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章 預期
其實只要不對生活做太多的規(guī)劃就好,做到了這一點,可能也就離清靜無為不遠了。
見過汐汐后,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是執(zhí)念太重,也就是說之前的所有設(shè)計都缺少了一個基礎(chǔ),所以每一步都不穩(wěn),所以每一腳踏出都顯得遲疑不決,也就憑空多出了許多無謂的煩惱。
可是能夠確定的是,這條路并沒有錯,甚至要比自己去獨自修行要快得多。然而很顯然,現(xiàn)在的我并沒有資格去走這條路,或許以后會,但是現(xiàn)在不行。
或許還是有些遺憾的吧,在我猶猶豫豫的時間里,身旁這所大學的志愿填報時間已經(jīng)結(jié)束,這意味著我從此只能安心當一個道士,再沒有別的選擇?;蛟S我的父母會給我報上一些其他的學校,可是對我而言,那些學校對我都沒有意義。
突然間有些想老道了,或許他聽了我的想法后就已經(jīng)明白了我的處境,但是他還是想要我自己去想透,所以才把我一個人丟在山下,自己不知道去了哪里。雖然他口頭說著是要回山上,可是大門的鑰匙就在我手上,他又怎么能在觀里待著?老道精明一世,但是卻不會撒謊,又或者說他不拘小節(jié)。
但是也沒什么好可惜的,畢竟我真的喜歡當一個道士,甚至于比去大學生活要更讓我開心。既然不勉強,那么也就不需要后悔。一個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夠了,那么這一路,我要安心當一個道士。
汐汐很順利的在觀里住了下來,只是簡單地收拾了一下靜室,那里就變成了一個可以臨時落腳的地方。但是同時,也意味著那個房間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我不能隨意進出了。可是也蠻好的,總比一個人的道觀要多出幾分活力和生機。只是我自己也有疑惑,我所舍不得的到底是汐汐那種無條件的信任,還是那份不知道能不能算上友情的友情。我所貪戀的,可能只是那一份溫暖。一份我很久沒有得到的溫暖。
其實不管汐汐有沒有答應,三餐的供給我還是會保證的。畢竟在山上的幾天里,這樣做也沒有對我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但是汐汐的確言出必行,甚至每天早上還比平時早起了半個小時,只是為了做自己的早飯。雖然還沒有我早,但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習慣頂著晨光未現(xiàn)的時辰開始一天,所以她能夠這樣,已經(jīng)殊為不易。
這是個可愛的女孩,看上去一切都隨遇而安,其實可能,她要比我更接近道,只是,她不是一個道士。
我太容易動搖了,盡管這點我在很久以前就明白了,可是自己沒有修正的能力。我喜歡對未來做一個計劃,所以經(jīng)常因為事情不順心或者偏離了軌道而感覺心煩意亂。雖然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明白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問題在哪里,但是久病不一定成醫(yī),更何況醫(yī)者不自醫(yī)。
再過幾天,錄取就要開始了,到了那個時候,所有圓夢的人可能都會奔向自己向往的地方,而我身邊的這處,很明顯也將迎來絡(luò)繹不絕的人流。可能在觀前走過的人不會知道,在這個并不起眼的小院里,會有兩個人觀測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只不過一個用眼,一個用相機。但是同時,兩個人用的可能都是心。
是的,我還是決定作為一個觀測者行走世間。只是暫時,我不會去過多的思考,也不會去記下一切與我無關(guān)的事情。我所需要的,只有在我身邊,與我有著交集的人和事。其實錘煉的對象本就是自己的心,那么也只有用和自己領(lǐng)域重合的部分才能有效。一個人作為自己的原因,是每個組成部分所形成的整體與他人不同,如果想要錘煉自己,那也只能去看別人和自己有重合的部分,用那些事情來使自己更加精煉。
我想,現(xiàn)在我可能真的初窺門徑,而不是當時的理所當然??赡艽_實走了一段歧路吧,可是誰的一生里又能避免所有的彎路呢。而且不用去考慮校規(guī)校紀后,我也的確可以更為專注的做一個道士。比如說,開始留頭發(fā)和蓄須。
其實老道并不是傳統(tǒng)的道士模樣,他沒有長發(fā),也沒有長長的胡須。如果不看頭頂?shù)拿弊雍脱g別的八卦,那么他可能更像一個來自民國的教書先生。入門的時候我也問過他,留長發(fā)和蓄胡須會不會好一些,然而老道的指導意見只是隨心所欲就好。可能之前我還只是把這里當成一個臨時的落腳點吧,所以我并沒有做自己喜歡的事。然而此番大徹大悟之后,我也終于有了邁出自己腳步的勇氣。
其實這也是一種預期吧,想著自己可能達到的美好未來從而確定發(fā)展的方向。如果這樣也算的話,那我的心境,還是落了下乘。畢竟不在手的東西,就莫要強求。我已經(jīng)因此跌倒了不止一次,但是還是沒有辦法戒掉這樣的作風。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評價,可是這可能本就是一種慣性,一種日久天長后在人的身后推動著一切行事前行的慣性。
可能對未來沒有預期的人才是真的幸福吧,沒有了失落的生活也要比滿腔熱血輕松的多。然而生活在這個世界,又有多少人會從不失望呢。假如我沒有答應汐汐留在觀里的請求,那么現(xiàn)在又該是怎樣一幅圖景?我不清楚,因為汐汐的心中是否有渴望我并不知曉?;蛟S拒絕了以后,她只不過是去找個其它地方住下罷了。未來會如何,不是由站立在現(xiàn)在的人所決定的。
即便我有再強烈的渴望,那也只是渴望而已,未來不會因決心而變化,如果一切按照預期發(fā)展,那只能說自己的努力和推測,都基于現(xiàn)實進行了引導。然而期望之所以為期望,就是因為自己所觀測到的條件在心中經(jīng)過邏輯推演后,認為未來將按照自己的想法發(fā)生。只是自己的邏輯是否與客觀規(guī)律相符,又有誰能夠確認呢?
沒有人能夠完全把握客觀規(guī)律,即使曾經(jīng)碰觸到過,也只會是懵懵懂懂,等到發(fā)現(xiàn)結(jié)果與自己的預期相符時,環(huán)境就又一次發(fā)生了變化。
然而不做預期就只能放棄自己的欲望,如果能夠做到這件事,那么可能就算是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