葉蘇走后,制鹽小隊的成員們在熬制海鹽的過程中,自然沒有葉蘇這樣方便的神力,可以瞬間完成一些工作。
他們還需要用葉蘇神交給他們的木桶,先從海里面提水,將這兩口大鍋灌滿。
最后還需要派一部分人在森林里砍伐樹木,搜集一些干枯的樹枝和柴火用來生火燒鍋。
雖然葉蘇從拉布拉多那里兌換了一批木炭,可祂并沒有將這批木炭交給淉木氏他們用來熬制食鹽。
木炭這種現(xiàn)如今在祂看來還屬于戰(zhàn)略性資源的東西,以后要利用到其它更有意義的工作中。
現(xiàn)在這種燒制食鹽的工作,對于火焰的溫度要求很低,并不必特意用木炭來燒開水。
至于那些柴火之類的東西,這片陸島上最不缺的就是樹木,甚至都不用制鹽小隊們,特意從阿爾法營地運(yùn)送木材過來。
他們只需要派出一部分人,就近在周圍的森林里砍伐一些樹木,就足夠他們熬制食鹽的燃料了。
……
葉蘇在將西海岸制鹽廠這邊的事情安排好后,便回到了阿爾法營地,今天祂還要看一看自己前幾個月安排下的試驗田,如今有什么具體的進(jìn)展。
幾個月前還是春天的時候,葉蘇就讓淉木氏從營地里挑選出來了五個青年人,讓他們負(fù)責(zé)在這二十畝試驗田里澆水,鋤草,犁地。
這五個年輕人也屬于那種身強(qiáng)力壯的,完全有資格進(jìn)入原先的伐木小隊,現(xiàn)在的制鹽小隊里面。
但是按照葉蘇的吩咐,淉木氏依舊是讓他們幾個在這試驗田里工作,最開始這五個青年人都有些不太情愿。
畢竟大家都是年輕人,他們看著自己以前的同伴們,都進(jìn)了伐木小隊里鋪設(shè)木軌。
原本和他們一樣平平無奇,如今一個個都受到了營地眾人們的熱烈追捧,這怎么能不令他們心底有怨言。
為此他們不止一次的對淉木氏請求過,希望加入伐木小隊里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淉木氏不得以對葉蘇說了這件事。
葉蘇最開始還以為有什么大事情,當(dāng)?shù)k得知是這個原因的時候,便在營地里發(fā)出指令:
在試驗田里工作的五名年輕人,付出的勞動力和伐木小隊里的成員一樣,應(yīng)該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和榮譽(yù)稱號。
葉蘇畢竟是阿爾法營地至高無上的神祇,祂說的話當(dāng)然是金科玉律,沒有任何人敢在阿爾法營地違背葉蘇神的指令。
就這樣,這五個年輕人在享受到了同等的物質(zhì)待遇和榮譽(yù)稱號以后,這才將心放下,全身心的投入進(jìn)了試驗田的工作里面。
實際上這五個年輕人的勞動強(qiáng)度,一點兒都不比伐木小隊的人勞動強(qiáng)度小,因為他們在這二十畝試驗田里,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用水澆地,鋤草,翻土之類的工作。
還需要親自捉蟲子,消滅一些危害莊稼生長的害蟲,這些事情做起來都比較復(fù)雜和吃力。
這些具體的工作,也是葉蘇親自吩咐下來的,現(xiàn)在營地里沒有后世的那些化肥和農(nóng)藥,這些具體的工作都需要信徒們用手親自完成。
有時候在田地里捉蟲子,這五個年輕人都要忙上好幾天,而且這些蟲子還很難完全清除掉。
這五個年輕人前腳剛把一批蟲子找出來掐死,隨后又有一批蟲子成長起來,繼續(xù)危害試驗田里的莊稼。
這五個年輕人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是盡量的做到控制害蟲危害莊稼的程度和范圍,根本無法做到完全根除這些害蟲。
葉蘇對此很清楚,祂也沒有強(qiáng)行要求信徒們將試驗田里的害蟲全部清除。
現(xiàn)在祂想做的是在這些試驗田里生長的狗尾草中,挑選出個頭較大,顆粒比較飽滿的種子,用作下一批種植的種子。
這二十畝試驗田,葉蘇想要做的根本就不是種出糧食,而是為今后培育出適合種植的粟米的種子。
現(xiàn)在試驗田里種植的這些狗尾草,根本沒有辦法食用,需要一代代的挑選出個頭比較大,比較飽滿的顆粒,用作可能會產(chǎn)生粟米的種子。
因為葉蘇雖然知道粟這種作物,是古代人將狗尾草經(jīng)過一代代的馴化,最后才得到后來的谷物粟米的。
但祂對此也僅僅只是知道,根本不清楚地球上的古代人,是如何將狗尾草馴化,培育成粟米的具體方法。
祂大致思考了一下,基本上明白了,以前的原始人是如何選育出農(nóng)作物的方法。
最開始狗尾草只是雜草,盡管在外形上就像是一個縮小版的粟米,但實際上如果用狗尾草果腹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
但是由于糧食的稀缺,原始人沒有辦法只能食用和種植這些野草。
而后在第二次種植的時候,就會特意,將個頭和顆粒比較大的基因突變的狗尾草種子留下來,作為下一次種植的種子。
就這樣,經(jīng)過一代代,數(shù)十年,數(shù)百年的挑選培育,一代代優(yōu)良基因的遺傳下,終于將這部分狗尾草,培育成了可以大規(guī)模種植的粟米。
基于這個原理,葉蘇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祂特意對這五個年輕人交代過,讓他們在種植狗尾草的時候,將那些種子的顆粒比較飽滿,碩大狗尾草留下來。
今天祂過來,就是想看看這五個年輕人,經(jīng)過幾個月的時間,現(xiàn)在的工作究竟做的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