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早,毓秀便來到學(xué)校外面的“繡緣精品工藝店”。
這是毓秀大一時和堂姐一起開的,生意不錯,很受年輕人的歡迎,店面不是很大25平米左右。
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里面專門有個給毓秀用的繡室,店里主要賣的都是一些手工的小繡品,有各式各樣的發(fā)飾、扇子、包包等等,毓秀送給室友的荷包就是店里的熱賣品之一。
由于是早上,毓秀來到店里時,人還很少。
“媛媛,來了,吃早飯了沒”正趕上堂姐吃早飯。
“不用了堂姐,我吃過了”說著便進去了。
媛媛是李毓秀的小名,由于小時候的毓秀愛哭,老一輩的人覺得,應(yīng)該找一個八字相配人來壓一壓,所以便人認(rèn)一個干媽,小名便是干媽取的。
來到繡室里,拿出還未繡完和荷包,這個荷包和掛在自己書包上的荷包一模一樣,只是更精致一點,雖然還未繡完,但不難看出。
這些天毓秀都會來這里———繡荷包。
一切準(zhǔn)備就緒,毓秀就開始繡起未完成的荷包,一針一線都如此的用心,把自己的心意一點一點繡進去。
不由得想到劉惠說的話,為什么會喜歡羅忠霖,非要說為什么,自己也說不上來,反正就是喜歡上了。
新生入學(xué)大會上,作為前輩并且考上本校研究生的羅忠霖,穿著黑色的西裝,梳著整整齊齊的頭發(fā),他的聲音讓人著迷,顯得很穩(wěn)重且又富有磁性的聲音,給人一種安全感,感覺很踏實。臺上的他是如此的自信,一舉一動都是成功人士的談吐。
毓秀承認(rèn),自己是被他的聲音吸引了,而且他給自己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有時候,一眼便是萬年。
繡著繡著不小心扎到自己的手,下意識的含在嘴里,突然感覺這個場景很熟悉。
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是為了送人禮物繡了幾天,才繡好一個荷包。不過好多年過去了,小哥哥的臉已經(jīng)記不清了。
但和小哥哥說的話,到是記得很清楚。
毓秀從小便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她6歲那年便外出打工了,一年也只有過年回來幾天,匆匆忙忙的來,又匆匆忙忙的離開。
因此,上高中以前都是和奶奶住在農(nóng)村里。
還記得自己上小學(xué)一年級的時候,暑假村里來了一群老師,說是來支教的,同行的一個女老師帶了一個小哥哥過來。
小哥哥長得高高的,很好看,但是整個人看起來冷冰冰的,他也和大家一起上課,不過是坐在最后面的,因為坐在前面會擋到其他人的視線,而且半個月相處下來,毓秀從未聽他講過一句話。
后來聽其他老師說,小哥哥的父母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業(yè),把他留給爺爺奶奶帶,這次帶過來是想讓他體驗生活,鍛煉一下自己。
小毓秀不知道什么事體驗生活,但她知道小哥哥和自己和村里大多孩子一樣,很可憐。
于是鼓起勇氣跟小哥哥說:“哥哥,你跟我回家吧”
小哥哥:“……”
看著眼前像個豆芽一樣瘦小的女孩,他不知該如何回答。其實他也注意她很久了,剛來的那天就一直盯著自己看,每次上課前總是往他那看一眼,想不到她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竟是跟她回家。“
好”不知怎地,自己居然同意了,和小毓秀一起回家了。
一路上,小毓秀像個小麻雀似的嘰嘰喳喳說個不完,盡管自己一句話都不回。
“哥哥,你多大了”
“哥哥,你為什么會來這里呀,村里有好多好玩地方,我可以帶你去的”
“哥哥,你吃過甜草根嗎,可好吃了,還有刺泡果,山上好多的,都快熟了”
雖然小毓秀話很多,很吵,但自己并不覺得煩,便一直聽著,直到……
“媛媛,回家吃飯了”
“奶奶”聽到奶奶在叫著自己便開心的跑了過去,對著奶奶興奮的說道:“奶奶,這個就是我跟你說的哥哥,我把他帶回來了”
“奶奶你好”小哥哥很有禮貌的問候道。
看著眼前這個穿著一身藍色的上衣、黑色褲子,雖然有點破但很整潔,一頭灰白色麻花辮的老人,臉上的皺紋也遮不住一張慈愛的笑臉。
老人看著面前的男孩,慈愛的說道:“你好啊,歡迎你來媛媛的家,我是媛媛的奶奶”。
看著面前慈愛的老人,小哥哥繼續(xù)介紹說道:“奶奶好,我是小鐘”
“那小鐘,不介意的話和我們一起回家吧”說著,奶奶牽著小毓秀的手往家的方向走。
小鐘也跟著她們回去了。
自那天之后,兩人漸漸熟了,小毓秀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帶著小鐘哥哥去挖了甜菜根,上山摘了刺泡果。而小鐘也會跟她講一些城里的新奇的事物
這天,小毓秀那這老師新教的詞跑過來,不解的問道:“小鐘哥哥,什么是‘哈比柏四得’啊”
說著把寫的歪歪扭扭的本子遞了過去。
看著上面慘不忍睹的英語,小鐘讀了一遍并解釋說:“happy birthday就是生日快樂的意思”
“生日快樂是干什么的呀”
“生日快樂啊,就是在每年你出生的日期對你說的一句祝福的話,還有禮物和蛋糕”
聽著小鐘哥哥說的話,小毓秀又不懂了,禮物她知道,但是蛋糕是什么呀
于是又問道:“蛋糕是什么樣的呀可以吃嗎”
小鐘意識到這里的孩子都沒出去過,不知道蛋糕是什么,耐心的對她說:“蛋糕就是一種圓形,軟軟的,上面蓋著一層白色像泡沫一樣的東西,甜甜的”
小毓秀天真的回答道:“像饅頭一樣嗎,有白砂糖一樣甜嗎”
望著她期待的臉龐:“對,像把砂糖一樣”
“奶奶說我的生日1月1號,還沒到呢,那哥哥的呢”
“我啊,我的是在5月20號,早就過了”說著有點遺憾的看了看那抹正在講課的身影。
“哦”
晚上回家后,小毓秀便叫奶奶教自己繡禮物,奶奶便開始教她繡最簡單荷包。
小毓秀花了幾天的時間才繡好,還在上面繡了一朵小花,聽小鐘哥哥說,它叫雛菊,于是一朵繡得歪歪扭扭的花出現(xiàn)在荷包上。
繡好后,小毓秀拿著爸爸的圓珠筆,寫的一手‘好字’,把自己對小哥哥說的祝福寫在紙上,并放進荷包里。
在小毓秀繡好荷包的這天,來支教的老師們要走了,這也意味著,小鐘哥哥也要走了,再也見不到了。
當(dāng)她找到他時,他正在村口的那顆槐樹下等她。
小毓秀急忙跑了過去,帶著哭音問道:“哥哥要走了嗎,像爸爸媽媽那樣嗎,還會回來嗎”
此時村口聚集著一群孩子和老人,年輕的父母很少看到,孩子們和小毓秀一樣,同樣詢問著老師們何時還會再來。
小鐘雖然也很不舍,但還是對她說道:“媛媛,還記得我跟你說的話嗎,我們都有自己的家,我只是回自己的家了,我們不是說了將來一起上大學(xué)的嗎,到時候又見面了,而且可以寫信啊”
“知道,我們說好了的,一起上大學(xué)的,到時候就不離開我了”
小毓秀雖然知道,但還是忍不住。
小鐘又安慰了她好一會。
小毓秀才拿出自己準(zhǔn)備的荷包送給了小鐘說道:“這是我補給你的生日禮物”
小鐘接過,摸了摸她的頭:“謝謝你,媛媛,我很喜歡”
看著哥哥露出的微笑,小毓秀覺得她被迷到了。
很快,接人的面包車來了,也意味著,他們真的要分開了。
小鐘最后抱了抱小毓秀,在她和耳邊輕輕說道:“李毓秀,要記得我,我叫羅忠霖,別忘了”
說著便離開了,看著眾人的離開,孩子們哭聲頓時更大了,但小毓秀沒有哭,她記得哥哥對她說的話:要做一個樂觀堅強的孩子。
抹了抹眼角的眼淚,大聲對著開走的面包車大喊道:“哥哥再見,我會想你的,我會做到的”
直到面包車的身影再也看不見,小毓秀才跟著大人們離開了。
但對于這些小時候的事情,她還記得,但卻怎么也想不起小哥哥在自己耳邊說的話了,也因此不記得他的名字。

九木梳
作者本人小時候和毓秀一樣,是個留守兒童,記得2年級暑期的時候有一群大學(xué)生,來到我們村里來支教,雖然時間很短,只有短短兩周,但也教了我們很多的東西,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英語,什么是26個英文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