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留下來的幾本書中,只有三本可堪一用。
其中一本名為《元泱諸方略注》的書,沈默看得極為入迷。
《元泱諸方略注》類似于凡人間的地理書志,上面詳細介紹了各個修仙門派以及各個著名的修仙家族,并且,對于各個地方的草藥礦石的出產(chǎn)情況也有詳細的介紹,甚至還提到了一些古修遺跡寶藏秘地等東西,看得沈默著實是漲了不少見識。
他此時才知道,原來這世界寬廣得難以想象,凡人所處的世界,只是極小的一部分,修仙者們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
這片土地被修者們稱為元泱大陸,其幅員廣闊,人口何止億萬。
元泱大陸的東部瀕臨滄海,滄海中有蛟龍精怪,非常危險;而西部靠臨昆脈,山川險惡,多有荒漠;南部連綿萬山,其間多有高階妖族,人修難以寸進;北部是冰封萬里的雪國,罕有人跡。
而如今沈默所處的斷龍山脈,只不過是這片大陸上稍靠南方的極小的一個標注,甚至連在凡人看來雄踞天下的南青國都沒有標識,想必南青國這種凡人國度,在仙人的眼里,也不過是過眼云煙吧。
在《元泱諸方略注》所示的勢力地圖上,面積最大的要數(shù)四個門派,分別是太乙劍閣、爛柯寺、道宗及清靈派,光是這四大門派所占之地,就囊括了元泱大陸的四分之一。
據(jù)書上所載,這四大門派都是傳承了數(shù)萬年以上的修仙大門派,底蘊何其深厚,縱是其他那些中小門派聯(lián)合起來,也不一定是對手。
沈默牢牢記下了這四大門派的名稱,他心中暗自決定,將來若是出山,想在修仙一途上走得長遠,定是要拜入這四大門派之下的,就算是當個什么所謂的外門勞役也應當是大有裨益的。
除了元泱大陸之外,《元泱諸方略注》還略微提及了一下這方世界的其他大陸,據(jù)說在元泱大陸之外,在滄海的那邊,還有與元泱大陸差不多大小的陸地,只是那些地方靈氣較為稀薄,遠沒有元泱大陸這般好的條件進行修行,在元泱大陸上,靈脈無數(shù),靈氣充裕,駐扎著無數(shù)的修仙門派和家族,是這一方世界修仙最為鼎盛的地方。
而另外兩本書,一本是一個名為巨鯨門的修仙門派的門規(guī)內(nèi)律,另一本是個修仙家族的家規(guī),應該就是那位光頭仙人的門派和家族了。沈默原想在《元泱諸方略注》上找一找這個巨鯨門,可連個細小的標識都沒有,也不知是這門派太過弱小,書中未曾提及,還是說這《元泱諸方略注》成書太早,未能將其列入。
沈默對這兩本門規(guī)和家規(guī)可提不起什么興趣,只不過在書中有提及一些修仙界基本常識,以及一些所謂的靈力操縱的基礎法訣,這可讓他高興壞了。
一直以來,他都是靠著自己的摸索進行修煉,效率極慢,如今有了這些基礎法訣,可是能讓他少走很多彎路的。
此時他才知道,自己體內(nèi)的暖流被稱為靈力,是修仙者的修行之本,也是劃分修仙者強弱等級的基本標準。
簡單來說,一個人體內(nèi)的靈力越多越精純,這個人就越強,他的等階也就越高。
按照修仙界的通行劃分,分別有引氣、筑基、金丹、元嬰、化神、煉虛、合體、大乘等一系列等階,而每個等階都還能再細分幾個階段。
就如引氣期來說,因為其乃修行基礎,劃分得格外精細,共有九層,每上一層都愈發(fā)困難,按沈默這僅僅修煉數(shù)月的水平,也不過引氣一層而已,只能算是剛剛踏入了修行的大道之中。
另外,靈力可分五行,為金、木、水、火、土,修煉時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是由人的靈根屬性所決定的。
靈根這東西虛無縹緲,但又確實存在。按照修仙界不知多少萬年來的經(jīng)驗,靈根是修仙的根本,有靈根才能修行,沒有靈根則根本不可能修煉大道,而且靈根極其稀有,千萬人中或許才有那么一兩個。
并且,靈根屬性越少,則代表一個人對某種屬性靈力感知和運用能力越強,那便說明這個人在修行之路上能走得更遠,反之,若是四靈根甚至五靈根之人,在修煉之路上會比靈根較少之人難上千倍萬倍,其修行之路也走不了多遠。
當然,靈根也會出現(xiàn)變異,產(chǎn)生冰、雷、風等奇特屬性,也不比雙靈根或單靈根的差。
靈根此物,是人先天決定,在娘胎里時就已經(jīng)定型,極難改變。
故而在修真界流傳了那么一首打油詩:“修者千千萬,成仙只一人,一分勤苦功,兩分買丹藥,三分靠功法,四分隨天命,剩下九十分,全都看靈根?!?p> 這首打油詩雖然有些偏頗,但也道出了靈根的重要性。
當然,天無絕人之路,歷史上也不乏有大毅力大機緣之人,可逆天改命,強行轉(zhuǎn)換靈根。
就比如書中介紹的那三萬多年前最著名的大修士趙閔,他生來只是個五靈根之人,幾乎與凡人無異,但其乃某個化神老祖的唯一子嗣,這個老祖為了趙閔能在仙途上更進一步,不惜一切代價,又損耗了千年修為,才將將把趙閔的靈根提為三靈根。
這個趙閔也是爭氣,他憑著極好的機緣和祖上的厚賜,不過八百多年,居然也風風火火地修至化神期,權(quán)傾一方,轟動一時。
不過,這種修者實乃鳳毛麟角,幾千年都可能出不了一個。
沈默暗自感嘆,原來自己已經(jīng)這么幸運了,居然是有靈根的人,要不然這《兩生經(jīng)》他就算是再練個十年也練不出個二五六來。
他以前都沒注意到靈力還有顏色,見書中描述,便按照書中所教的方法內(nèi)視己身,發(fā)現(xiàn)自己的靈力泛著極淡的青色,想來應該就是木屬性靈力了,也就是說他是以木屬性的靈根為主,至于到底是幾靈根,那就得用專門的高級法訣或者用法器來檢測了。
但看那淡青色間夾雜的些許藍黃之點,想必自己的靈根屬性也不是太好。
不過沈默也沒有如何喪氣,自己都能修仙了,這可是天大的機緣,若是還想來個絕世天資,那可就太貪心了。
再者說了,他不過是個才剛剛引氣一層黃毛小二,筑基都不懂能不能修得到,這些虛的想太多也沒什么意義。
修行路上困難重重,一半靠自己一半靠時運,指不定哪天一個小不心就身隕道消,還談什么長生不長生、靈根不靈根的呢。
通過翻閱,沈默也明白了那個小布袋其實是修仙者常備的儲物袋,是將極為高明的空間神通轉(zhuǎn)化成外物使用的結(jié)果,這也是在無數(shù)嘗試將高等級神通法則轉(zhuǎn)化為人皆可用的案例中,極少數(shù)成功的例子。
而儲物袋里的那些玉石,其實是一種被稱為靈石的東西。
這世間有靈脈,靈脈可生靈礦,這靈石便是從靈礦中挖出來的。靈石除了能夠快速補充修仙者體內(nèi)的靈力外,還是修仙界通行的貨幣,這一塊小小的靈石比凡間所使用的黃白之物可貴重多了。
沈默清點了一下,自己從那光頭仙人身上共搜到了約一千多塊下品靈石,十五塊中品靈石,還有一塊上品靈石。
按修仙界的換算,這一塊中品靈石值得至少一百塊下品靈石,而上品靈石至少價值一萬下品靈石,算下來統(tǒng)共有一萬多下品靈石的財富。
他作為一個修仙界新人,也不知道這些靈石價值幾何,只是將一個靈石當成一個銅子兒來看,覺得一個那么厲害的仙人,居然只有一萬多塊下品靈石的財富,也不過一萬多銅錢的身家,也是挺窮的。
直到后來讀了光頭大漢那些處理家族事務的玉簡,他才知道,以那光頭大漢筑基期的修為來說,這一萬多靈石也算得上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況且外邊像他這種引氣期一二層的小輩,身上的靈石一般都不會超過十個的。
另外,沈默原以為,儲物袋里那些個小玉牌也是修仙界的某種貨幣,后來翻到書本后面才知道,原來這些玉牌被稱為玉簡,是用來記錄各種事物內(nèi)容的,需要用一種稱為神識的力量進行閱讀或者刻錄。
沈默興沖沖地從書中學了基本的神識操控之法,想對那些玉簡一探究竟。
但讓他失望的是,這些玉簡里根本沒有什么功法或者法訣,基本都是些門派和家族事務。另外,還有些他暫時用不上的豢養(yǎng)靈獸和種植靈植的內(nèi)容,甚至有份玉簡里刻錄著全套的《美嬌娘三十六妝容全解》,搞得看完后的沈默臉綠不已。
對于這些修仙界的基礎常識,沈默翻看了數(shù)遍,就牢記在心,他現(xiàn)在最關(guān)心的還是那些法訣神通,畢竟日后若是出了山,總得要有些自保之力才行。
故而從此之后,沈默每日便加了一樣功課,那便是修煉書中所載的法訣。
這些法訣五花八門,什么火球術(shù)、小云雨訣、梯云縱之類的,全都極為實用,尤其是那梯云縱和聚力訣,兩者相持,只要靈力可濟,日行數(shù)百里都沒有問題。
這可比他之前胡亂試驗不得要領(lǐng),來的有效率得多了。
當然,修行之路極為枯燥,練習法訣等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沈默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閉關(guān)打坐,不斷吸納煉化外界的靈氣,將之變?yōu)榭蔀榧河玫撵`力。
這一過程極為緩慢,考驗的便是人的耐性,不過沈默在這山里,除了尋食狩獵,也沒什么事可做,倒是也能耐得下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