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姑且極惡出擎來
抬手一翻,上峴印凝然發(fā)出一掌,挾著凌厲的氣勁,卻沒有他賴以成名的“集怨”之力,北靜未銷的五禽戲擒拿,逐漸衍變?yōu)橐皇絻捎玫莫毺卣惺?,他取名為“紅酥手”,以一種氣勁,催發(fā)罡氣,動輒之間,無數(shù)如雕花繁雜,厲害非凡。
上峴印透過的掌力被奇特的招式抵御,不但擋住了他純凈至無煙霞縈繞的一記拍掌,反而一式兩用,點出兩根手指,戳在他純凈無匹的掌心,這一碰觸,劇烈的搗損,各自在一顫過后,準備再行比較過。
北靜未銷將五禽擒拿刪繁除冗,衍變?yōu)樽约邯毺氐恼惺健凹t酥手”,這是一種一式兩用的技藝,以守為攻,以攻為守,攻守兼?zhèn)?。譬如鶴派的鳥啄,虎派的攔形,端的雙行并用,受用無窮。
上峴印布掌籠罩,頗為驚異于北靜未銷的蛻變之式,這“名鄴”與甘折戟,他曾蓄意研究過。名鄴竟然能擊敗最負盛名的北城王明寂,實力當然不容小覷;而甘修雎早也成名,曾擊敗過可譬喻為一代宗師的“傅虛設”,穩(wěn)坐祆教一脈的暗教教主之位,這傅虛設不但是暗教前一任教主,另一身份是總攬?zhí)煜慢埳卟菝У拇笠昂诘乐鳌袄钭诓?。甘修雎不但奪了他的暗教,更是兼并了他的“黑道”,這就是括易一室左派使的“內(nèi)室”前身,所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要輕易的招惹,也得掂一掂分量。他上峴印也是一位不俗的武學宗師,雖然凌然不懼,但不必要的麻煩還是應該能避免就避免,所以他在名鄴走后,避過甘修雎,來到這背負盛名之累的名動宅,想瞻仰它的風采,并泄露了行蹤,導致被突然歸來的北靜未銷堵了個正著。
這北靜未銷成名在兩人之后,北靜府雖然是建國之初的功蔭之府,短暫的很,但它卻是流傳甚久喬遷而來的世家大族,堪比前朝東晉的王謝翹楚。而北靜未銷更是北靜府的嫡長子,繼承家族武學,不堪平庸,而且他本人并非是碌碌無為之輩,不論名鄴與甘修雎,如何珠玉在前,他都不凡不俗,不甘于后。他“未銷”的名號,也是自己闖出來的,儼然追上那些震懾寰宇之內(nèi)的天下諸位宗師及高手。
四海之內(nèi)外足有三十四位大宗師之多,先有天下四絕,后有“名動天下品王析”,并合起來有三十四之數(shù),繼后有“九五之數(shù)”、“旁門左右道”、“流觴”及“諸子百家”。后面的雖然及不上宗師之稱的盛名,但本身卻是不俗,再后來“括易一室”的橫空而出,就有了“折戟,未銷”及名鄴,才與三十四位宗師分庭抗立至平分秋色。
北靜未銷脾性執(zhí)拗,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所以甫及出手,并是雷霆萬鈞,他縱橫江湖,能讓他使出三分力道的,足夠傲視群雄了,這上峴印天之驕子,恐怕縱使全力以赴,也未必有勝算,既然無懼無果,那么背水一戰(zhàn)又有何妨了。
上峴印精厲的目光如炬,他被襟迎風,挾一股吞食天地的氣勢,勢不可擋的碾壓過來,北靜未銷的“紅酥手”,堪堪來得及抵御,平凡至普通的見招拆招,見掌拆掌。那一式的擒拿之手,橫架在上峴印的肩脯之上,一引一牽,竟然勢如破竹,但偏偏一直退隱在側(cè)的“匿伏”之手,突然阻擋在頸項之畔,扼制了“紅酥手”的厲勢。北靜未銷斗然一拳的轟出,這是“一式兩用”的具備之式,立刻炸裂在敵人的發(fā)際耳廓后。隨著一聲極易成脆的勁氣“呯破”碰撞,二人一觸即退。
上峴印僅僅肩畔皺襞,扭出了幾道袖折紋痕,并無傷無礙。
北靜未銷隱隱的手臂作痛,松弛了臂膂,才除去隱患的威脅,從容不迫的背身一站,屹立堅毅的道:“前輩果然不俗,隨便的一招就制衡與我,看來我這‘未銷’的名頭,應該要除名了?!?p> 上峴印仍舊緘默不語,雖然他憑勝了半招,但是卻未討得半點的便宜,這北靜未銷果然不是泛泛之輩,一招一式擅用謀略及勇毅,而且每每變化,一心兩用,如若不是他久厲江湖,見多識廣,必定要折羽在這里不可。
疏理和風的景載,細枝蓬梢,圍繞著水池戲耍,但唯有池里的水,還古井不波,猶如老僧入定,堪的平靜若石磐。再有淺草點綴,嵌進入地板里,節(jié)韌的莖條有條不紊的屹立,竟然擠壓的路邊的青石板罅隙有縫,裂開陣陣絲絲如縷的紋路來。而且一旁的墻陰映影,斑駁的就似一出皮影的人偶幕戲,隔著屏紗的朦朧,就能感受那份歡快、暢爽的無限愜意。
北靜未銷隱隱的被激發(fā)了高昂的斗志,他惺惺相惜的氣概,瞬間濃郁,一時意興盡然,放下了外門功夫“紅酥手”,改為深厚的“動極惡”。這動極惡乃是由淺入深,積攢內(nèi)勁的武學,雖然天下修習殊途同歸,但與別家不同是他這功夫,是走的遇強則強猶如逆水行舟的法子。早年他修習“動極惡”,尋的是一處激流險峻的雄壯瀑布,垂瀉而下的幕簾,千錘百煉的壓砸在他背脊上,竟然潛龍在淵,臥伏若盤。因受益于“諸子百家”道家北派“盡藏”一脈的傳習,所以后來他的研修方向并偏向了道教,但道家武學注重無求無為,與他的理念背道而馳,這樣雖然同屬于一宗脈,但卻截然有所不同。
上峴印竭力于武學修持,但悟性卻不及,他的師傅,身為“天下四絕”之一的“西域役曦”,乃佛家宗派之一的密宗,由印度傳來,可分為兩派,一為胎藏界,其次為金剛界。密宗,分別包含真言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秘密乘、金剛乘等宗派。密宗以密法奧秘傳承,有傳說曰:不經(jīng)“阿阇梨”親自灌頂,不經(jīng)阿阇梨親自授三昧耶戒,并持執(zhí)不怠,不經(jīng)傳授不得互相傳習及顯示非密宗信眾,因此稱為“密宗”