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搖了搖頭,語重心長的道:
“可悲!可嘆!”
這下,要不是為了形象,所有人都想翻白眼了。
那廂卻還沒有自知之明,悄然低首無限嬌羞:
“小師妹,你覺得我說的可在理?”
明落只得呵呵干笑了兩聲,頷首配合道:
“在理!在理!”
紫闕見師兄弟們越發(fā)沒個著落,只得出聲阻止,凌然道:
“好了,就先這樣吧。明落,師父已在后山侯你多時,你稍做片刻休息,便前去見見師父他老人家吧?!?p> 明落誠懇回到:
“明落知道了,大師兄?!?p> 話落,垂眼瞧了瞧明落,神情卻與方才迥然。
沉默了半響,語氣倒是和藹溫柔不少,卻語重心長的對明落道:
“明落,師父為了你,付出頗多,你可莫要讓師父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p> 明落沉吟半響,鄭重地點點頭,道:
“這是自然。”
--
蘇離喜清凈,居住之地唯一要求就是滿足清凈即可。
就連收徒弟也是,為了清凈,加上明落,也不過堪堪八個,明落不才,堪堪好排在第八······
大師兄紫闕,二師兄齊軒,三師兄生予,四師兄文尤,五師兄吳晟,六師兄凌苘,七師兄暨華,而老八就是明落了。
其實師兄們私底下倒也吐槽過,這師父純粹是因為懶吧?絕對是的吧!
不然怎么會只收他們幾個弟子?而且還全是男的······
四萬年前好不容易收了明落一個女弟子,居然還和他們一樣都是散養(yǎng)式培養(yǎng),蘇離對于他們來說還基本上是見不著人影的。
這都可以忍了,不能忍的是他們幾個唯一一次集體出個門,居然還能把小師妹給弄丟了,而這一丟就是三萬年。
這三萬年來,他們師兄幾人無一不是懷著自責、內(nèi)疚度過來的。
如今小師妹好不容易回來了,他們內(nèi)心的愧疚之感總算是減輕了一些。
--
后山。
后山,故名其曰為后山。
卻不是在山上的后山。
告別幾位師兄,紫闕便領(lǐng)著明落從幽輕殿出了來,一出殿門,眼前的景色便煥然一新。
綠,除了綠,還是綠。
樹林中,透著寂靜,抬頭仰望,陽光正透過樹葉間的林蔭照射下來,像繁星在空中閃爍,有些刺眼,卻十分晶瑩美麗,透著不可琢磨的靜謐。
照射下來的光影,若隱若現(xiàn)的左右悠揚地晃著,那躲在灌木后面的靈兔,用膽怯的眼神張望著四周,不只是要出來覓食還是來附近欣賞著誘人的風(fēng)景。
從這頭往那頭望去,只見小路上云煙氤氳,花香彌漫。
與明落并排走著,一路無話。
紫闕側(cè)頭一瞧,只見明落正專心致志地欣賞著路邊的美景。
殊不知,她才是這一路最美的風(fēng)景。
端正到無可挑剔的五官,細致地排出了絕美的輪廓,眸光流轉(zhuǎn)的淡淡陰影下,是渾然天成的高貴而憂郁的氣質(zhì),如幽幽谷底的雪蘭,從骨子里散發(fā)出疏離寂寞。
一襲淡藍衣裙,外套一層透薄潔白的輕紗,把優(yōu)美的身段淋漓盡致地現(xiàn)了出來。
明落鐘愛藍色!
齊腰的長發(fā)被調(diào)皮的風(fēng)吹得滿天飛舞,幾縷發(fā)絲調(diào)皮的飛在臉前,更顯淡雅天成。
頭上無任何的裝飾,僅僅是一條淡藍的絲帶,輕輕綁住一縷頭發(fā)。
突然,像是看到開心的事,淡淡一笑,梨渦淡現(xiàn)。
“小師妹,這么些年,你受苦了。”
明落聽見一道沉緩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抬頭,只見紫闕肅然的面容上一雙眸子如璀璨星光,正將自己望著。
左右瞧了瞧空無一人的道路,顯然,剛才剛一句話就是出自他口。
明落向前慢慢走著,在心底斟酌了一下,緩緩開口道:
“大師兄這說的哪里話,修仙之路道途漫漫,談不上辛苦與否?!?p> 紫闕見明落如此說,眼里心疼更甚。澀然道:
“三萬年前,你未得留下只言片語,便如此壯烈而去?!?p> “若不是師父隨后及時趕到用伏羲琴為你護得精魂未散,如今,這天地之間怕是再尋不到你的蹤影了?!?p> 聞得此言,明落訕訕一笑,無所謂的道:
“經(jīng)此一役,明落還能有幸活下來,所謂道‘大難不死,必有后?!!?p> “可見,明落也是個有福氣之人呢,大師兄,你說是也不是?”
紫闕本不是傷春悲秋之人,但見明落表現(xiàn)得如此灑脫,心里竟更覺澀然,語氣有點哽咽,輕輕道:
“小師妹,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選擇怎么做?”
聞言,明落停下腳步,面朝著紫闕,直直盯著他的眼睛。良久,淺淺一笑,輕輕道:
“把酒問天,何處有仙,所謂之仙,生死之間。劍在心中,何為虛空,所謂虛空,輪回之中?!?p> “大師兄,我不后悔!”
······
--
兩人走了許久,只見遠處的亭尖,隨著樹木全都隱沒在濃霧里,只出現(xiàn)淡淡的影子,好像是用筆輕輕勾畫出的輪廓。
終于,視線變得清晰,只見湖水風(fēng)平浪靜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一陣微風(fēng)吹過,湖水微波蕩漾,像一朵朵漣漪。
而湖上的亭子更是壯觀無比。
走近一看,五亭橋的橋身是由巨大的石頭砌成的,成一個‘工’字形,橋下有十五個橋洞。
據(jù)說,每當夜晚,皓月當空時,每個橋洞里都倒映著一個月影,形成‘每洞含一月’的奇觀。
橋的中間是一座大亭子,這座橋也因此而得名--五亭橋。
五座亭子既是隔開的,又是相連的。
再看看亭尖深沉的棗紅;亭柱古老的墨綠;石桌石椅幻想的灰白,組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五座亭子各有四個翹角,每個翹角上都系著一個銅制的風(fēng)鈴;一陣風(fēng)吹過,風(fēng)鈴發(fā)出‘叮叮叮?!瘣偠拟徛暋ぁぁぁぁぁ?p> 延著幾步不高的石梯,便來到亭子的長廊,順著長廊走到亭子的中央。
那里有一張石桌和四把石凳,亭子的四周都種滿了各種花和果樹,亭底便是清澈見底的湖。
古今往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這如畫的景色中,他們都是做著一個朦朧的‘江南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