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二次元

戴眼鏡的道士穿靴子的貓

三十一章 何畏

戴眼鏡的道士穿靴子的貓 南璃丶殤殷 2113 2019-07-08 08:53:08

  無論是在干什么事情,心中總是有畏。

  這是我早起坐在斷崖邊的那塊青石上向下看的時候突然想到的,可能也是因為最近擔憂畏懼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水到渠成的,坐在崖邊心中第一次有了害怕的感覺。

  其實無非就是畏懼自己的選擇會把自己帶往不喜歡的方向,抵達一個自己無法接受的未來。因為不確定這樣的結(jié)果自己能不能接受,因為不想承擔犯錯后的結(jié)果,所以畏懼,所以懼怕。

  恐懼讓人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這種情緒下,每一個選擇都會慎重,每一個落腳點都是在深思熟慮后才會進行選擇。會去盡力規(guī)避對自己有害的方向,會選擇對自己無害的結(jié)果。

  但是,如今我的心中不是沒有畏懼,是因為對未來沒有任何預期。沒有經(jīng)歷過就不敢確認,無法確認也就意味著沒有下判斷的條件。有的時候畏懼的來源不只是結(jié)果,更多的是源于未知。

  我不喜歡不能確定的未來,我希望能夠確定自己生活的走向。但是我能確認的事實很有限,所以能夠掌握的東西也很有限。但是能夠確定的是,如果只是掌握自己的生活,我可以做到。但是這樣一來,所有闖入生活的其他人都會成為變數(shù),成為被排斥的東西。

  所以我不知道自己該怎樣抉擇,一條路無情,一條路有情。無情自然不必說,一定不會被別人傷害,但是同時也不會從別人的手里得到情感上的充實。有情卻會讓自己處在一個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處境,能夠掌控自己,不代表能夠掌控他人,那么就只能處處妥協(xié),那樣與我的心相違背。

  其實作為一個道士有這樣的想法似乎就已經(jīng)和道相違背了,畢竟修道者應該是順天而行,淡漠周遭的一切外物。只是我做不到看淡榮辱得失,所以想要掌控一切,頗有逆天而行的味道。如此看來,我似乎也是個狂妄之人,不懂得畏懼。

  只是這樣做的結(jié)果會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沒有辦法預測。因為這沒有選擇,或者說不是簡單的多選一。所以沒有畏懼的必要,也沒有產(chǎn)生敬畏的條件。畢竟天只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不會對一個人有多大的影響。便是對它不敬不畏,也不會改變自己的處境。

  與此相比,最為恐怖的事情是,如果我再不做出選擇,那么時間就會決定一切。最公正的一件大事不會因為一顆小小的螺絲釘?shù)莫q豫而停下腳步,但時間催促的越緊,反而就越難以做出抉擇。背后的壓迫就像是一面墻,逐漸地把人推到懸崖的邊上,不想要掉下去的唯二選擇只有兩個,無非是向左或者向右,而無論哪一個,結(jié)果都要自己承受。

  不想做出選擇的原因還有一個,是因為不想要再勉強。不光是父母之間勉強的感情留下的陰影,更是因為在那個勉強的家庭里我也一直都很勉強。經(jīng)歷了太多勉強所帶來的痛苦,在重大的抉擇面前就更難做出決定。

  心里壓抑著這樣的事情,不管干什么都提不起勁來,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在草地上閉上眼睛,不去搭理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喧嘩。

  不知道什么時候,汐汐結(jié)束了清晨的采風,又坐到了我旁邊,但是這次她沒有躺下,只是在撥弄著自己的相機,我想,應該是在清點著自己的收獲。陽光有些很刺眼,所以我只是微瞇著眼睛,眼鏡也放在了一旁。

  七月,這就是七月。盡管只是剛剛到了到了七月,可是感覺已經(jīng)和六月完全不同。即便是剛剛升起的太陽,照在皮膚上也已經(jīng)微微有點痛,如果置之不理,很快就會曬紅。

  其實這樣很喪,在一天剛開始的時候就開始憂慮這些東西。在太陽剛剛出頭的時候又開始逃避這樣的生活,可能我只適合活在夜里吧,在身邊的所有人都入眠的時候,在身邊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時候,就不用再畏懼什么了。走夜路時可以放聲高歌的人,在他人面前可能什么也做不到,很遺憾,這就是我。

  想著這些的時候,太陽又爬升了一段距離,現(xiàn)在真的是必須逃避了,只是在起身前,我突然感覺有什么擋住了照射在臉上的光線,只是我思考人生太過入迷,沒有在快門聲響起前反應過來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所以汐汐得逞了,但是在我睜開眼的一刻,她就像只受了驚的小兔子,直接跳了起來,在發(fā)愣了一下之后落荒而逃,一刻也沒有停留。

  其實我早有預感汐汐可能要開始拍攝動物了,從前幾天她拿著相機對著拂塵比比劃劃的時候我就有了預感。只是我沒有想到,我這么一個平凡的人居然也會被列入拍攝名單。

  但是當時我所想到的其實不是這些,而是我覺得汐汐的反應也是發(fā)源于畏。其實這里用羞恥心可能會更合適,但是自己的思路轉(zhuǎn)不過來,所以這樣的想法反而有些木楞。等到清醒一些過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可能沒有錯,所有的人在干任何事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畏存在。

  而我也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只需要作為一個觀測者就足夠了,不需要涉入任何一條河流,只要自己能夠觀測到某些人正在經(jīng)歷的事情,或者說是某些人的行為,就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這樣獨立在人群之外,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而且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被他人所傷害。可能這樣,就是最適合我的修行。

  在糾結(jié)了不知多少天后,我終于有了定論。我想要安心做一個道士,但是我要入世,我要作為一個觀測者,去看這個世界,去看這個世界上的人,內(nèi)求于己,外訴于心,兩條路并行,這就是我的道,是一條我可以走到一個不確定的終點的道。

  太陽又爬升了一段距離,草葉都已經(jīng)被曬得有些發(fā)燙,而結(jié)束了思考的我,也終于可以站起來,走向一條剛剛確定的路。只是這條路上需要多少敬畏,會有多少所謂,能有多少狂妄,又要經(jīng)歷多少孤獨,才能走向無謂,我統(tǒng)統(tǒng)不知道,我能做的,我能想的,現(xiàn)在也只是走向小破觀,去避一避暑日的驕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