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姮品度太后神色,知曉對方并不介懷這段過往,也就溫和地說了一句:“您若是想,未必就不能和此人共度白首?!?p> 壽陽太后笑了。
她當然能攛掇戀人與父母作對,鬧得不可開交,非她不娶,只是何必呢?
進了人家的門,生死榮辱就掌握在別人手里,公婆真心想要刁難兒媳婦,一年半載就能把人整得生不如死。
夫君就算有庇護的心,到底是親爹媽,親兒子,鬧歸鬧,最后還是一家人,到時候她如何自處?
更何況,少年慕艾,愛得是年輕貌美。
打從那時起,壽陽太后就知道,沒有政治資源是她揮之不去的硬傷。
過了短暫的激情期,就是彼此權(quán)衡利益。
紅顏易老,美人易得。
屆時,她才是真的任人宰割。
所以,一聽見昭國新太子即位,發(fā)妻也早就沒了,祝國沒有合適的公主去當續(xù)弦,索性送一批宗室女過去當妾,她毅然報了名。
既然都是拿青春和美貌換榮華富貴,她為什么不把自己賣給天底下最有權(quán)勢的男人,反要指望一個臣子呢?
壽陽太后無子,卻能被立為夫人,光有夫君的寵愛也行不通,還需要高貴的出身。
她的曾祖父是景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當時在昭國權(quán)傾天下,被封為壽陽君。等到景太后死了,襄王也沒殺這個和自己爭權(quán)的舅舅,只是把對方趕回祝國。
祝國當時丟了半壁江山,哪怕知道壽陽君是喪家之犬,卻也不敢真對襄王親舅舅動手,唯恐又惹來戰(zhàn)爭的借口。就還是恭恭敬敬給了壽陽君一塊豐腴的封地,逢年過節(jié)宮中還不斷有賜禮,說是宗室之首也不為過。
可就算是這樣,在她最年輕美麗的時候,也不被戀人的父母接納。進昭國太子府邸,也只能是個妾,必須以色事人,與許多出身卑微的歌舞姬們一起爭寵。
殷姮突然就懂了,壽陽太后為什么一度對權(quán)勢和財富擁有近乎病態(tài)的渴望——年少時被深深傷害過,心口破了一個大洞,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辦法治愈這個傷口。
但……
想到一件事,殷姮無聲在心里嘆了口氣。
她已經(jīng)算消息很不靈通的人了,依舊聽見了一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說壽陽太后殺了長公子的生母楚姬。
既然都能傳到殷姮耳中,那么該知道的人,肯定早就知道了。
包括長公子。
殷姮來之前也問過阿布,壽陽太后多年來斂財無數(shù),這些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堂堂一國太后,天底下最好的東西都往面前送,又沒有什么開銷。那么多金銀財寶,難不成都挖個地窖存起來?
阿布便道,早些年太后經(jīng)常會給陽泉君賞賜大筆金銀,這幾年倒是少了。
雖然后半句話,阿布沒說完,可殷姮也知道,太后怕是在幫長公子存著。
這令殷姮不知道說什么好。
陽泉君就是個酒囊飯袋,對國家毫無貢獻,只知花天酒地,爭權(quán)奪利,往宮中送美女。早幾年殷長贏還要借對方身份略略一用,現(xiàn)在早就扔到一邊,俸祿照發(fā),爵位不變,正經(jīng)差事卻一個都不派。
補貼這種人,哪怕金山銀山都是打水漂。
可能在壽陽太后心中,陽泉君還是當年相依為命的弟弟,可看太后這幾年的態(tài)度……怕也是醒悟過來了。
說實話,因為中天臺進貢的藥妝、藥膳等等,壽陽太后這幾年非但沒見老,反而有些逆生長。四十多歲的人了,瞧上去也就二十七八的模樣。
可殷姮看得出來,太后的心已經(jīng)有點老了。
年紀大了,爭勝的意氣沒那么重了,免不得有點孤單,想養(yǎng)個孩子。
若說一開始,太后只是想著手上有個公子,萬一殷長贏出什么事,自己也有籌碼??砷L公子一出生就是養(yǎng)在太后宮里,時間久了,太后真的就開始為長公子一心一意地打算了。
若非如此,壽陽太后也不至于命人殺了楚姬。
壽陽太后又不傻,難道不清楚,無論她做得再多,一旦有殺母之仇卡在這里,就算翌日長公子成為大王,也不可能真心對她么?
親媽再怎么不好,那也是親媽,其他人怎能奪走她的性命?
但壽陽太后歷經(jīng)四朝,在宮廷摸爬滾打,知曉殷長贏的后宮成分之復(fù)雜,前所未有。
這不是某個家族之間的角力,而是以曾經(jīng)的國家,知名的學(xué)閥為團體,從而你死我活的爭奪。
假如有王后、有嫡子,或者有寵妃,有愛子,倒還沒什么。
正因為殷長贏不偏袒任何一個,長公子才如此顯眼。
其他公子不想爭,還能安安分分做個鵪鶉,擺出一副我就只當富家翁的架勢,人家也不會沒事惹到你頭上,多一個敵人。
長公子呢?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是多少年的觀念,根深蒂固,改不過來。
長公子只要活著一天,就是明晃晃的靶子,又有那么一個不省事的親娘。將來人家要坑他,只要從楚姬下手,一坑一個準。
哪怕是宮中的寺人、宮人們,要問更聽壽陽太后的,還是更聽長公子生母的……這還用問嗎?
長公子自有親生母親在,怎么可能比曾祖母還親?
真走到那一步,長公子要么被親媽坑死,要么就為了王位,要把親媽(連帶著母族一群不省事的破親戚)弄死。
要知道,宋太后犯下謀逆大罪,殷長贏都沒殺她。
雖然壽陽太后和殷姮都知道,這是因為宋太后曾經(jīng)庇護過殷長贏這個兒子,他才手下留情。但外人不知道啊,還以為大王孝順呢!
長公子若對生母下手……
在世人眼中,以子弒母,這是明晃晃的把柄,不配為君。
不爭就是死,爭就不能留這個不省事的親媽,壽陽太后當然是希望長公子好的,所以才提前下手,把惡人給做了,免得長公子將來進退兩難。
這些道理講出來,誰不懂呢?
哪怕是三公九卿們聽了,對于壽陽太后的做法,也只會叫好——他們怕了宋太后這種胡攪蠻纏的主,將來再來個差不離的,沒人受得了。
可道理歸道理,讓一個六歲的孩子接受“曾祖母為了你,殺了你親媽”,這也太過分了點。
加上楚姬對下人十分殘酷,非打即罵,對其他人飛揚跋扈,令人生厭,但對兒子噓寒問暖,就是個溫柔體貼的母親,沒留下半分壞印象。
這就更要命了。
將來如何,都應(yīng)該是長公子自己的選擇,你替他把這個決定做了,他恨你又有什么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