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星辰故事在開始

帝85章 炸天幫早讀道教圣典《道德經(jīng)》人間解析80

星辰故事在開始 水火星辰海 4392 2021-02-05 10:20:45

    第71章知不知矣

  【原文】

  知不知①,尚矣;不知知②,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是以不病。

  【注釋】

 ?、僦恢河袃煞N解釋:一是知道卻自以為不知道,一是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

 ?、诓恢翰恢砸詾橹?。

  ③病?。喊堰@種毛病當作毛病。

  【譯文】

  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道,這是最好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人沒有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對待,所以他就沒有缺點了。

  【導讀】

  智者唯恐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陷,他們尋找自己的缺陷,改正自己的缺陷,所以不會被缺陷困擾,相反,那些愚者唯恐自己的缺陷暴露出來,整天為了文過飾非而惶然若失。世人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勇敢面對自己的缺陷。

  【解析】

  老子在這一章談到了人性的弱點之一:不懂裝懂,認為這是一種病態(tài)。其表現(xiàn)是剛愎自用。在前邊的章節(jié)里,老子曾提出過“自知者明”的觀點,這一觀點告訴我們,能夠認識自己才算高明。所以,我們只有真正做到自知了,才不會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是。

  老子說:“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斑@句話中,“知不知”意為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無知。”“不知知”意為自己不知道卻以為自己知道,把無知當有知。這句話意思是說,知道自己的無知是高明的,而本來不知卻以為是知就是弊病了。老子在這里表達的思想,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話:最聰明、最有知識的人是承認自己無知的人。而孔子也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斑@句話是說知道自己有某方面的知識和知道自己沒有某方面的知識,兩者都是知識。不論是蘇格拉底,還是孔子,他們都強調(diào)入要有自知之明。

  老子在對“不自知”的人作了一番剖析之后,又將圣人的“不病”擺在了世人的面前,并以此進行對照,結果不說自明了。圣人怎樣呢?下面一句話給了我們答案。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鼻耙粋€“病”字為動詞,足痛恨、疾恨的意思;后一個“病”字為名詞,本指疾病,這里指的是那種自己無知還自以為有知的愚不可及、無可救藥之人。老子為什么說圣人沒有毛病呢?在老子看來,圣人本身不是沒有缺點和不足,而是圣人能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時間久了,他也就沒有什么毛病了。這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不病”了。這里的不病應該理解為心理上、思想上不為外物所蒙蔽。換句話說,也就是能夠洞察一切。所以,圣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能及時糾正自己的缺點,而不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所以圣人的品德日臻完善,逐漸成為眾人學習的楷模。

  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生存,都一定會與他人、社會及自然界發(fā)生聯(lián)系。我們每個人都是整個世界中的一份子。作為整體中的個體,我們怎樣才能與他人和睦相處呢?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須克服自以為是的弱點。

  如果一個人不把自己定位好,制定出不適合自己的目標,而他仍要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兩努力奮斗,并且自以為自己意志堅定,那么這樣導致的后果恐怕比沒有目標更加可怕。剛愎自用、沒有自知之明帶給人的不是成功的幸福,而是失敗的痛苦,這種盲目心理能讓人付出慘重的代價。例如,我們?yōu)榱俗非笫聵I(yè)或者愛情的成功,常常無所顧忌地奮勇向前,這本來是好事,但是一旦走錯了路,又聽不進別人的良言,那么帶來的后果將是可怕的。

  剛愎之人常常是狂妄之徒,狂妄的人常常在無意中傷害他人的自尊心,而自己也常常因為這種無意而受傷。有一些人,并不一定沒有才華,其不能施展才華的原因就是太狂妄。沒有多少人樂意信賴一個言過其實的人,更沒有多少人樂意幫助一個出言不遜的人。

  剛愎之人,多是無禮之人;無禮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終失敗之人。大凡具有大將風度之人,多具有謙遜的品德;而剛愎之人,骨子里總是透著一股小家子氣。最糟糕的當算是既剛愎又無能的人,剛愎使他什么都敢干,無能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團糟。有時剛愎者盡管心中已感覺到自己錯了,但仍堅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而這一點最讓周圍的人受不了。固執(zhí)是剛愎者的一個手段,用來獲得想要的東兩,別人越反對,他就越是非要不可。這種固執(zhí)讓別人討厭。長此以往,他就會發(fā)現(xiàn)別人都躲著自己。

  一個驕傲自滿的人必定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面對一一個狂妄而驕橫的人,我們無須與之理論,時間自會證明他的實際價值,事實自會懲罰他的無知可笑。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我們都要堅持“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原則。

  要明白世上萬事萬物都處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之中,只有根據(jù)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計劃策略,才能處處掌握主動權,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而剛愎者則恰恰相反,他們最大的缺點就是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完美無缺的,因麗常常表現(xiàn)得驕橫跋扈、一意孤行。他們往往高估自己而低估對手,這樣就容易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導致判斷失誤,遭遇失敗。

  王弼《道德經(jīng)注》

  不知知之不足任,則病也。

  不知道人的思維、思慮是不足以被完全依靠的,就是犯了錯誤。

  蘇轍《老子解》

  道非思慮之所及,故不可知。然方其未知,則非知無以入也。及其既知而存知,則病矣。故知而不知者上,不知而知者病。既不可不知.又不可知,唯知知為病者久,而病自去矣。

  道不是通過思考能夠完全理解的,所以說它不可知。然而正是因為還沒有知道,錯誤的見解就無從影響。等到知道了一些而自以為自己知道了,就出問題了。所以知道人的思維的局限,知道真正的道是不能通過思考、學習得到的,而不去獲取那些不足以了解、甚至會引起誤解的、片面的、膚淺的知識,這樣的人是上等層次的;不知道真正的道是不能通過思考、學習得到的,而去獲取那些片面的、膚淺的知識,是錯誤的。既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又不能把智識看得太重要,只有認識到自己有智識、懂得很多是個問題,如果能把問題看成是問題,問題自然會解決。

  【經(jīng)典解讀】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知人者智,知自者明,只有了解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能不斷彌補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故而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智者唯恐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陷,于是以銅鏡正衣冠,以人言察得失,以往事觀興敗,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那些自以為完美卻十分愚昧的人,卻唯恐看到自己的缺點,唯恐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殊不知“人之視己,如見其肝肺”,這種掩耳盜鈴的行為只能欺騙自己,不僅得不到好處,反而阻止了自已的進步,成為天下笑柄。

  《戰(zhàn)國策》中記載了“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

  鄒忌身材、容貌出色。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麗,于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庇诌^了一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已覺得不如他美麗;再照著鏡子看看自已,更覺得遠遠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p>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墒俏业钠拮悠珢畚?,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nèi)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

  齊威王說:“說得好?!庇谑窍铝艘坏烂?“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闭顒傄幌逻_,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guī)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了敵國。

  所以說,得道之人不是沒有缺點,而是他們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并及時改正,如此他們才能缺點越來越少,以至于讓別人不能發(fā)現(xiàn)缺點。

  【哲理引申】

  秦朝末年,政權被宦官趙高把持,秦二世整天只知道飲酒作樂,天下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只好起兵反秦。從陳勝、吳廣發(fā)出第一聲怒吼后,起義的烈火立刻燃遍了關東大地。

  地方官吏無法鎮(zhèn)壓,只得向朝廷匯報,秦二世聽到這個消息后,就召集群臣商討對策。秦二世向身邊的博士和儒生們問道:“楚地派去守邊的士兵半路造反,現(xiàn)在已經(jīng)攻下蘄縣,攻入了陳郡,你們說該怎么辦?”三十多個博士儒生們都一齊說:“做臣子的絕不能興師動眾,誰興兵聚眾那就是造反,對于造反的人絕不能寬恕,請陛下火速發(fā)兵前往剿滅?!鼻囟酪宦犇樕t,原來他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親自打理政務了,平時都是自己飲酒作樂,由趙高處理這些事務的。而趙高向他匯報的國家情況都是四方邊境不見狼煙,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人民都感激皇帝的恩德,整日歌功頌德。他得到發(fā)生起義的消息后,并不完全相信,而是認為這是地方官吏的小題大做,沒想到這些博士儒生們競然都相信天下發(fā)生起義了。

  這時一位老博士忽然走出來說:“他們剛才說的那些都是謬論。如今天下歸為一統(tǒng),各郡各縣的城池都已鏟平,民間所有的兵器都已銷掉,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布用不著這些東西了。當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備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于職守,四面八方都像輻條向著軸心一樣地向著朝廷,在這種情況下,哪里還有什么人敢‘造反’呢!那些人不過是一群偷雞摸狗的盜賊,哪里還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們很快就可以把他們逮捕問罪了,有什么可擔心的!”這位老博士名叫叔孫通,因為精通儒術被召進了朝廷,做了個待詔博士。

  秦二世聽了叔孫通的話,立刻轉(zhuǎn)怒為喜,說:“好。”然后又挨個問其他的博士儒生,博士們有的人說是“造反”,有的人說是“盜賊”。于是秦二世讓御史把那些認為是造反的人都抓起來,投進了監(jiān)獄,說造反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他們身為博士競然相信這么明顯的謊言,真是愚昧。而那些說是盜賊的人一律無事,都被放回,同時,秦二世皇帝還賜給了叔孫通二十匹絲綢,一套新衣服,并給他提升了職位。

  叔孫通出了宮門,回到住所后,那些儒生們都斥責他說:“你怎么能如此拍馬屁呢,豈不違背了圣人的教誨?”叔孫通說:“你們不了解,我剛剛是救了大家。皇帝被趙高蒙騙,已經(jīng)聽不進去正確的話了,如果大家都堅持說真話,惹怒了他所有人都會被投進大牢?!闭f罷,就卷起行李逃走了。秦二世相信了天下無事的謊言,繼續(xù)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直到被趙高殺死也沒有省悟過來。

  真正的智者,唯恐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缺點,每日要“三省其身”,聽到別人指出他的缺點就欣喜不已。而愚者則唯恐別人發(fā)現(xiàn)、說出自己的缺點,所以他們每日生活在自己夢幻的完美之中,永遠不會進步。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